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坚持科教兴国 建设创新强国——2025年中考热点专题解读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6 坚持科教兴国 建设创新强国——2025年中考热点专题解读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热点专题解读
专题06 坚持科教兴国 建设创新强国
【热点聚焦一】聚焦科技创新成果
热点一: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空间站,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的“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首次齐聚“天宫”。载人登月的核心产品也在紧张研制中。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热点二: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东广州正式入列。作为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钻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项使命,对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深海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三:2024年11月6日,“奋斗者”号模型、人形机器人“天工”、5G智慧工厂模型……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综合展的中国馆里,一件件新颖的展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向世界各国宾客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
走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的中国馆,从深海空天开发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未来网络,多项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秀的新品引人瞩目,来自各行各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
本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其中包括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还有来自多国近800个采购团体参展与会,数量创历届新高。
【常考设问】
1.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科学家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⑤广大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发扬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
2.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不断涌现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3.神舟十九发射成功能否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为什么
不能。因为: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4.神舟十九成功发射等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③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⑥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
5.为了实现创新强国的目标,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④增加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⑤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6.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
②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③保持对创新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
④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⑤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探索创新。
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
【热点聚焦二】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常考设问】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③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在全社会弘扬教育家精神有什么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有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③有利于教师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以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④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⑤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和奉献。
4.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了哪些信息
①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③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5.针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请你向政府提出建议。
①大力发展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优化配置教育资金资源,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支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③加快解决一些地方“上学难”和困难家庭孩子辍学等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确保起点公平。
④加大教育投人,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⑤坚持依法治国,完善并落实教育法律法规。
⑥多渠道办好学前教育,重视解决“人园难”问题。
⑦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使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⑧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营造阳光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热点聚焦三】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
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常考设问】
1.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等广大科技工作者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③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
④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⑤为理想孜孜追求的思想境界。
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国大力表彰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等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工作者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③我国高度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创新。
④我国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⑦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举行全国科技大会,奖励科学家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技事业。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③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有利于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⑥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4.中学生应该如何向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等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勤动脑、勤动手。
④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⑤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热点专练】
选择题
1.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天舟七号、八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载人飞船等任务相继实施;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也达到了62.3%。这说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的命运所系
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已建成创新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讲到: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由此可见( )
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能推动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③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④创新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50年前,我国将继续研制大约50颗空间科学卫星,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和木星深空探测等一批空间科学任务正在有序推进。这样做是基于( )
①空间科学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之所以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 )
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C.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取得进展
5. 华为公司每年都将其销售收入的10%~15%作为研发投入,其专利拥有量在全世界企业中都位居前列,其5G技术和产品更是领先全球。华为拿下订单已经涵盖欧洲、中东、亚太、美洲、非洲。你认为华为公司重视研发创新的原因是( )
①企业是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②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③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④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9月25日,中国火箭军成功发射洲际导弹,创下新的世界记录,射程达到12000公里左右,令世界瞩目。近年来,多个国家在洲际导弹发射中遭遇失败,包括美国、英国和俄罗斯,此次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人倍感自豪,也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巨大保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增强,进入创新强国行列
B.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注重国防科技,维护国家安全
C.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国防科技离不开创新
D.生活处处可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禀赋
7. 我国之所以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鼓励科技创新,是因为
①我国当代科学技术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②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我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8.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德仁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他勇攀科学高峰,在多项技术上实现重大创新突破,苍穹之上擦亮了“东方慧眼”。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声音:“科学是要为国家服务的。”李德仁( )
①开拓进取,一味标新立异②追名逐利,勇攀科学高峰
③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④热爱祖国,具有爱国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强调: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该方案( )
①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举措
②表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助力青少年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天宫课堂”不断升级。中国航天员在“九天之上”开展的科学实验,颠覆想象,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激发了青少年对太空的无限向往。这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
①热爱科学,增加学识②激扬青春,我行我素
③立志进取,共享发展④自信自强,砥砺奋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令人振奋的瞬间: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奋斗者”号万米极限深潜,港珠澳大桥联通三地……国家作出重大战略抉择,为发展蓄势赋能。截至2023年后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5万件。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取得令人振奋的瞬间得益于实施哪些战略
材料二 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科学知识生产方面:我国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较小,国际科学论文产出比例仅占世界的4.38%;我国科技人才方面:“质量”偏低,缺乏拔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在很多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依赖进口,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高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仪器装备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2)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着怎样的国情
12.材料一 75年接续奋斗,科技创新亮点频现。“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从“上九天”到“下五洋”,中国科技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发展,中国也正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
材料二 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材料一指出,中国科技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发展,中国也正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说明了什么?
(2)青少年应该怎样向李德仁、薛其坤等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习,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答案】
1——10 ADBAB BADBA
11.(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12.(1)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重大成就。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重大步伐。④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等等。
(2)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