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柳城县中学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地理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2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若图中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则该区域最大落差为( )
A.40米 B.120米 C.180米 D.200米
2024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
A.16:04 B.16:20 C.16:36 D.16:52
4.此时,已进入2024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
A.近1/3 B.近1/2 C.近2/3 D.近3/4
上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18:40(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下图为该小组连续观测三次记录的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下列小题。
5.该兴趣小组连续观测的时期最可能是( )
A.3月1日至4月15日 B.5月1日至6月15日
C.7月1日至8月15日 D.9月1日至10月15日
6.观测期间可信的是( )
A.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会逐渐缩小 B.上海昼夜之差缩小且白昼渐长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会逐渐扩大 D.上海正午时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伊朗高原有罕见的“盐冰川”景观。其形成是埋藏在地下的盐体(固态)受上覆岩层的重力挤压沿裂隙向上运动,逐渐使其顶部岩层拱曲隆起为穹隆状小丘;盐体持续上升,在丘顶出露地表,沿坡面缓慢移动,形如冰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盐冰川”源头穹隆状小丘形成过程类似的景观是( )
A.冰川 B.石笋 C.涌泉 D.沙丘
8.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变“盐冰川”形态的是( )
A.降雨 B.气温 C.光照 D.植被
海底地形的类型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等,等深线图可以体现海底地形的高低变化。下图为某海域的海底地形图(图中等值线为等深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处于消亡边界且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地—岛屿 B.乙地—海岸山脉 C.丙地—大陆坡 D.丁地—海沟
10.图中箭头M所指地形是( )
A.大洋地壳挤压抬升而成 B.海底冲积物堆积而成
C.海底的火山喷发而成 D.地质时期陨石碰撞而成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区曾发生过褶皱,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灰岩、砂页岩、页岩。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发生褶皱受到的主要水平挤压方向为西北-东南
B.甲处可能存在化石
C.断层线西南侧向西北方向移动
D.该区域岩层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12.据图推测该地发生过的地质过程是( )
A.冷却凝固—岩浆喷发—褶皱弯曲—岩层断裂—固结成岩
B.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固结成岩—褶皱弯曲—岩层断裂
C.固结成岩—褶皱弯曲—岩层断裂—岩浆喷发—冷却凝固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褶皱弯曲—固结成岩
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 )
A.沉积层理清晰 B.砾石大小混杂 C.颗粒形状规整 D.物质分选良好
14.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 )
A.暗河交织 B.地形封闭 C.面积狭小 D.土壤肥沃
科考队考察某冰川时,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下图示意该现象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为( )
A.玄武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16.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来自( )
A.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 B.冰川上游,冰川搬运后堆积
C.冰川基底,冰川发育时顶出 D.冰川内部,冰川融化后出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上李水库始建于1924年,是厦门岛最古老的水库之一。图1为上李水库及其周边等高线。图2为上李水库大坝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李水库大坝的经纬度约为 ,其走向大致是 。
(2)若在图上量得上李水库湖面长度为2厘米,则其湖面实际长度是 米,湖面的海拔范围是 米。
(3)上李水库周边的甲、乙、丙三处,欣赏落日余晖的最佳地点是 处,理由是 。厦门冬季日落时间比夏季更 ,主要是受地球 运动的影响。
(4)除上李水库外,厦门岛还修建了多座水库来缓解岛内缺水问题。请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厦门岛缺水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位于广东省珠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列左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地势低注,极易积水。下列右图为该区域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会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台地。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该区域至少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玄武岩的侵蚀程度与玄武岩形成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1.A 2.B3.D 4.B5.C 6.A7.C 8.A
9.D 10.C
11.A 12.C
13.B 14.B
15.C 16.A
17.(1) (24.5°N,118.1°E) 西北一东南
(2) 800 75-100
(3) 甲 海拔高,西侧无遮挡 早 公转
(4)自然原因:厦门岛面积小,缺少大江、大湖,储水能力差。社会经济原因:社会经济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18.(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且分散 。
(2)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种植条件;防止海潮入侵,保证农田安全。
(3)顺应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对旱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保证物产的稳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当地自然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
19.(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