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邵阳市二中高一生物学科竞赛试卷
时量:60min; 分值: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表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相同材料和试剂进行“探究酶的专一性”的活动过程。甲做了1~3组,乙做了4~6组。单位:mL
组别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 3 3
2%蔗糖溶液 3 3 3
新鲜唾液 1 1
蔗糖酶溶液 1 1
本尼迪特试剂 2 2 2 2 2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
B.甲、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
C.若组4出现阳性反应,则乙同学的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
D.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
2.如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 0 7.8 2.2 0.5 0 0 0
肌肉收缩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
3.下列物质中,需要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是
①胃蛋白酶②RNA 聚合酶③乙酰胆碱④孕激素⑤胰高血糖素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如下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与糖类相比,其碳和氢元素的比例较高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P
5.图示实验方法是用来衡量蛋白质携带的特定信号序列是否转运到分离好的细胞器中。携带或不携带信号序列的标记蛋白质和细胞器一起孵育,这些准备好的细胞器是离过心的,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携带信号序列的标记的蛋白质才会被转运,因此也会和细胞器一起分离
B.在蛋白参与的消化过程中转运的蛋白质被选择性地保护
C.加入破坏细胞器膜的去垢剂可以扰乱这种保护作用,并且转运的蛋白质也会被降解
D.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蛋白质的分类、运输以及酶的作用机理
6.蛋清溶液做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
(注:蛋白酶为一种催化剂,可催化蛋白质水解)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经①②③过程处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没有遭到破坏
B.经③④过程处理,分别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
C.③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④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
D.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不会变紫色
7.外泌体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能够分泌的一种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外泌体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是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前提
B.外泌体膜可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释放其所含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
C.外泌体的功能取决于来源的细胞类型,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的生理状况
D.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能通过信息传递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生长
8.从小尾寒羊提取肌联蛋白,研究肌联蛋白的磷酸化和钙离子浓度是否影响肌联蛋白的降解。肌联蛋白T1是未降解的蛋白,小于该分子量的蛋白条带是降解后的蛋白,实验结果如图。已知蛋白激酶A促进肌联蛋白发生磷酸化,碱性磷酸酶可以促进磷酸化的肌联蛋白发生去磷酸。实验结果说明:钙离子会促进肌联蛋白的降解,相同钙离子浓度下,去磷酸化促进肌联蛋白的降解。与A图比较,B图只做了一个改变。B组实验提高了( )
A.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 B.肌联蛋白的浓度
C.反应体系钙离子浓度 D.碱性磷酸酶浓度
9.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 基团为—CH3)4 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 4 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形成的 4 条多肽与原三十九肽相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 原子数目减少 1 个
B.C 原子数目减少 12 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 3 个
D.肽键数目减少 8 个
10.有一条多肽链由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aHbOxNyS(y>14),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4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O2NS)、丙氨酸(C3H7O2N)、天冬氨酸(C4H7O4N)、赖氨酸(C6H14O2N2)。水解产物中赖氨酸的数目是( )
A.(x+13)/2个 B.(y-72)/7个
C.(a+13)/2个 D.(b-72)/7个
11.某兴趣小组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测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液浓度,实验过程如下:分别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0.1mol/L、0.2mol/L…1.0mol/L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滴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制作临时装片镜检统计。下列关于实验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偏大
B.镜检时若用清水代替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制作临时装片,实验结果偏小
C.用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的时间过短,实验结果偏大
D.若使用KNO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12.肌红蛋白(Mb)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含有C、H、O、N、Fe五种元素,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Mb中的极性侧链基团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的表面,而非极性的侧链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含有Fe2+的血红素辅基位于Mb表面内陷的疏水洞穴中,避免了Fe2+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b表面极性侧链基团可以与水分子结合,故Mb可溶于水
B.Mb中的疏水洞穴保证了血红素的储氧能力
C.组成Mb的肽链中氧原子数一定多于氨基酸数
D.Mb复杂结构的形成与不同部位氨基酸之间形成的氢键和二硫键有关
13.高尔基体膜上有很多受体,便于其特异性识别并定向物质运输。比如M6P受体,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结合,而在酸性条件下脱落。M6P受体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膜上,但在一些动物细胞的质膜中也有存在,它可防止溶酶体的酶不正确地分泌到细胞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M6P受体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产生囊泡的一侧膜上
C.该受体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
D.高尔基体内M6P受体所在区域的pH值比溶酶体中的pH低
14.蛋白激酶A(PKA)由两个调节亚基和两个催化亚基组成,其活性受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调节(如下图)。活化的PKA催化亚基能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同时存在时,PKA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B.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
C.ATP不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还是合成cAMP、DNA等物质的原料
D.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
15.下图中E、F、G为3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透析袋E中装有溶液甲,透析袋F和G中装有溶液乙。E、F、G3个透析袋的上端分别与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e、f、g连接。开始时3个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与烧杯里的相同。透析袋E和F的容积相同,但G的容积较大。3个透析袋均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烧杯中。已知3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甲<乙<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管内液面下降比g快
B.最终液面不再下降时,F和G液面平
C.最终液面不再下降时,F和G内溶液浓度相等
D.最终液面不再下降时,F内溶液浓度大于E内溶液浓度
16.某些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上存在着M6P受体,能够与某些带有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甘露糖—6—磷酸标记,高尔基体内完成)的蛋白质(M6P)结合,在由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包裹逐渐形成溶酶体水解酶的过程中,由于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与M6P脱磷酸的双重作用,M6P受体与M6P彻底分离,返回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被重新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有甘露糖残基的蛋白质由内质网加工经囊泡转运而来
B.溶酶体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有效发挥催化活性
C.细胞能够回收利用偶尔分泌到细胞膜外的M6P
D.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就不能形成溶酶体水解酶
17.某科学研究发现,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垃圾袋”仅由磷脂分子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其可能来自高尔基体
C.“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组件”是蛋白质
D.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与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呈负相关
18.取某绿色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水分子既不出、也不进叶细胞
19.溶酶体内的pH一般稳定在4.6左右。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可以起到ATP水解酶的作用)和TPC(一种通道蛋白)等相继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道打开时,H﹢顺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
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I蛋白的抑制
C.溶酶体膜上H﹢和Na﹢转运是两个独立过程,没有联系
D.V-ATPase属于酸性水解酶,由游离核糖体合成转运
20.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21.信号学说阐明了附着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特殊性,该学说的一个观点:分泌蛋白的合成也是从游离核糖体开始,先合成一段特殊序列的多肽,这段序列叫做信号肽。 其中能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将成为附着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不能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成为游离核糖体,仍散布于细胞质中。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内质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信号肽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中
C.附着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不需要细胞供能
D.附着核糖体的形成与信号肽的合成有关
22.蛋白质糖基化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特定的抗生素可阻断蛋白质的糖基化,导致多肽滞留在内质网中;糖基化的蛋白质对蛋白酶有更强的抗性。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糖基化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蛋白质的糖基化是在内质网中完成的
C.合适的糖基化可提高治疗性蛋白质的疗效
D.溶酶体膜中的蛋白质多数进行了糖基化修饰
23.水蒸气从叶片扩散到大气的过程中,叶片表面的静止空气层对水分扩散产生的阻力,称为叶片界面层阻力。界面层的厚度主要受风速和叶片大小决定。当围绕叶片的空气稳定时,叶片表面的静止空气层较厚,从而成为水气从叶片散失时的主要阻力。此时增加气孔的开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小。吊竹梅的蒸腾流量与气孔开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静止空气中,气孔开度对蒸腾作用的控制能力较小
B.当风速高时,气孔开度是叶片散失水分的主要调控因子
C.有些植物的叶片生有茸毛,会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D.在流动空气中,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有些植物可能会调节叶片的方向与日光平行
24.在人体中,胆固醇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已知细胞摄取LDL有两种途径:一是LDL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胞吞,之后受体重新回到细胞膜上;二是LDL随机被胞吞(不需要与受体结合)。如图为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细胞对LDL的摄取速率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被细胞吸收
B.当胞外LDL浓度大于35μg/mL时,正常细胞的LDL摄取速率改变
C.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通过途径二吸收LDL
D.破坏LDL受体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摄取LDL的相对速率会受影响
25.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时,TMCO1四聚化形成钙离子通道,使内质网中的Ca2+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TMCO1解聚失活。TMCO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模拟痴呆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通过钙离子通道进出内质网,不需要消耗能量
B.内质网中的Ca2+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钙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
C.内质网中Ca2+浓度通过TMCO1调节的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D.小鼠出现痴呆症状可能与其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有关
26.溶酶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异常的溶酶体pH变化与癌症、炎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准确测定细胞内溶酶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具有医学价值。BODIPY荧光染料对pH不敏感,具有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以BODIPY为母体结构,以哌嗪环为溶酶体定位基团,可以设计成溶酶体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物质是否存在)。该探针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荧光较弱,与H+结合后,荧光强度急剧升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会分解自身膜上的蛋白质与其膜蛋白的特殊结构有关
B.溶酶体荧光探针对pH不敏感,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结合使荧光强度升高
C.癌细胞内溶酶体含量与正常细胞不同,可用溶酶体荧光探针定位癌细胞位置
D.直接参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无膜细胞器是核糖体
27.在催化反应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S)结构相似,可与S竞争性结合酶(E)的活性部位;反竞争性抑制剂只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抑制剂与E或ES结合后,催化反应无法进行,产物(P)无法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多聚体,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ES→P+E所需要的活化能与S直接转化为P所需要的活化能相等
C.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越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率越低
D.底物充足的条件下,随着酶量的增加,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反应速率持续增强
28.某链状多肽a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链状多肽a分子中含有6个肽键
B.合成1个a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a分子水解后可产生4个谷氨酸
D.1个a分子中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29.蛋白质糖基化是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的过程。真核细胞中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经糖基化形成的糖蛋白对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
B.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但不会影响其功能
C.溶酶体膜内侧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程度可能较高
D.内质网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
30.尿糖试纸是用来检测尿糖情况的专用试纸,试纸将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及显色剂固定在纸条上,根据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以及原子氧可以将某种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物质的原理,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尿糖试纸的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原理相同
B.显色剂变色的原因是H2O2将无色化合物氧化为有色化合物
C.尿液中葡萄糖被葡萄糖氧化酶分解后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D.使用尿糖试纸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一定会产生显色反应
二、不定项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少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31.熊虫在不良环境中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
可经受几小时零下271℃的冰冻。进入隐生状态前,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海藻糖(二糖)。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海藻糖能够提高动物组织细胞对低温的耐受性”,利用人卵母细胞、冷冻保护液(含0.5mol/L海藻糖)等材料,在—15℃的冷冻条件下做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主要脱去自由水
B.动物细胞中的二糖包括海藻糖和乳糖等
C.进行实验的人卵母细胞不能含有或合成海藻糖
D.甲组培养人卵母细胞时添加了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
32.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面积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结构A是核糖体,C物质是蛋白质,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B.属于图甲C类物质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酶、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和血红蛋白等
C.若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图乙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33.如图表示反应物(初态) 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后成为产物(终态) 的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曲线:分析1、2、3曲线和a、b、c、d、e5个点的自由能值,正确的有( )
A.d 分别与a、b、c 的差值是3种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所需要的不同的活化能
B.最可能是酶促反应的曲线是1号,因为酶能够加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db 差值大于dc 差值,说明前者反反应过程应需要的能量较后者多
D.de 差值是反应物生成产物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总量
34.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I,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 到c 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
35.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质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小组取a,b和c(由a经高温加热处理获得,糖链不变)三种蛋白样品,分别加入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中,适当培养后,检测X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细胞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
B.根据图1可知,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
C.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
D.生物毒素a能显著抑制X细胞的活力,主要依赖糖链和蛋白质b
36.植物细胞膜上有阴离子通道也有K+通道,其中阴离子通道对NO3-通透能力远远大于Cl-,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动运输受阻,细胞吸收Cl-受阻,甚至Cl-外排,此时K+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in+蛋白。而阴离子通道可与Kin+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KNO3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会大量吸收K+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进而发生复原
B.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但有可能不能复原
C.若在溶液中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细胞将无法从外界吸收K+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一定程度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7.-和 +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其跨膜运输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当 +作为唯一或主要氮源时, 植物不但不能正常生长, 反而会导致细胞外酸化而发生铵毒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B.进出根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C.在农业生产中, 硝态氮肥 (主要是 ) 能够有效的缓解铵毒
D.+作为主要氮源时, NRT1.1 和 SLAH3 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
38.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Na+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的方式不同
B.图中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
C.图中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图中小肠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内环境至少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39.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也是一种GTP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如下的相关研究。图示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细菌中间部位形成的Z环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质膜缢缩形成的环沟相似
B.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结构稳定
C.当加入GTP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催化功能
D.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BSA不会在GTP的诱导下发生聚合反应
40.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通过基团移位的方式运输葡萄糖,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Ⅰ的作用将HPr激活;而膜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中的底物特异蛋白——酶Ⅱc结合,接着被图中所示过程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形成磷酸糖(可被细胞迅速利用),最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示运输方式中,葡萄糖需要经过磷酸化修饰才可以进入细胞质
B.酶Ⅱc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转运过程中其结构不发生变化
C.图示转运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以这种方式运输葡萄糖,可避免细胞中葡萄糖积累过多而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D B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D D D B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D A B C B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BC ABD ACD BCD ABC BD ACD AC BCD 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