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4章 章末检测卷(四)(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4章 章末检测卷(四)(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卷(四)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贵州贵阳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小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C.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D.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答案 A
解析 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小。
2.(2024·河南济源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研制新型无氟利昂的空调、冰箱,可以减缓对臭氧层的破坏
C.开发太阳能、水能等新型能源,能够缓解温室效应
D.开放自然保护区,增加人类活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 D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力措施,开放自然保护区,增加人类活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24·福建厦门期末)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增大生态足迹
B.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厨余垃圾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废旧灯管若处理不当,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答案 D
解析 实施垃圾分类,减小对环境影响,可减小生态足迹,A错误;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物质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厨余垃圾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无机物,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C错误;废旧灯管若处理不当,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在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最多,D正确。
4.(2024·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D.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仅代表物种多样性,A错误;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C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
5.(2024·浙江丽水期末)蜂鸟取食花蜜时能帮助植物传粉。以下选项中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与上例相同的是(  )
A.水稻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 B.生态浮床可净化污水
C.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D.景观植物给人美的享受
答案 B
解析 蜂鸟取食花蜜时能帮助植物传粉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水稻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为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生态浮床可净化污水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符合题意;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景观植物给人美的享受属于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6.(2024·云南昭通检测)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雪山云集、湖泊密布、江河奔涌的多元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B.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D.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开发和利用
答案 A
解析 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A正确;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等,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
7.(2024·河南豫南六校联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在长江设置“十年禁渔期”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C.人类的乱砍滥伐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答案 D
解析 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碳足迹。
8.(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
B.鲸鱼处在食物链顶端,大量捕杀鲸鱼,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C.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退化消失,这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D.湿地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只要向湿地排放工业废水,就可以解决废水污染问题
答案 C
解析 由于人类对氟氯烃、 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A错误;鲸鱼处在食物链顶端,大量捕杀鲸鱼,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B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退化消失或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C正确;湿地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但是当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后,不仅不能解决废水污染问题,还可能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D错误。
9.(2024·四川绵阳期末)某河流流经城区多个居民区,曾经是城区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质污染严重。经过修复治理后该河流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B.修复过程中河岸合理布设多种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治理河水有机污染时,可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增大对污染物的吸收
D.治理后的河流绿色长廊,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河流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A错误;河流修复过程中在沿河两岸种植多种林木,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类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错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错误;经过修复治理后该河流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绿化、观光、休闲娱乐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正确。
10.(2024·贵州贵阳期末)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相比,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修建铁路形成的碎片化小种群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D.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技术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答案 C
解析 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修建铁路形成的碎片化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物种有灭绝的可能,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错误。
11.(2024·河南三门峡期末)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B.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C.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解析 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错误。
1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碎片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碎片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竞争增强
B.栖息地碎片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
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升高
答案 D
解析 栖息地碎片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因食物缺乏等导致种内竞争增强,A正确;栖息地碎片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B正确;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因某个个体的死亡而发生变化,C正确;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D错误。
13.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答案 B
解析 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C正确;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D正确。
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
B.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
答案 D
解析 生态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D错误。
15.(2024·云南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不恰当的是(  )
A.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产模式——整体原理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
C.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选择合适的物种——协调原理
D.湿地修复选择多种水生植物、合理设计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自生原理
答案 B
解析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考虑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依据的是协调原理。
16.(2024·山东聊城期末)“鱼虾堪入馔,菱耦足供茶”是明代诗人张焕对桑基鱼塘的美丽描述。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自生原理
B.蚕沙所含能量来源于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桑树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桑基鱼塘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获得更多生物产品
答案 D
解析 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并没有延长食物链,D错误。
17.(2024·江西贵溪实验中学调研)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综合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经济蔬菜,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等作用除去水体中富含的N、P等元素,最终使水体得到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发菜、颤蓝细菌等绿藻大量繁殖
B.生态浮床的设计遵循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C.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生态浮床的应用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绿藻和蓝细菌的大量繁殖,发菜、颤蓝细菌属于蓝细菌,不属于绿藻,A错误;生态浮床的设计是在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经济蔬菜,遵循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B正确;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仅来自太阳能,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C错误;生态浮床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错误。
18.(2024·江苏盐城期末)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湿地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A正确;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种植的植物应选择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B正确;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旅游观赏价值),D错误。
19.(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某地将废弃的鱼塘改造成了被称为“水体净化器”的湿地公园,不仅能净化水体,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造后的湿地公园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改造后的湿地公园能净化水体、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植物不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B错误;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20.(2024·云南昭通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B.“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
C.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D.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
答案 C
解析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整体原理而非协调原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2024·广西桂林期末)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2)畜禽粪便能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填成分类型)发酵后被植物重新利用。在大棚种植时,有机肥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3)设计生态农业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其中进行发酵处理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生态农业还需控制好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其环境承载量,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同时“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这主要体现了________原理。
(4)在生态农业中,将牲畜的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项措施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
(2)分解者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物质循环
(3)循环 协调 整体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2.(12分)(2024·云南名校联考)云南高原某湖泊流域面积较小,水体自然置换周期长,自净能力较弱。湖泊中的N、P等元素主要通过藻类→浮游动物→虾、银鱼→水鸟、人的途径离水上岸。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等生物。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实现自净,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污染后,虾和银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湖泊中的N、P含量急剧增加,从N、P离水途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引入了水生植物海菜花(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大型水草),引入后湖泊中的N、P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4)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还向水体中投放了土著经济鱼类,这主要遵循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能量流动研究意义的角度分析,引入海菜花和土著经济鱼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 (1)藻类 自我调节能力
(2)虾和银鱼减少,水鸟捕食和人类捕捞减少,导致湖泊中的N、P离水减少
(3)海菜花在与藻类竞争中占据优势,吸收了水体中的N、P,海菜花被人类采食后,吸收的N、P离水上岸 直接价值和间接
(4)协调 整体 增大流入湖泊的总能量,并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13分)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答案 (1)植被恢复与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人工制造表土、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2)循环 (3)自生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5)协调
24.(10分)“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实现主要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改善了土壤结构 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2)循环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元素
25.(13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随着旅游带来的民宿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水体中蓝细菌和绿藻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分解者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
(3)在洱海环境条件恶化后,政府大力治污,现在的洱海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4)水绵可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已知无机氮源能提高除磷量,但NO的促进效果大于NH的。设计实验验证NO、NH促进水绵除磷的效果,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正反馈 (3)恢复力 (4)向两组等量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分别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NO溶液和NH溶液,并培养水绵,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水体中磷的剩余浓度 添加NO组的水体中磷的剩余浓度小于添加NH组的章末检测卷(四)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贵州贵阳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小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2.(2024·河南济源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研制新型无氟利昂的空调、冰箱,可以减缓对臭氧层的破坏
开发太阳能、水能等新型能源,能够缓解温室效应
开放自然保护区,增加人类活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24·福建厦门期末)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增大生态足迹
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厨余垃圾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废旧灯管若处理不当,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4.(2024·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5.(2024·浙江丽水期末)蜂鸟取食花蜜时能帮助植物传粉。以下选项中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与上例相同的是 (  )
水稻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
生态浮床可净化污水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景观植物给人美的享受
6.(2024·云南昭通检测)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雪山云集、湖泊密布、江河奔涌的多元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开发和利用
7.(2024·河南豫南六校联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在长江设置“十年禁渔期”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人类的乱砍滥伐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8.(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
鲸鱼处在食物链顶端,大量捕杀鲸鱼,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退化消失,这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湿地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只要向湿地排放工业废水,就可以解决废水污染问题
9.(2024·四川绵阳期末)某河流流经城区多个居民区,曾经是城区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质污染严重。经过修复治理后该河流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修复过程中河岸合理布设多种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治理河水有机污染时,可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增大对污染物的吸收
治理后的河流绿色长廊,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10.(2024·贵州贵阳期末)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与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相比,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修建铁路形成的碎片化小种群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技术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11.(2024·河南三门峡期末)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1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碎片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栖息地碎片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竞争增强
栖息地碎片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
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升高
13.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
15.(2024·云南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不恰当的是 (  )
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产模式——整体原理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
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选择合适的物种——协调原理
湿地修复选择多种水生植物、合理设计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自生原理
16.(2024·山东聊城期末)“鱼虾堪入馔,菱耦足供茶”是明代诗人张焕对桑基鱼塘的美丽描述。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自生原理
蚕沙所含能量来源于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桑树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桑基鱼塘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获得更多生物产品
17.(2024·江西贵溪实验中学调研)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综合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经济蔬菜,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等作用除去水体中富含的N、P等元素,最终使水体得到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发菜、颤蓝细菌等绿藻大量繁殖
生态浮床的设计遵循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生态浮床的应用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8.(2024·江苏盐城期末)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该湿地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9.(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某地将废弃的鱼塘改造成了被称为“水体净化器”的湿地公园,不仅能净化水体,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改造后的湿地公园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20.(2024·云南昭通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2024·广西桂林期末)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1)(2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
(2)(3分)畜禽粪便能被生态系统中的    (填成分类型)发酵后被植物重新利用。在大棚种植时,有机肥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该过程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3分)设计生态农业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其中进行发酵处理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生态农业还需控制好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其环境承载量,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同时“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这主要体现了    原理。
(4)(4分)在生态农业中,将牲畜的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项措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2024·云南名校联考)云南高原某湖泊流域面积较小,水体自然置换周期长,自净能力较弱。湖泊中的N、P等元素主要通过藻类→浮游动物→虾、银鱼→水鸟、人的途径离水上岸。
(1)(2分)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等生物。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实现自净,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2)(2分)该湖泊被污染后,虾和银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湖泊中的N、P含量急剧增加,从N、P离水途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引入了水生植物海菜花(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大型水草),引入后湖泊中的N、P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4分)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还向水体中投放了土著经济鱼类,这主要遵循了      和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能量流动研究意义的角度分析,引入海菜花和土著经济鱼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23.(13分)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5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              ,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点)。
(2)(2分)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2分)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2分)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2分)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4.(10分)“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4分)“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        、        、        。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3分)“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实现主要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3)(3分)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3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随着旅游带来的民宿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3分)水体中蓝细菌和绿藻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分解者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    调节。
(3)(2分)在洱海环境条件恶化后,政府大力治污,现在的洱海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4)(5分)水绵可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已知无机氮源能提高除磷量,但N的促进效果大于N的。设计实验验证N、N促进水绵除磷的效果,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4张PPT)
章末检测卷(四)
A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贵州贵阳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小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C.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D.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解析: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的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小。
2.(2024·河南济源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研制新型无氟利昂的空调、冰箱,可以减缓对臭氧层的破坏
C.开发太阳能、水能等新型能源,能够缓解温室效应
D.开放自然保护区,增加人类活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力措施,开放自然保护区,增加人类活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
3.(2024·福建厦门期末)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增大生态足迹
B.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厨余垃圾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废旧灯管若处理不当,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D
解析:实施垃圾分类,减小对环境影响,可减小生态足迹,A错误;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物质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厨余垃圾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无机物,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C错误;
废旧灯管若处理不当,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在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最多,D正确。
4.(2024·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D.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仅代表物种多样性,A错误;
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C错误;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
B
5.(2024·浙江丽水期末)蜂鸟取食花蜜时能帮助植物传粉。以下选项中所体现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与上例相同的是(  )
A.水稻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 B.生态浮床可净化污水
C.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D.景观植物给人美的享受
解析:蜂鸟取食花蜜时能帮助植物传粉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水稻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为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
生态浮床可净化污水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符合题意;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
景观植物给人美的享受属于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B
6.(2024·云南昭通检测)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雪山云集、湖泊密布、江河奔涌的多元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B.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D.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开发和利用
A
解析: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A正确;
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B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等,C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
7.(2024·河南豫南六校联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种草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在长江设置“十年禁渔期”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C.人类的乱砍滥伐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解析: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碳足迹。
D
8.(2024·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
B.鲸鱼处在食物链顶端,大量捕杀鲸鱼,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C.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退化消失,这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D.湿地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只要向湿地排放工业废水,就可以解决废水污染问题
C
解析:由于人类对氟氯烃、 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A错误;
鲸鱼处在食物链顶端,大量捕杀鲸鱼,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B错误;
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退化消失或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C正确;
湿地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但是当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后,不仅不能解决废水污染问题,还可能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D错误。
9.(2024·四川绵阳期末)某河流流经城区多个居民区,曾经是城区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质污染严重。经过修复治理后该河流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B.修复过程中河岸合理布设多种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治理河水有机污染时,可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增大对污染物的吸收
D.治理后的河流绿色长廊,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
解析:河流修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A错误;
河流修复过程中在沿河两岸种植多种林木,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类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错误;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错误;
经过修复治理后该河流现已成为一道集行洪、蓄水、绿化、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长廊,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绿化、观光、休闲娱乐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正确。
10.(2024·贵州贵阳期末)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相比,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修建铁路形成的碎片化小种群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D.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技术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解析:野生动物栖息地因修建铁路形成的碎片化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物种有灭绝的可能,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错误。
C
11.(2024·河南三门峡期末)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B.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C.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B
解析: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错误;
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错误。
1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碎片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碎片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竞争增强
B.栖息地碎片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
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升高
D
解析:栖息地碎片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因食物缺乏等导致种内竞争增强,A正确;
栖息地碎片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B正确;
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因某个个体的死亡而发生变化,C正确;
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D错误。
13.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C正确;
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D正确。
B
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
B.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
解析:生态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D错误。
D
15.(2024·云南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不恰当的是(  )
A.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产模式——整体原理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
C.西北地区防护林建设选择合适的物种——协调原理
D.湿地修复选择多种水生植物、合理设计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自生原理
解析: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考虑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依据的是协调原理。
B
16.(2024·山东聊城期末)“鱼虾堪入馔,菱耦足供茶”是明代诗人张焕对桑基鱼塘的美丽描述。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自生原理
B.蚕沙所含能量来源于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桑树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桑基鱼塘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获得更多生物产品
D
解析:桑基鱼塘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并没有延长食物链,D错误。
17.(2024·江西贵溪实验中学调研)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综合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经济蔬菜,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等作用除去水体中富含的N、P等元素,最终使水体得到净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发菜、颤蓝细菌等绿藻大量繁殖
B.生态浮床的设计遵循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
C.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生态浮床的应用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绿藻和蓝细菌的大量繁殖,发菜、颤蓝细菌属于蓝细菌,不属于绿藻,A错误;
生态浮床的设计是在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水生植物和经济蔬菜,遵循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B正确;
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仅来自太阳能,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C错误;
生态浮床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错误。
18.(2024·江苏盐城期末)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
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湿地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A正确;
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种植的植物应选择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B正确;
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旅游观赏价值),D错误。
A.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湿地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9.(2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某地将废弃的鱼塘改造成了被称为“水体净化器”的湿地公园,不仅能净化水体,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改造后的湿地公园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
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
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改造后的湿地公园能净化水体、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空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植物不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B错误;
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A.改造后的湿地公园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20.(2024·云南昭通一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B.“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
C.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D.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
C
解析: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整体原理而非协调原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2024·广西桂林期末)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
(2)畜禽粪便能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填成分类型)发酵后被植物重新利用。在大棚种植时,有机肥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分解者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物质循环
(3)设计生态农业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其中进行发酵处理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生态农业还需控制好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其环境承载量,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同时“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这主要体现了___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4)在生态农业中,将牲畜的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项措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2.(12分)(2024·云南名校联考)云南高原某湖泊流域面积较小,水体自然置换周期长,自净能力较弱。湖泊中的N、P等元素主要通过藻类→浮游动物→虾、银鱼→水鸟、人的途径离水上岸。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等生物。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实现自净,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污染后,虾和银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湖泊中的N、P含量急剧增加,从N、P离水途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藻类
自我调节能力
虾和银鱼减少,水鸟捕食和人类捕捞减少,导致湖泊中的N、P离水减少
(3)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引入了水生植物海菜花(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大型水草),引入后湖泊中的N、P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4)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还向水体中投放了土著经济鱼类,这主要遵循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能量流动研究意义的角度分析,引入海菜花和土著经济鱼类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海菜花在与藻类竞争中占据优势,吸收了水体中的N、P,海菜花被人类
采食后,吸收的N、P离水上岸
直接价值和间接
协调
整体
增大流入湖泊的总能量,并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13分)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植被恢复与植被恢复所必需的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人工制造表土、土壤
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循环
(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自生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协调
24.(10分)“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改善了土壤结构
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实现主要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
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
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元素
25.(13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随着旅游带来的民宿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水体中蓝细菌和绿藻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分解者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
(3)在洱海环境条件恶化后,政府大力治污,现在的洱海清澈如故,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正反馈
恢复力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