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教学设计课题 6.2 弹力 力的测量和表示 单元 第六章《力和机械》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跳水运动员的借助跳板起跳,手拉弹簧等现象出发,认识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认识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示意图作图2022新课标要求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4.1.6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从运动员跳水、用手拉弹簧及橡皮泥变形等实例分析总结形变的特点,从而引出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联,进一步认识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物理观念) 2、根据胡克定律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观察测力计的构造,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 3、根据前面所学内容,从力的三要素各点学习力的示意图,学会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从而建立起力学中的模型分析思维,将较为抽象的力学知识具象化,提升学生的作图及力学分析思维。(科学思维)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力”中“弹力”的学习,并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弹力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及用其测量力;初步学会根据力的三要素进行力的示意图作图;本节内容不仅涉及课本内容学习,还考究了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及动手实践能力。重点 1、弹力及其产生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点 1、弹力的产生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弹簧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从各类别运动中,运动员使用的器材形变,引出弹力。 与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初步判断弹力与形变是否有关 引入课题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弹力 观察图片的内容 提问:弹簧和橡皮泥都发生了形变,他们的形变特点是怎样的?形变分为哪种类型? 归纳:受到力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这种形变叫塑性形变。 提问:什么是弹力? 和学生互动感受手拉弹簧,弹簧对手的作用 归纳: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提问:那么弹力的特点是怎样的,产生的条件又是什么呢? 归纳:弹力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要接触 ②物体有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提问: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吗? 回答:不一定,如图小球与竖直面虽然接触,但是没有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故它们间没有弹力 通过课本或列举的图片认识日常生活中力的大小。 提问:常见的弹力有哪些呢? 从小资料认识日常生活中物体间作用可能会产生微小形变,进而引出支持力、压力、拉力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弹力。 知识点二 弹簧测力计 根据弹簧的特点引出弹簧测力计,了解胡克定律。 阅读课本“必做实验”内容,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 从实物中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并带着学生进行力的测量 知识点三 力的示意图 为了便于分析力,引入力的示意图进行学习分析,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力的示意图的构成 初步认识力的示意图的构成后,引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并带着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力的示意图作图 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观察讨论 分析形变特点,回答问题 参与互动,并说出感受 主动总结归纳出什么是弹力 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进行讨论分析 分析资料,列举生活中例子 总结归纳 阅读课本内容,并根据信息有目的观看视频 跟着老师观察并操作使用弹簧测力计 结合老师的讲解,跟着步骤进作图 互动总结 认识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认识弹簧测力计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归纳总结知识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杯和桌均不发生形变 B.桌对杯的支持力是因为杯子发生了形变 C.杯对桌的压力是因为杯子发生了形变 D.杯对桌的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 2、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能产生弹力 B.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D.物体间不直接接触也可能产生弹力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并列放着两个相互接触的静止木箱甲和乙,则( A ) A.甲和乙之间没有弹力 B. 甲对乙有弹力,乙对甲也有弹力 C. 只有甲对乙有弹力 D. 只有乙对甲有弹力 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压弯跳板,因跳板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所产生的力是( B ) A.脚对跳板的压力 B.跳板对脚的支持力 C.跳板受到的重力 D.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5、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线和分度值、量程 D.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N 6、如图,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是( B ) 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正确的是( B ) A.2.1N B.2.2N C.3.4N D.3.8N 8、(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 调零、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如图甲、乙为不同的弹簧测力计,现要测量一个约为1.5N的拉力,选用 乙弹簧测力计测量结果更准确。图丙中手的拉力为 1N。 (2)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若将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调零后,在竖直方向测量物体的重力,测出物体的重力将 偏大(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3)如图戊所示,圆筒测力计使用前要调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使用中,测得空桶重为G,则桶中水重为 0.5G。 9、用一个刻度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就直接去测量大小为2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2N,若直接用它去测另一个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3N,则被测力的大小为( A ) A.4.1N B.4.3N C.4.2N D.无法确定 10、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一个力F1、F2,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F1、F2的大小分别为( B ) A.2N 2N B.4N 4N C.0N 0N D.8N 4N 11、在教材安排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中: (1)模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大小,利用的是 A; A.力可以改变弹簧的形状 B.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方向 C.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快慢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①把待测物体加在挂钩上;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顿; ③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对准零刻线); ④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关于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合理的顺序是 ②③①④; (3)实验方案要求:用手拉挂钩,使指针指到0.1N、0.5N,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感受不同的拉力同时检查弹簧拉伸是否灵活; (4)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拉力为 3.2N; 12、大雁塔的四角都挂着铃铛,每当风吹拂铃铛时,铃铛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请在图中画出铃铛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 13、如图弹簧—端固定在墙壁上,用手向左按压弹簧另一端。请画出弹簧对手的弹力示意图。 14、如图所示,小车受到大小为3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试作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 完成练习课堂小结 1、弹性和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3、弹力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要接触, ②物体有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6、力的示意图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板书 1、弹性和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3、弹力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要接触, ②物体有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6、力的示意图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1、胡克定律 2、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