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件(共1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件(共1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课)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框)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框)
(外部角度)
(自身角度)
为什么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
2.根本立场
3.根本宗旨
4.要求
二、党的执政理念
1.党的执政理念:内涵、原因、措施
2.党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学习目标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产生:
(2)性质:
(3)根本立场:
(4)根本宗旨: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
决 定
党的根本立场
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
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提出的要求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三个“务必”)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等于说广大党员干部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对党员干部的正当合法利益,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8年
解决
人民的温饱
问题
1990年
使
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2000年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2020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
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21世纪中叶
情境探究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完成的任务都体现了什么样的执政理念?
二、党的执政理念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了谁),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检验标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前提条件
本质要求
党的
全部工作
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党的执政理念
具体内涵
(1)含义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安全感
幸福感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P18二段)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P18二段)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P18末段)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见P18末段)
(3)怎么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1978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2035年
2050年
4.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建国百年的目标)
(1)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2)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5)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什么
是什么(内涵)
怎么办
党的性质
(1)践行根本宗旨
(2)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决定
党的
执政理念
决定
课堂总结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初心和使命
性质
根本立场
根本宗旨
利益要求
发展思想
执政理念
奋斗目标
出民点落脚点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人民立场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人民为中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一)从党自身的角度来看:
1.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4.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从人民角度来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三)从判断标准来看: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知识整合
1.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我们定能不断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这说明共产党员要( )
①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②把人民当作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最强大力量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④以民生问题为中心任务发挥人民的主心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工作是党必须回答好的课题。如今,集干群沟通、群众 监督、民主管理、政务点评、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领导留言板,涵盖党务、政务、服务的党建数字化平台,整合百姓呼声、问政政府等网上服务功能的平台,都使“互联网+党建”持续深入推进。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能否通过互联网联系群众成为检验党的性质的试金石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这反映出( )
①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②公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党和人民的具体利益是一致的,党群关系密切
④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