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核心素养评价
八年级生物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21年9月中国从二氧化碳开始合成人工淀粉又轰动全球,为生命起源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其中,人工合成淀粉对生命起源的某些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①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②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③有机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④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A. ①③ B. ① C. ①② D. ②③
2. 逻辑和推理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在北极的岩层中发现了蕨类植物的化石,而这些蕨类化石与现今在温带气候中生活的蕨类植物十分相似。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下列陈述合理的是( )
A. 北极不曾有蕨类植物
B. 蕨类植物能适应低温环境
C. 在北极发现蕨类植物化石表明这些植物都能耐低温
D. 数百万年前地球的温度可能比现今的暖和
3.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 “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 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 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4. 下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
B. 细菌出现早于真核生物
C.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 被子植物的适应性更强,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
5. “进化树”可直观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从该进化树可推测( )
A. ⑤是①②③④⑥的共同祖先
B. ③的化石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
C. 与①和②相比,①和④的亲缘关系更近
D. ③可能为水生生物,⑤一定为陆生生物
6. 在灭蚊剂普遍使用的地区,人们发现杀虫剂灭蚊效果变差。下图①~④表示一段时间内蚊的数量变化,[ ]→喷洒灭蚊剂→[ ]一段时间后 →[ ]→喷洒灭蚊剂→[ ],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
7. 如图为使用两种杀虫剂(Ⅰ、Ⅱ)时,蟑螂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下降是因为杀虫剂Ⅰ对蟑螂进行了定向选择
B. b~c段上升体现了蟑螂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C. b点不为0是因为少数抵抗杀虫剂Ⅰ强有利变异个体得以生存
D. d~e段上升是因为杀虫剂Ⅱ使蟑螂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8.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如今栽培的菊花品种繁多,在颜色、形态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栽培菊花种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菊花只进行有利变异
B. 有利变异的菊花才会被人类选择
C. 人类根据需求和喜好对菊花进行选择
D. 菊花对人类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9.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说法是(  )
A. 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B. 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 现代长颈鹿是古代长颈鹿通过不断伸长脖子够高处树叶锻炼的结果
D. 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保存,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10.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图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A. 小麦 B. 海龟 C. 链孢霉 D. 袋鼠
11. 南方古猿被称为最早的原始人类,其主要原因是(  )
A. 能直立行走 B. 会使用火 C. 脑容量明显增大 D.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12. “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露西 B. 森林古猿 C. 长臂猿 D. 北京人
13. 北京猿人化石(图为头部复原像)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经发掘,除了发现骨化石外,还发现了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多种痕迹。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北京猿人( )
A. 起源于非洲 B. 产生语言
C. 不能使用工具 D. 已经能使用火
14. 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B. 能人阶段能够制造工具并开始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关键阶段
C. 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可以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D. 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15. 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中,其根系十分发达这体现了( )
A.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16. 腐生性微生物和寄生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 生产者、消费者 B. 消费者、消费者
C. 分解者、消费者 D. 分解者、生产者
17. 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鸟与墨鱼只有捕食关系
B. 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C. 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生物是虾
D. 企鹅属于消费者
18. 以下语句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 梁上有双燕,青虫不易捕:植物→青虫→燕子
C 草尽兔狐愁:草→兔→狐→细菌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19. 关于用模式图解释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甲代表蝉
B. 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则模型表示蟋蟀的发育过程
C. 若模型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乙、丁分别代表蝌蚪、成蛙两个时期
D. 若甲乙丙丁代表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则模型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20. 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生态瓶实践活动,下列装置和环境组合较合理科学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1.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孤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了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分析并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地雀的祖先中具有微小的、不定向的________,为其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在不同岛屿的特定条件下,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地雀之间存在着激烈的________,为不同岛屿上地雀的进化提供动力。
(3)地雀的进化表明,环境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定向________作用,保留了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的个体,并决定了地雀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进化是________的结果。
22. 如图一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图二是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玻璃仪器内的气体与现代大气相比,不包括的气体是________。
(2)图一A装置里的火花放电为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________。实验后,可检测到B装置中含有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__。由图二可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D]________。
(4)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图二中D的一部分被迫下到地面生活,由四肢着地行走改为[E]________行走,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现代人类。
23. 2024年9月,徐州丰县宋楼镇李大楼村的百年梨园迎来了开园季。丰县属于故黄河决口泛滥区,故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丰县境内淤积,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等作用,形成了沙土地,由于平均年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使得生长在这片土地的酥梨更加香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干可知,影响酥梨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2)梨园的科技人员为探究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①选择180株大小、状况相近的酥梨苗,将它们平均分成A、B、C三组。②A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700小时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1200小时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1700小时的朝南坡地。③定时进行科学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酥梨树开始结果。④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产量 果实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较重
B组 106千克 大 甜
C组 97千克 大 甜,略带酸
科技人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探究过程中选择180株酥梨苗而不是3株,目的是______。
(3)由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______(填字母)组的酥梨总产量最高。
(4)平均年日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24.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植物的落叶夏天分解速度比冬天快,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呢?该小组同学选取植物落叶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使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相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50天后落叶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18℃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38℃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可知他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可以将落叶分解,说明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3)在实验中,各组所用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烧杯中的土壤和落叶都保持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
(4)从实验结果来看,0℃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将食物放在_____条件下保存。
(5)小明同学认为已经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但小刚同学却觉得需要再多做几次实验,比较几次实验的结果再得出结论。你认为两位同学谁的想法是正确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5. 南岳衡山,终年翠绿,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在这一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有土壤、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下图一是由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图中应该有______条食物链。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其中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
(3)若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核心素养评价
八年级生物 简要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南美洲地雀 ②. 变异
(2)生存斗争 (3) ①. 选择 ②. 有利 ③. 自然选择
【22题答案】
【答案】(1)氧气##O2
(2) ①. 闪电 ②. 氨基酸
(3) ①. 化石 ②. 森林古猿
(4)直立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光照 ②. 温度
(2) ①. 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 ②.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3)B (4)环境影响生物
【24题答案】
【答案】(1)温度会影响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
(2) ①. 温度 ②. 分解者
(3)控制单一变量 (4)低温
(5)小刚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多做几次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答案合理即可)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草→兔→鹰 ②. 3##三
(2) ①. 分解者 ②. 捕食和竞争
(3) ①. 食草虫 ②. 生物富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