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和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气氛。平日里奔波忙lù( ),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
今晚突然停电,我摸黑点起蜡烛。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堆叠在眼前。我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迹【甲】哪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对着我——目光冷jùn( )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多年,锐不可dāng( )、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它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多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乙】非凡的才气。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shì( )吗?
(节选自冯骥才《时光》,有删改)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甲】冒号 【乙】顿号 B. 【甲】逗号 【乙】顿号
C. 【甲】冒号 【乙】逗号 D. 【甲】顿号 【乙】逗号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奔波忙lù”“时间紧迫”“清晰犹在”“冷jùn锐利”短语类型不完全一样。
B. 文中画线句的主干是:影像堆叠。
C. “锐不可dāng”指锋利得不可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文中使用有误。
D. “时光不分毫不曾消shì吗?”这句话有反问语气,也是双重否定,强烈地表达出时光没有消失分毫。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家国情怀,根植于人的灵魂深处。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1)   ”;人生暮年,曹操坚守“(2)   ,志在千里”的信念;面对大江,崔颢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3)   ”;行至大漠,王维吟诵“大漠孤烟直,(4)   ”;远离荆门,李白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5)   ,   ”;李贺在家国危难之时,通过《雁门太守行》下定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6)   ,  ”。
5.综合性学习(9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互联网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开始前,小语同学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则上联,请你选择下联( )(2分)
上联:荧屏内包罗万象 下联:
A.四海间万物皆有 B.互联网加一线牵
C.方寸间通晓九天 D.小康家网络创业
(2)以下是活动的一张宣传图画,先用一句话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再说说你对漫画主旨的理解。(4分)
(3)自暑假以来,小文就沉迷刷短视频,荒废了学业,作为同学,你打算趁这次活动劝说她,请把你要对她说的话写下来。(3分)
阅读理解(共65分)
(一)阅读北宋王禹偁的《日长简仲咸》①,回答问题。(6分)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王禹偁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之时。仲咸:诗人的好友冯伉,字仲咸。诗人与其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简:即书信,用为动词。②伯阳:即老子。③牢落:无所寄托的样子。
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白天漫长难熬,因此诗人想到一位名叫仲咸的友人,便写下此诗赠予他。
B.诗人看见衙署白天大门紧闭、吏员们悠闲无事,表明自己很有闲情逸致。
C.颈联中“月上”一词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暗含时间和行踪的变化。
D.诗人在尾联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突显仲咸的品德高尚,以及世俗的薄情。
(2)本诗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显出愁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③。”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⑦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相坐:连带治罪。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⑤膏,肥料,这里用作动词,做肥料。⑥窖:装藏东西的地洞。⑦旃(zhān)毛:毡毛。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 ) ②畔主背亲 ( )
③单于愈益欲降之 ( ) ④天雨雪 ( )
8. 请用“/”给【乙】文划线处断句。(限2处)(2分)
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9.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0.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乙文内容分析。(4分)
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喻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毛泽东给斯诺的初步印象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C. 《红星照耀中国》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D.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是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就是周恩来。
12.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昆虫记》的作品内容,补充三位同学的发言。
甲:《昆虫记》是(1) (1分)国昆虫学家(2) (1分)所著的科普著作,这本书被誉为“(3) (1分)”。他用(4) (1分)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让同学们感触很深,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乙: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为蝉制作了一个小卡片。
图片
名称 蝉
绰号 短暂的歌唱家
理由 (5) (2分)
丙: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例如(6) 。(2分)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13分)
磨砺始得玉成
①冰清玉洁、精金良玉、玉振金声、玉树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凝视一块美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温润;触摸一块美玉,感受到的是坚实和高洁。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②《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旧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这是革命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韧气节。黄文秀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把韶华留在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这是当代年轻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责任担当。杨善洲常拿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却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办过私事,这是优秀党员干部“冰清玉洁、白璧无瑕”的崇高风范。
③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轩轾,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大凡成就大业者、贡献杰出者、勇赴使命者、舍己为人者,无不是经历几番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才为世所识、为人所赞。 ▲ 磨砺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
④广大青年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每块玉都有独特的形态与气质,每个青年也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对玉的雕琢不能千篇一律,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因性,把雕琢之功施于无形,方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广大青年也需要在干事创业的路途中,心怀真善美的追求,以不负韶华之朝气、激越沧海之胆气,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镌刻在灵魂深处,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让青春之花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胸怀锦绣,腹隐珠玑,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⑤“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正如美玉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美德懿行耐得住时间的检验和人心的评判。以人比玉,由玉及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勉,用时间和汗水雕琢自己,努力成为一块“美玉”,永远散发洁净通透的光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4.下面是文章的脉络,请补出空缺的部分。(3分)
①诠释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② ——③ ——④号召广大青年人要磨砺自己,成为栋梁之才——⑤
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以含“玉”字的成语提出论题“玉”,然后以“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引出下文的论述。
B.第②段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冰清玉洁,白壁无瑕”分别概括出方志敏、黄文秀、杨善洲三类人的特点,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C.因为每块玉都有独特的形态与气质,每个青年也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对玉的雕琢不能千篇一律,故而对青年的培育也应顺其自然。
D.“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最终有所成就”,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论述的道理形象易懂。
16.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哪个事例更恰当?为什么?(4分)
【甲】吴天一研究高原病学,一干就是60多年。调研期间,他虽遭车祸,但仍深入一线,潜心研究。他的付出,让建设青藏铁路的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
【乙】武汉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毕生节俭,一分一毫积累几十年,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千万元。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心灵的高贵,令世人赞叹。
( )更恰当,
17.“磨砺始得玉成”,结合本文内容,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磨砺自己?(2分)
(五)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枇杷晚翠》,完成题目。(22分)
枇杷晚翠
①昆明云南大学的教授宿舍区有一处叫“晚翠园”,月亮门的石额上刻着三个字,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我们那时常到云大去拍曲子,常穿过这个园。为什么叫“晚翠园”呢?是因为园里种了大概有二三十棵大枇杷树。《千字文》云“枇杷晚翠”,园名用的便是这个典。
②枇杷的确是晚翠的。它是常绿的灌木,叶片大而且厚,革质,多大的风也不易把它们吹得掉下来。不但经冬不落,而且愈是雨余雪后,愈是绿得惊人。枇杷叶能止咳润肺。我们那里的中医处方,常用枇杷叶两片(去毛)作药引子。掐枇杷叶大都是我的事。我的老家的后园有一棵枇杷树。它没有结过一粒枇杷,却长得一树浓密的叶子。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枇杷还有一个特点,是花期极长。头年的冬天就开始着花。花冠淡黄白色,外披锈色的长毛,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结果也很慢。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花落了,结了纽子大的绿色的果粒。你就等吧,要到端午节前它才成熟,变成一串一串淡黄色的圆球。枇杷呀,你结这么点果子,可真是费劲呀!
③把近几年陆续写出的谈文学的短文编为一集,取个什么书名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晚翠文谈》。这是“夫子自道”么?也可以说有那么一点。我自二十岁起,开始弄文学,蹉跎断续,四十余年。而发表东西比较多,则在六十岁以后,也真够“费劲”的。呜呼,可谓晚矣,晚则晚矣,翠则未必。
④我把去年出的一本小说集命名为《晚饭花集》,现在又把这本书名之曰《晚翠文谈》,好像我对“晚”字特别有兴趣。其实我并没有多少迟暮之思。我没有对失去的时间感到痛惜。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也写不出多少作品,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气质,不管是由先天还是后天形成,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在中国文学的园地里,虽然还不能说“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绝不是“谢公不出,如苍生何”。这样一想,多写一点,少写一点,早熟或晚成——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曾跟我开玩笑,说汪伯伯是“大器晚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偶尔爱用“晚”字,并没有一点悲怨,倒是很欣慰的。
⑤“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 zī)而勿迫。”①套用孔乙己的一句话,“晚乎哉,不晚也”,我还想再工作一个时期。
(取材于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有删减)
注释:①出自《离骚》,意为:我叫羲和停鞭慢慢行走啊,就是看到崦嵫也别让太阳着急靠近。表达对时光飞逝的紧迫感。
18. 小语觉得文章的标题是“枇杷晚翠”,文章第一段却从“晚翠园”写起,有点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4分)
19. 读汪曾祺散文应品味文白夹杂的语言美。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远看只是毛乎乎的一个疙瘩,极不起眼,甚至根本不像是花,不注意是不会发现的,不像桃花李花喊着叫着要人来瞧。
(小语批注:“喊着叫着”有何妙处?)(3分)
(2)不论什么时候,走过去,一伸手,就能得到两片。回来,用纸媒子的头子,把叶片背面的茸毛搓掉,整片丢进药罐子,完事。
(小语批注:“走”“伸”“搓掉”“丢掉”运用动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20.小语认为读汪曾祺散文应品鉴诗词引用的文化美。汪老散文习惯引用或化用诗文,典雅蕴藉。本文开头引用《千字文》,结尾引用《离骚》里的诗文,请思考其意图。(4分)
21.小语读完文章后,认为将标题改为“枇杷杂谈”更好,你不同意,请阐述理由。(4分)
22. 小语认为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真挚而温馨。勾连本文和《昆明的雨》,结合助读资料,按要求答题。(4分)
【助读资料】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他们很温暖。
——汪曾祺《人间草木》
汪曾祺的散文成了一个冲淡平和、而又温馨宁静的审美世界。
——杨晖《论汪曾祺散文的美学特色》
通过两篇散文的阅读比较,我感受到汪曾祺的人格魅力:
作文(60分)
回顾看似寻常的日子,你会发现生活中蕴含着许多“趣”,乐趣、情趣、意趣……这些“趣”值得回忆,更值得品味。
请以“拾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靖江市滨江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八年级语文(答案)
1. 碌、峻、当、逝 2. A 3. C
4.家国情怀,根植于人的灵魂深处。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1) 失道者寡助 ”;人生暮年,曹操坚守“(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信念;面对大江,崔颢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3) 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至大漠,王维吟诵“(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远离荆门,李白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5)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李贺在家国危难之时,通过《雁门太守行》下定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6)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5.(1)C
(2)借助网络,可以“宅”在家里进行“网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诊疗”等。(2分)由此可见,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便捷服务。(2分)
(3)小文,你好。(称呼1分)看短视频既耽误学习,又影响视力,并且短视频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宜我们看的,(沉迷短视频的危害1分)所以建议你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给出建议1分)
6(1)B
(2)①首联说明写信原因,直接抒发了诗人寂寞苦闷的心情,一个“闲”字,凝聚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②颔联写读书消愁,诗人想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③颈联寓情于景,写乘着月色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借万花飘零的萧瑟,抒发抑郁不平、孤独寂寞之情。
7. ①. 真正,确实 ②. 同“叛”背叛 ③. 更加 ④. 下雨
8. 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9. (1)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10. 我认为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卫律软硬兼施,武力胁迫、利诱诱惑想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接着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表现。
11.C
12.(1)法(2)法布尔(3)昆虫的史诗(4)野外观察和实验
(5)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
(6)示例一:《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了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这一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发出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段,与爱情无关这一结论。 示例二:《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大头黑步甲会因地表环境改变而采取假死之外逃生方式的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把大头黑步甲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有松软的泥土地上,发现它始终采取假死的方式,于是得出假设不成立的结论。(假设1分,求证过程1分)
13.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有所成就。(2分,意对即可,直接写标题给1分)
14.②论述贵玉的原因(1分) ③论述如何成为美玉(1分) ⑤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有所成就。(1分)
15.C(2分)
16.甲(1分)。因力甲中的吴天一,在调研期间,虽遭车祸,仍深入一线,潜心研究,最后让建设青藏铁路的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论述了文中的“人只有像‘玉’一样经历打磨和历练,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2分)。而乙中的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的事例论述的是“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心灵的高贵”的品质,与文中的观点没有关系(1分)。
17.从思想上,唤醒内心的道德律,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从行动上,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2分)
18. 不应该删去。第一段交代昆明云大教授宿舍区命名的由来、“晚翠园”命名缘由,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枇杷晚翠”的叙述。(4分)
19. (1)“喊着叫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李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桃花李花花开绚烂繁密的特点,侧面衬托枇杷花开得不起眼、低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枇杷花含蓄低调的喜爱之情。(3分)
(2)细节描写,“走”“伸”“搓掉”“丢掉”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我摘枇杷叶做药引子的全过程,一方面表现枇杷叶的浓密,另一方面也写出枇杷叶的药用价值,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分)
20. 开头引用《千字文》,交代“万翠园”命名缘由,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结尾引用《离骚》里的诗句,又套用孔乙己的话,反用其意,表达自己平和从容的心态,并不痛惜迟暮之情;引用诗句,使汪老散文的语言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采。(4分)
21. 我认为原来题目“枇杷晚翠”更好,因为“枇杷晚翠”是出自《千字文》里的文句,语言更典雅蕴藉,富有诗意;“枇杷晚翠”突出“枇杷”开花低调,果实晚熟的特点,从而象征作者自己“大器晚成”创作晚熟,文风朴实,生活态度平和旷达;“枇杷晚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枇杷杂谈”是谈谈关于“枇杷”的事,达不到上面的表达效果。所有原题更好。(4分)
22. 《昆明的雨》通过写雨中的人、事、景,表现他对往事的怀念,可见他有浓厚的念旧情结;《昆明的雨》中他写美食,顺手拈来,有滋有味,可见他的热爱生活,富有情趣;《枇杷晚翠》中多次以“晚”命名文集,被友人女儿调侃“大器晚成”,可见他的心态平和、平易近人;《枇杷晚翠》中说自己的气质是通俗抒情诗人或是小品作家,可见他的谦虚低调、不事张扬;助读资料可见他的热爱草木、文风冲淡平和。 (4分)
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有两个关键词:“拾”与“趣”。“拾”字意味着收集、发现、回忆,暗含了一种探寻和珍视的态度;“趣”则指向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情趣、意趣,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深刻体验。题目的深层含义是要求我们回顾并珍视生活中的点滴乐趣。立意上,可以围绕“生活中处处有趣,只要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的主题展开,通过具体的生活片段来展现生活中的“趣”,进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要求写作记叙文。在选材上,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生活片段。例如,可以写一次偶然发现的自然之美,如雨后初晴的彩虹、清晨的露珠等,展现自然之趣;也可以写一次与家人或朋友的温馨互动,如一次难忘的聚餐、一次欢快的旅行等,体现人际之趣;还可以写一次个人的成长经历,如学会一项新技能、完成一个挑战等,突出成长之趣。在构思上,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情感线索来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晰、情感真挚。同时,注重细节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场景来展现“趣”的魅力,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