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五)(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校考)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A.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B.人神经细胞C.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答案 B解析 人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符合题意。2.(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出现新性状C.进行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答案 C解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性状,B错误;进行减数分裂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错误。3.(2024·福州一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成a1或a2、a3B.某些生物的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C.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的增添,即发生基因突变D.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可判断基因突变的具体部位答案 B解析 基因A可以突变成a1或a2、a3,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某些生物的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如病毒和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如果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在非基因片段,则未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4.(2024·华师大附中高一调研)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是单倍体B.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D.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答案 B解析 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中没有等位基因,说明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因此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正常染色体数目,B错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C正确;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5.(2024·广州实验中学高一质检)2021年2月4日,国际抗癌联盟“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可导致细胞癌变B.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答案 A解析 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6.(2024·东北育才中学调研)如图①~④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况,①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基因种类减少C.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D.④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答案 D解析 ①中基因d变为了非等位基因K,基因F变为了非等位基因L,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易位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所以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A错误;②中异常染色体明显变短,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和基因种类不一定减少,B错误;③中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不能配对的环,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或另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某一片段,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C错误;④中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但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7.(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检)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往往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异常新生血管向肿瘤方向生长时,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D.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答案 C解析 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往往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A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会无限增殖,其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癌细胞代谢旺盛,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D正确。8.(2024·湖北十堰期末)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个体死亡。该病的致病机理是相关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从而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镰刀状(如图)。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体内会发生改变的是( )A.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B.突变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C.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D.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答案 B解析 碱基对A-T替换为碱基对T-A,并没有改变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突变改变了碱基的排列顺序,从而改变储存的遗传信息,B正确;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并没有改变碱基的总数,因此,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碱基替换后只导致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并没有改变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D错误。9.(2024·江西临川一中高一下期末)将洋葱(2n=16)放在4 ℃环境下一周,取出后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 cm长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 ℃环境下继续培养48~72 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含16、32或64条染色体的细胞C.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4 ℃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粒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 B解析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低温诱导会使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有的仍为正常二倍体(16条),加倍后染色体数目为32条,没有加倍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也为32条,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为64条,B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及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Ⅰ的特征,有丝分裂没有此现象,且细胞在固定时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C错误;低温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而不是抑制着丝粒的分裂,无纺锤丝的牵引,染色体无法向两极移动而保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10.(2024·山西朔州高一期末)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某科研团队调查当地居民中两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发病率,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B.该女性群体中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0.36%C.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答案 B解析 甲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乙病的发病率低,而且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说明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在该女性群体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乙病的发病率为9%,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4%×9%=0.36%,B正确;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错误;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11.(2024·辽宁沈阳二模)如图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睾丸中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该细胞继续分裂至后期时,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该生物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体D.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变异类型答案 C解析 该细胞为睾丸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处于减数分裂Ⅱ的次级精母细胞;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不可见,A、B、D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含两条染色体,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该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最多,为8条,C正确。12.(2024·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疾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④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⑤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A.2项 B.3项C.4项 D.6项答案 A解析 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①错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故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②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③错误;人工诱变引起的变异可以有害、有利或既无害也无利,④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⑤错误;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等有关,⑥正确,故选A。13.(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将植物A(2N)与植物B(2N)杂交得到能正常成活的F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B和F1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分别看到了24条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和22条不配对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能形成新的物种B.配对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C.这两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某一时期D.植物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答案 B解析 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植物A和植物B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故产生新物种,A正确;配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通常形态、大小相同,但可能含有等位基因,所以所含基因可能不同,B错误;两两配对即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正确;植物B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又因为植物A和植物B杂交得到的F1有22条染色体,所以植物A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D正确。14.(2024·重庆一中高一月考)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答案 B解析 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细胞中Ⅱ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15.(2024·湖南雅礼中学调研)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引起的。以下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这一植株F1的出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这一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C.这一植株F1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D.这一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答案 C解析 依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F1的基因型为Dd,但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可推知,这一植株F1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A、B正确;这一植株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D∶Dd∶dd=1∶4∶1,可见,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C错误;这一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D正确。16.(2024·东北师大附中质检)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C.Ⅰ4与Ⅱ4基因型一定相同D.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 C解析 题图中有女性患者,且女性患者的儿子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也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的女儿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无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2、Ⅰ3和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B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Ⅰ4的基因型为Aa或AA,Ⅱ4的基因型为Aa,两者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2(aa)和Ⅱ3(Aa)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Ⅱ2(Aa)和Ⅱ3(aa)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也为1/2×1/2=1/4,D正确。17.(2024·湖南长郡中学联考)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子死亡”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病因为细胞中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从而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导致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已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B.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不相等D.PANX1通道蛋白上突变位置的核苷酸序列与正常蛋白不同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导致不育,因此其母亲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A正确;该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B正确;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因此男性不会患病,C正确;题中PANX1通道蛋白上突变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蛋白不同,蛋白质上有氨基酸序列,没有核苷酸序列,D错误。18.(2024·河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改编)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疾病名称 相关酶 酶活性患者 患者父母 正常人无过氧化氢酶症 过氧化氢酶 0 1.2~2.7 4.3~6.2半乳糖血症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 0~6 9~30 25~40A.表型正常的人一般不含有致病基因B.测定酶活性可帮助诊断胎儿是否患病C.通过化验酶量可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D.调查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答案 B解析 分析表格信息: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患者的相关酶的活性为0或极低,患者父母酶活性与正常人相比较低,根据这些信息无法判断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无法判断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因此不能得出表型正常的人一般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结论,也不能通过化验酶量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A、C错误;表中显示的检测指标是相关酶的活性,因此通过测定酶活性可帮助诊断胎儿是否患病,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D错误。19.(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B.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16条染色体的细胞C.果蝇体内的细胞,最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所有细胞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答案 A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A正确;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4条或8条染色体的细胞,B错误;果蝇体内的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含有一个或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20.(2024·江苏徐州高一质检)如图是某植物(二倍体)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B.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中c、f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化过程,单倍体育种由配子直接加倍获得纯合子,育种年限短答案 C解析 通过杂交育种筛选获得的植株甲,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丙,都是纯合子,经过射线处理获得的植株乙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具有新基因,A正确;d和b过程都存在减数分裂,都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获得多倍体,B正确;单倍体植物一般没有种子,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能获得显性纯合子,不同的是杂交育种操作简单,但育种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但育种年限短,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21.(12分)(2024·河南漯河高中质检)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以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检测,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他部位的细胞产生,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现有某抗旱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方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碱基替换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3) (4)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种RrDd解析 (1)植物所有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该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他部位的细胞产生,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据图可知,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发生了替换;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糖类物质的合成)过程,进而控制抗旱性状。(3)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均为抗旱性多颗粒植株,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抗旱性植株的基因型是RR、Rr,这些抗旱性植株自交,后代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4)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实验材料,快速(仅含一次杂交)培育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可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种RrDd。22.(14分)(2024·成都七中诊断)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红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则果蝇种群中刚毛雄果蝇的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________种。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则亲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3)科研人员发现,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型为HH的果蝇(乙)进行相关实验,弄清了原因。试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假定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将甲和乙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①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②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答案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连锁)(2)2 XBXb(3)①灰身∶黑身=3∶1 ②灰身∶黑身=4∶1解析 (2)由于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XBYb,故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2种。由于子代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说明其雄果蝇中Y染色体上应该为b基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3)由于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HH)与黑身果蝇(hh)杂交,后代为灰身果蝇(Hh),但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若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甲的基因型为hh,将甲(hh)和乙(HH)杂交,获得F1(Hh);F1(Hh)自由交配,因此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HH、Hh)∶黑身=3∶1;若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则甲的基因型为hO,将甲(hO)和乙(HH)杂交,获得F1(Hh、HO);F1自由交配,则其H基因占,h基因占,O基因占,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F2的灰身果蝇(H_)的概率为(HH)+(Hh)+(HO)=,黑身果蝇(h_)的概率为(hh)+(hO)=,即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黑身=4∶1。23.(12分)(2024·广东中山高一调研)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常伴有骨骼畸形,智力低下。下图为黏多糖贮积症的一个家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该病最可能是________性遗传,Ⅳ-5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填“Ⅰ-1”或“Ⅰ-2”)。(2)Ⅲ-3、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3)测定有关基因:Ⅳ-5患者及其父亲均只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其母亲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标为A、B),将所测基因的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绘制如图:父亲:……TGGACTTTCAGGTAT……母亲:……TGGACTTTCAGGTAT……A……TGGACTTAGGTATGA……B患者:……TGGACTTAGGTATGA……对比测序图可知,Ⅳ-5患者因继承了母亲的________(填“A”或“B”)染色体而获得致病基因。与正常人相比,患者黏多糖贮积症有关基因中发生了碱基________(填“替换”“缺失”或“插入”)导致基因突变。(4)为减少黏多糖贮积症的发生,该家庭第Ⅳ代中个体____________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答案 (1)隐 Ⅰ-2 (2) (3)B 缺失 (4)2、4、6解析 (1)据图分析,Ⅰ-1、Ⅰ-2均不患病,子代Ⅱ-4患病,黏多糖贮积症为隐性遗传,且该病为伴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表示,Ⅰ-1的基因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Ⅳ-5为患者,基因型为XaY,因为Ⅰ-1和Ⅰ-2中只有Ⅰ-2可含有致病基因,因此Ⅳ-5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Ⅰ-2。(2)Ⅲ-3为不患病女性,其儿子Ⅳ-5患病,基因型为XaY,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XAXa,Ⅲ-4为不患病男性,基因型为XAY,所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Xa×Y=XaY。(3)据图分析,患者Ⅳ-5的父亲不患病,母亲含致病基因,患者测序结果不同于父亲,与母亲B染色体序列相同,因而是获得B染色体而致病;对比测序结果,患者与父亲的序列不同在于该段序列中少了连续的TC两个碱基,所以基因发生了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突变。(4)第Ⅲ代中,Ⅲ-2、Ⅲ-3均为本人不患病,母亲不患病,儿子患病,所以基因型均为XAXa;Ⅲ-5本人不患病,母亲不患病,但母亲基因型为XAXa,所以Ⅲ-5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因此第Ⅳ代中2、4、6均可能分别从各自母亲那里获得患病基因Xa,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4.(12分)(2024·湖南怀化一中调研)科研人员对猫叫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2分析,Ⅲ1和Ⅲ3的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导致其上的基因________。(2)Ⅰ1、Ⅱ2、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DNA发生________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3)Ⅱ5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5号和8号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图3(图中①~④为染色体编号)所示的________(填染色体行为)现象。若减数分裂Ⅰ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Ⅱ5会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其中含有编号为________染色体的配子是正常配子。(4)若Ⅱ5和Ⅱ6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请提出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缺失 数目减少 (2)断裂 (3)联会 6 ①④(4)进行染色体筛查,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终止妊娠解析 (1)Ⅲ1和Ⅲ3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中的乙所示,通过和图2中的甲(正常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比较可以看出,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2)Ⅰ1、Ⅱ2、Ⅱ5染色体组成如图2中的丙所示,通过和甲比较可看出,5号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即5号染色体的DNA发生断裂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3)因Ⅱ5的5号和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所以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染色体异常联会现象。若减数分裂Ⅰ后期①②③④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并自由组合,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的情况下,Ⅱ5会形成①②、③④、①③、②④、①④、②③6种类型的卵细胞,因②③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它们属于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只有含有编号为①④染色体的配子才是正常配子。(4)由于Ⅱ5仅表型正常,但其细胞内染色体不正常,因此,若Ⅱ5和Ⅱ6想生出健康的孩子,可以进行染色体筛查,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终止妊娠。单元检测卷(五)(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校考)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 人神经细胞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2.(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出现新性状进行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3.(2024·福州一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成a1或a2、a3某些生物的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的增添,即发生基因突变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可判断基因突变的具体部位4.(2024·华师大附中高一调研)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5.(2024·广州实验中学高一质检)2021年2月4日,国际抗癌联盟“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可导致细胞癌变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6.(2024·东北育才中学调研)如图①~④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况,①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基因种类减少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④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7.(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检)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往往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异常新生血管向肿瘤方向生长时,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8.(2024·湖北十堰期末)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个体死亡。该病的致病机理是相关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从而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镰刀状(如图)。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体内会发生改变的是( )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突变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9.(2024·江西临川一中高一下期末)将洋葱(2n=16)放在4 ℃环境下一周,取出后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 cm长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 ℃环境下继续培养48~72 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含16、32或64条染色体的细胞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4 ℃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粒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10.(2024·山西朔州高一期末)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某科研团队调查当地居民中两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发病率,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该女性群体中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0.36%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11.(2024·辽宁沈阳二模)如图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睾丸中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该细胞继续分裂至后期时,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该生物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体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变异类型12.(2024·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疾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④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⑤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2项 3项 4项 6项13.(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将植物A(2N)与植物B(2N)杂交得到能正常成活的F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B和F1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分别看到了24条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和22条不配对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能形成新的物种配对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这两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某一时期植物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14.(2024·重庆一中高一月考)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15.(2024·湖南雅礼中学调研)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引起的。以下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这一植株F1的出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一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这一植株F1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这一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16.(2024·东北师大附中质检)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Ⅰ4与Ⅱ4基因型一定相同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7.(2024·湖南长郡中学联考)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子死亡”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病因为细胞中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从而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导致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已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不相等PANX1通道蛋白上突变位置的核苷酸序列与正常蛋白不同18.(2024·河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改编)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疾病名称 相关酶 酶活性患者 患者父母 正常人无过氧化氢酶症 过氧化氢酶 0 1.2~2.7 4.3~6.2半乳糖血症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 0~6 9~30 25~40表型正常的人一般不含有致病基因测定酶活性可帮助诊断胎儿是否患病通过化验酶量可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调查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19.(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16条染色体的细胞果蝇体内的细胞,最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所有细胞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0.(2024·江苏徐州高一质检)如图是某植物(二倍体)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图中c、f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化过程,单倍体育种由配子直接加倍获得纯合子,育种年限短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21.(12分)(2024·河南漯河高中质检)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以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经检测,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他部位的细胞产生,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2分)现有某抗旱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方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4)(4分)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4分)(2024·成都七中诊断)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红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3分)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则果蝇种群中刚毛雄果蝇的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________种。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则亲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3)(7分)科研人员发现,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型为HH的果蝇(乙)进行相关实验,弄清了原因。试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假定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将甲和乙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①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②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23.(12分)(2024·广东中山高一调研)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常伴有骨骼畸形,智力低下。下图为黏多糖贮积症的一个家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据图判断,该病最可能是________性遗传,Ⅳ-5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填“Ⅰ-1”或“Ⅰ-2”)。(2)(2分)Ⅲ-3、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3)(4分)测定有关基因:Ⅳ-5患者及其父亲均只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其母亲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标为A、B),将所测基因的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绘制如图:父亲:……TGGACTTTCAGGTAT……母亲:……TGGACTTTCAGGTAT……A……TGGACTTAGGTATGA……B患者:……TGGACTTAGGTATGA……对比测序图可知,Ⅳ-5患者因继承了母亲的________(填“A”或“B”)染色体而获得致病基因。与正常人相比,患者黏多糖贮积症有关基因中发生了碱基________(填“替换”“缺失”或“插入”)导致基因突变。(4)(2分)为减少黏多糖贮积症的发生,该家庭第Ⅳ代中个体____________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4.(12分)(2024·湖南怀化一中调研)科研人员对猫叫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据图2分析,Ⅲ1和Ⅲ3的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导致其上的基因________。(2)(2分)Ⅰ1、Ⅱ2、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DNA发生________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3)(4分)Ⅱ5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5号和8号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图3(图中①~④为染色体编号)所示的________(填染色体行为)现象。若减数分裂Ⅰ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Ⅱ5会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其中含有编号为________染色体的配子是正常配子。(4)(3分)若Ⅱ5和Ⅱ6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请提出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70张PPT)单元检测卷(五)(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B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校考)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A.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B.人神经细胞C.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析:人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符合题意。2.(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出现新性状C.进行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C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性状,B错误;进行减数分裂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错误。3.(2024·福州一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成a1或a2、a3B.某些生物的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C.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的增添,即发生基因突变D.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可判断基因突变的具体部位B解析:基因A可以突变成a1或a2、a3,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某些生物的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如病毒和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如果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在非基因片段,则未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4.(2024·华师大附中高一调研)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是单倍体B.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D.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B解析:基因型为ABCD的个体中没有等位基因,说明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因此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正常染色体数目,B错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C正确;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5.(2024·广州实验中学高一质检)2021年2月4日,国际抗癌联盟“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可导致细胞癌变B.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析: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A6.(2024·东北育才中学调研)如图①~④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况,①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基因种类减少C.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D.④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解析:①中基因d变为了非等位基因K,基因F变为了非等位基因L,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易位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所以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A错误;②中异常染色体明显变短,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和基因种类不一定减少,B错误;A.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基因种类减少C.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D.④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③中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不能配对的环,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或另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某一片段,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C错误;④中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但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A.发生①中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基因种类减少C.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D.④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7.(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检)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往往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异常新生血管向肿瘤方向生长时,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D.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C解析:肿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往往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A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会无限增殖,其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癌细胞代谢旺盛,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D正确。8.(2024·湖北十堰期末)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个体死亡。该病的致病机理是相关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从而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镰刀状(如图)。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体内会发生改变的是( )A.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B.突变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C.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D.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B解析:碱基对A-T替换为碱基对T-A,并没有改变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突变改变了碱基的排列顺序,从而改变储存的遗传信息,B正确;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并没有改变碱基的总数,因此,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碱基替换后只导致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并没有改变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D错误。A.突变基因中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B.突变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C.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总数D.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9.(2024·江西临川一中高一下期末)将洋葱(2n=16)放在4 ℃环境下一周,取出后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 cm长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 ℃环境下继续培养48~72 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含16、32或64条染色体的细胞C.显微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4 ℃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粒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解析: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低温诱导会使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有的仍为正常二倍体(16条),加倍后染色体数目为32条,没有加倍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也为32条,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为64条,B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及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Ⅰ的特征,有丝分裂没有此现象,且细胞在固定时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动态变化,C错误;低温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而不是抑制着丝粒的分裂,无纺锤丝的牵引,染色体无法向两极移动而保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10.(2024·山西朔州高一期末)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某科研团队调查当地居民中两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发病率,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B.该女性群体中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0.36%C.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解析:甲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乙病的发病率低,而且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说明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在该女性群体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乙病的发病率为9%,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4%×9%=0.36%,B正确;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错误;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A.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B.该女性群体中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0.36%C.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11.(2024·辽宁沈阳二模)如图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睾丸中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该细胞继续分裂至后期时,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该生物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体D.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变异类型C解析:该细胞为睾丸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处于减数分裂Ⅱ的次级精母细胞;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不可见,A、B、D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含两条染色体,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该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最多,为8条,C正确。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该细胞继续分裂至后期时,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该生物细胞中最多有8条染色体D.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该细胞的变异类型12.(2024·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疾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④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⑤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A.2项 B.3项 C.4项 D.6项A解析: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①错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故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②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③错误;人工诱变引起的变异可以有害、有利或既无害也无利,④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⑤错误;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等有关,⑥正确,故选A。13.(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将植物A(2N)与植物B(2N)杂交得到能正常成活的F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B和F1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分别看到了24条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和22条不配对的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能形成新的物种B.配对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C.这两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某一时期D.植物A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B解析: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植物A和植物B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故产生新物种,A正确;配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通常形态、大小相同,但可能含有等位基因,所以所含基因可能不同,B错误;两两配对即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正确;植物B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又因为植物A和植物B杂交得到的F1有22条染色体,所以植物A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D正确。14.(2024·重庆一中高一月考)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B解析: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细胞中Ⅱ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15.(2024·湖南雅礼中学调研)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引起的。以下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这一植株F1的出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这一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C解析:依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F1的基因型为Dd,但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可推知,这一植株F1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A、B正确;这一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D正确。16.(2024·东北师大附中质检)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C.Ⅰ4与Ⅱ4基因型一定相同D.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解析:题图中有女性患者,且女性患者的儿子表现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也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的女儿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无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2、Ⅰ3和Ⅱ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B正确;A.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C.Ⅰ4与Ⅱ4基因型一定相同D.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Ⅰ4的基因型为Aa或AA,Ⅱ4的基因型为Aa,两者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2(aa)和Ⅱ3(Aa)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Ⅱ2(Aa)和Ⅱ3(aa)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也为1/2×1/2=1/4,D正确。A.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Ⅰ2、Ⅰ3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C.Ⅰ4与Ⅱ4基因型一定相同D.Ⅲ1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7.(2024·湖南长郡中学联考)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卵子死亡”的新型单基因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病因为细胞中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PANX1通道蛋白异常激活,从而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导致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已知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B.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不相等D.PANX1通道蛋白上突变位置的核苷酸序列与正常蛋白不同D解析:根据题意,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出现萎缩、退化导致不育,因此其母亲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A正确;该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B正确;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PANX1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因此男性不会患病,C正确;题中PANX1通道蛋白上突变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蛋白不同,蛋白质上有氨基酸序列,没有核苷酸序列,D错误。18.(2024·河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改编)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见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疾病名称 相关酶 酶活性患者 患者父母 正常人无过氧化氢酶症 过氧化氢酶 0 1.2~2.7 4.3~6.2半乳糖血症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 0~6 9~30 25~40A.表型正常的人一般不含有致病基因B.测定酶活性可帮助诊断胎儿是否患病C.通过化验酶量可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D.调查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解析:分析表格信息: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患者的相关酶的活性为0或极低,患者父母酶活性与正常人相比较低,根据这些信息无法判断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无法判断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因此不能得出表型正常的人一般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结论,也不能通过化验酶量判断某个体是否为携带者,A、C错误;表中显示的检测指标是相关酶的活性,因此通过测定酶活性可帮助诊断胎儿是否患病,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D错误。19.(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B.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16条染色体的细胞C.果蝇体内的细胞,最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所有细胞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解析:一个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A正确;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4条或8条染色体的细胞,B错误;果蝇体内的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含有一个或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A.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B.该果蝇为二倍体,减数分裂时可能存在16条染色体的细胞C.果蝇体内的细胞,最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的所有细胞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0.(2024·江苏徐州高一质检)如图是某植物(二倍体)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B.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中c、f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化过程,单倍体育种由配子直接加倍获得纯合子,育种年限短C解析:通过杂交育种筛选获得的植株甲,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丙,都是纯合子,经过射线处理获得的植株乙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具有新基因,A正确;d和b过程都存在减数分裂,都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获得多倍体,B正确;单倍体植物一般没有种子,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能获得显性纯合子,不同的是杂交育种操作简单,但育种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但育种年限短,D正确。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B.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中c、f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化过程,单倍体育种由配子直接加倍获得纯合子,育种年限短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21.(12分)(2024·河南漯河高中质检)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以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检测,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他部位的细胞产生,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现有某抗旱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方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基替换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3)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种RrDd解析:(1)植物所有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该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他部位的细胞产生,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据图可知,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发生了替换;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糖类物质的合成)过程,进而控制抗旱性状。(4)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实验材料,快速(仅含一次杂交)培育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可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种RrDd。22.(14分)(2024·成都七中诊断)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红眼的基因(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或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连锁)(2)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则果蝇种群中刚毛雄果蝇的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________种。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则亲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2XBXb(3)科研人员发现,果蝇的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H、h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身果蝇(甲),甲的出现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型为HH的果蝇(乙)进行相关实验,弄清了原因。试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假定一对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将甲和乙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①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②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灰身∶黑身=3∶1灰身∶黑身=4∶1解析:(2)由于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XBYb,故基因组成除图示外,还有2种。由于子代雄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说明其雄果蝇中Y染色体上应该为b基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23.(12分)(2024·广东中山高一调研)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常伴有骨骼畸形,智力低下。下图为黏多糖贮积症的一个家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该病最可能是________性遗传,Ⅳ-5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填“Ⅰ-1”或“Ⅰ-2”)。隐Ⅰ-2(2)Ⅲ-3、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3)测定有关基因:Ⅳ-5患者及其父亲均只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其母亲测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标为A、B),将所测基因的一条链的部分碱基序列绘制如图:父亲: ……TGGACTTTCAGGTAT……母亲:……TGGACTTTCAGGTAT……A……TGGACTTAGGTATGA……B患者:……TGGACTTAGGTATGA……对比测序图可知,Ⅳ-5患者因继承了母亲的________(填“A”或“B”)染色体而获得致病基因。与正常人相比,患者黏多糖贮积症有关基因中发生了碱基________(填“替换”“缺失”或“插入”)导致基因突变。B缺失(4)为减少黏多糖贮积症的发生,该家庭第Ⅳ代中个体____________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4、6解析:(1)据图分析,Ⅰ-1、Ⅰ-2均不患病,子代Ⅱ-4患病,黏多糖贮积症为隐性遗传,且该病为伴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表示,Ⅰ-1的基因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Ⅳ-5为患者,基因型为XaY,因为Ⅰ-1和Ⅰ-2中只有Ⅰ-2可含有致病基因,因此Ⅳ-5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源于Ⅰ-2。(3)据图分析,患者Ⅳ-5的父亲不患病,母亲含致病基因,患者测序结果不同于父亲,与母亲B染色体序列相同,因而是获得B染色体而致病;对比测序结果,患者与父亲的序列不同在于该段序列中少了连续的TC两个碱基,所以基因发生了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突变。(4)第Ⅲ代中,Ⅲ-2、Ⅲ-3均为本人不患病,母亲不患病,儿子患病,所以基因型均为XAXa;Ⅲ-5本人不患病,母亲不患病,但母亲基因型为XAXa,所以Ⅲ-5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因此第Ⅳ代中2、4、6均可能分别从各自母亲那里获得患病基因Xa,应注意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24.(12分)(2024·湖南怀化一中调研)科研人员对猫叫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2分析,Ⅲ1和Ⅲ3的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导致其上的基因__________。缺失数目减少(2)Ⅰ1、Ⅱ2、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DNA发生________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断裂(3)Ⅱ5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5号和8号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图3(图中①~④为染色体编号)所示的________(填染色体行为)现象。若减数分裂Ⅰ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Ⅱ5会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其中含有编号为________染色体的配子是正常配子。联会6①④(4)若Ⅱ5和Ⅱ6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请提出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体筛查,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终止妊娠解析:(1)Ⅲ1和Ⅲ3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中的乙所示,通过和图2中的甲(正常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比较可以看出,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2)Ⅰ1、Ⅱ2、Ⅱ5染色体组成如图2中的丙所示,通过和甲比较可看出,5号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即5号染色体的DNA发生断裂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3)因Ⅱ5的5号和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所以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染色体异常联会现象。若减数分裂Ⅰ后期①②③④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并自由组合,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的情况下,Ⅱ5会形成①②、③④、①③、②④、①④、②③6种类型的卵细胞,因②③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它们属于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只有含有编号为①④染色体的配子才是正常配子。(4)由于Ⅱ5仅表型正常,但其细胞内染色体不正常,因此,若Ⅱ5和Ⅱ6想生出健康的孩子,可以进行染色体筛查,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卷(五)(原卷版).docx 单元检测卷(五)(解析版).docx 单元检测卷(五).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