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上23纸船和风筝 课堂实录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相处”这一专题编排,旨在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课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它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教学目标1.认识“筝、鼠”等12个生字,会写“折、扎、抓”3个生字。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3.通过默读,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教学重点多种方法猜读生字,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教学难点继续学习默读,提取信息,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任务一 猜读“筝”字,明方法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呀,我们继续畅游童话世界,感悟相处之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美妙的故事。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送上黑板。(板书课题)相机提醒:写“纸”字切记不要画蛇添足多了一点;舟做偏旁时一横要变成提,且不要出头,一起齐读课题——“纸船和风筝”。2.发现异同师:同学们,请你观察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之处?生:全文都没有注音师:遇见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老师、同学、查字典……师:我们还可以大胆猜一猜。3.认识“筝”字请看“筝”,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它的?生:因为风筝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字头,“筝”的下面这个字又读“争”,所以我猜这个字读zheng。师:是啊,最早的风筝就是竹子做的,所以“筝”是竹字头,下面的部分提示了它的读音,我们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就可以猜出它的读音。(板贴:形声特点)4.读好“风筝”指导读好“风筝”:“筝”和“风”做朋友的时侯读轻声。风筝是靠风的力量,飞上天空的。读词时,我们可得把力量多给风一点,谁再来读一读,请你来——再读课题——“纸船和风筝”。任务二 听读童话,知大意 1.听读思考师:同学们,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这个故事挺长的,而且没有注音,请听老师读课文,你们边听边想:(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2)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2.交流汇报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生:一座山上。师: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溪,(边讲边手绘大山和小溪)那里还有两个小动物因为礼物成了一对好朋友。它们送的礼物也很别致。瞧,这是——(出示:纸船板贴)生:纸船师:(贴纸船,拿出风筝板贴)这又是什么呢?生:风筝。师:老师也把它请到黑板上(贴风筝)。 3.学习“鼠”字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生:松鼠和小熊。师:老师把它们也请到课堂上,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生读:松鼠、小熊。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字读shǔ 生:这个字长得像一只老鼠。生:我看到课文中就画着一只松鼠,所以我猜这个字读shǔ。师:哦,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鼠”字跟松鼠长得比较像,对不对啊?真棒,看着图画就把字猜出来了,了不起!(板贴:画面联想)师补充:(出示“鼠”字和对应图片):上面部分像老鼠的头,牙齿尖尖,下面像它的爪子、身子,最后一笔斜钩是它细长的尾巴。4.送动物回家师:认识它们后,请一位小朋友把松鼠和小熊送回家吧。(生板贴)师:我们一起来验证。(指板贴)松鼠住——山顶,小熊住——山脚。这位同学贴对了吗?师:看来课文的每句话都很重要,我们能根据关键信息把松鼠和小熊成功送回家,很会读书。任务三 默读童话,悟友谊1.自读提示师:纸船和风筝里到底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找:请你借助图片圈出小熊和松鼠心情变化的词语。2.借助图片试着讲讲故事生汇报词语,师板贴生:讲故事。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初读课文就能根据关键词串联故事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3.学习“折”“扎”(1)师:我们看松鼠是怎么做的?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师:折纸的时候,折的纸啊会怎么样啊——翘起来,所以读折字时,我们的小舌头也要翘起来,跟老师读,折。生活中,你还折过什么?折( )折( )折( )(2)师:谁来接着读小熊呢?你来——生: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师:大家听仔细了吗?你说——生:扎是平舌音,他读它读成了翘舌音。师:扎在这里读平舌音。是呀,扎风筝可得把主架给按平了,所以啊,读扎字时,我们的小舌头也要平平的,你再来读读,好吗?(3)我们一起开看风筝是怎么扎的?所以“扎”是什么意思呀?生说。师:是呀,扎风筝就是先用竹条通过捆绑完成骨架,再经过精细加工,所以,“扎”在这里是捆绑的意思。一起读:扎风筝。生活中,你还扎过什么?(出示图片)(板贴:联系生活)4.学习“漂”“飘”师:哎,你看啊,松鼠和小熊都亲手给对方制作礼物呢?一个折——生:纸船。师:一个——生:扎风筝。师:多用心呀,可这两个礼物是怎么到对方的手中的呢?谁来接着读一读,请你来——生:纸船漂哇漂,飘到了小熊家门口。(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呀,纸船顺水才能漂。所以啊,这个“漂”字里有一个——生:三点水。师:小熊家住得可真远,谁来读读它?请你来——生:漂哇漂。师:漂久些——生:漂哇漂。师:想象着纸船慢悠悠的样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请你——生:漂哇漂。师:把它放到句子里——生:纸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师:(板贴:漂哇漂)老师啊,也写了一句。听我读——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变成这样可以吗?你说——生:不行,因为漂哇漂,就说明漂了很久才漂到小熊家门口。假如是纸船漂到小熊家门口,那就会有很短的距离。师:是啊,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同一个字反复出现体现的效果可就不一样了。(2)小熊呢?它家的风筝谁来读一读,请你来——生: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师:快看呀,风筝乘着风飘远了。所以,这个“飘”字里有一个——生:风。师:风筝,摇摇晃晃,谁来读?你来——生:飘哇飘。师:飘得再高一点儿,远一点儿——生:飘哇飘。师:想象着风筝摇摇晃晃的样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请你——生: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师:读得真好,让我仿佛就看到些小风筝飘远了。(板贴:飘哇飘)这两个词你们学会了吗?伸出手,来做一做纸船和风筝的动作。纸船在哪里?漂哇漂——生做动作。师:风筝们在哪儿?飘哇飘——生做动作。5.趣味游戏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根据我们刚刚设计的动作,如果是顺水漂流,你就做这个动作;如果是随风飘荡,你就做这个动作。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白云在空中——?生:飘哇飘。(生做动作)师:荷花灯在水面上——?生:漂哇漂。(生做动作)师:国旗迎着风——生:飘哇飘。(生做动作)师:小朋友们全都做对了。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音同形不同,体现的意思,也就不——?生:(不)同。6.体会心情师:是啊,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生:风筝。师:他们俩心情怎么样啊?生:很开心。师: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生:乐坏了。(1)提问:小熊仅仅因为一只纸船就乐坏了吗?那松鼠呢?他又怎么乐坏了?(学生表达)小结:哦,明白了,他们俩,我送你纸船,你送我——;我送你松果,你送我——;我祝你快乐你祝我——。不仅有好玩的,有好吃的,还有真诚的祝福,难怪他们俩——。(2)师:想象一下,乐坏了的小熊和松鼠又会有什么表现呢?生: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跳起来。师:真好,这只小熊一说,我就能想象出小熊高兴得跳起来、蹦起来的样子。生: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得一蹦三尺高。师:对呀,这就是动脑筋在读书了。(3)请看老师怎么读?生:说老师表情、动作、声音……师: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吧!展示读:现在我请两位小朋友,一个来扮演小熊,一个来扮演松鼠,读读这两个部分,带上刚刚的表情和动作,好不好?生:好。师:快乐小熊,谁来?请你,好吗?幸福的松鼠,你来——生读。师:小松鼠,到你了——生读。师:你看,读书就这样读着读着把自己也读进去了,仿佛我们就是小熊和松鼠了呢!(4)他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了对方。它们收到的不仅是礼物,更是祝福,还有对彼此的情谊。我们一起带着快乐和幸福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男生读小熊的,女生读松鼠的)师:老师也沉浸在这段暖暖的情谊中了。任务四 学写生字,练基础1.指导写“扎、折、抓”(1)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写字了。看老师做动作,你来猜我们要写哪几个字?第一个字啊,老师想找一个长头发的小姑娘,就请你——(师为生扎头发)这个字是?一起说——生:扎。师:扎的右半部分,多像这个小姑娘长长的头发呀。第二个字——(师折纸)生:折。师:第三个字——(师做抓的动作)生:抓。(2)师:观察一下把这三个字写规范要注意什么?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折、抓”左窄右宽,“扎”左右等宽。生:要看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老师根据小朋友说的要点设计了三星评价:把字填在合适的位置得一颗星,写清楚左右宽窄得一颗星,书写正确不涂改得一颗星。(3)谢谢大家的提醒,老师先范写:“扎”竖弯钩的弯的弧度是关键,“折”的右半部分悬针竖啊,可得长一点儿,“抓”的右边是爪,不是瓜。2.评星纠正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的故事还没有完,他们之间的友情还在流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继续猜生字。课堂总结它们要做永远的朋友、一辈子的朋友!于是,我们会看到一只只纸船在小溪里漂哇漂,紧接着,嗖嗖嗖,从山脚下接连飞起一只只风筝,一只只风筝围着松鼠飘飘荡荡,摇摇摆摆,从此他们俩的友谊就像这条小溪一样,细水长流! 板书设计23纸船和风筝猜形声特点字形联想熟字组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