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学期12月份课堂练习八年级地理试题时间:30分钟 分值:20分 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元旦,哈尔滨这座城市异常火爆,很多“南方小土豆”纷纷前往哈尔滨旅游,体验冰雪风情。广西外出游学的11个小宝贝被亲切的称为“砂糖橘”。下图为“黑龙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置图”和哈尔滨冰雕、砂糖橘“游学”图。完成下面小题。1.哈尔滨冰雪风情吸引广西“砂糖橘”前往体验,造成东北、广西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口数量2.除自然因素外,助力哈尔滨2024年元旦旅游火爆的主要原因有( )①便捷的交通运输 ②热情的服务态度 ③缓慢的人口增长 ④丰富的冰雪活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符合哈尔滨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目前我国人口正在经历负增长的过程,由此让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的动态调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人口死亡率不断升高 ②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③人口迁移数量的增加 ④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2021年8月20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成修改,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缓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C.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D.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读“我国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6.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级阶梯以盆地和平原为主B.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C.四川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D.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7.下列地形区,不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A.黄土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柴达木盆地8.《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下列诗词不能反映我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千里江陵一日还 D.春来江水绿如蓝读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和“黄河干流图”,完成下面小题。9.据“地上河”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下游支流众多C.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D.进入下游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淤积10.图中哪一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中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11.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为( )①要提高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③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 ④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应节约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应该( )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使用贺卡表达问候C.增加洗涤剂的使用 D.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有关长江水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横断山区B.流经三级阶梯C.位于热带区域D.注入黄海海域14.以下有关长江各河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多峡谷险滩,落差大B.乙河段河道平直方便通航C.丙河段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D.丁河段冬春往往形成凌汛某中学气象社团成员小丽绘制了“我国四种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C.寒潮、台风、干旱、洪涝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16.箭头甲代表的气象灾害主要来源( )A.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B.西亚地区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中国土地日,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相关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7.关于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B.东北、西南和东南林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C.②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 D.漫画所示的问题主要发生在③土地类型18.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最可能发生在____土地利用类型( )A.① B.② C.③ D.④我国网购消费增长很快,已成为世界上电子商务交易量最大的国家。完成下面小题。19.网购是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最适宜送货上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20.上述交通运输方式最适宜送货上门,主要是因为该运输方式( )A.运量最大 B.机动灵活 C.价格最低 D.速度最快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一分,共10分)21.读“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 ;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 湖;乙是 (海洋)。(2)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 平原。(3)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地形区)。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截至2023年2月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材料二: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材料三:水土资源比例图。(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 。(2)从资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可见,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并不合理。(3)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地区和 地区。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0.5分)1-5 ACABA 6-10 CBBDD 11-15 CADCA 16-20 BBBAC二、非选择题(共10分,每空1分)21. (1)进行对照 (作对照)(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强准确性 ; 平均(3)促进 ; 7.5%(1)有机物(2)先天性行为 关节软骨(3)舒张(4)神经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D A D D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B C C A D A C B综合题21.(1)西北-东南 青海湖 渤海河套平原黄土高原22.(1)可再生资源多 少空间 华北2024年秋学期12月份课堂练习八年级生物试题时间:30分钟 分值:2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金鱼藻很容易被认为属于藻类,实际上它属于被子植物,主要原因是( )A.有花和果实 B.能产生种子 C.有茎和叶的分化 D.有输导组织2.“伸筋草”是一种中药植物(如图),叶片披针形,螺旋状排列;匍匐茎细长,在地面横向生长,侧枝直立,高达40cm;根为须状根;孢子囊生于叶腋基部,孢子在7、8月间成熟该植物应该收录到下列哪本书籍里( )A.《中国淡水藻类》B.《苔藓植物学》C.《蕨类植物的秘密生活》D.《种子的胜利》3.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指鹿为马 B.鸡犬不宁 C.虎头蛇尾 D.沉鱼落雁4.“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戴盔披甲舞长须,刀剑随身一勇夫”,这两句诗分别描述的是蝉和小龙虾。蝉和小龙虾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A.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B.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都用气门进行呼吸 D.有相同的生活环境5.如图为几种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与②可用来制作酒和面包 B.③由菌丝构成,在直立菌丝的顶端着生着孢子C.④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D.⑤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6.寒号鸟是复齿鼯鼠的别名,该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和啄木鸟相比,以下哪项特征是这两种生物所共有的( )A. 胎生哺乳 B. 牙齿有分化 C. 体温恒定 D. 体内有气囊辅助呼吸7.松材线虫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重大植物疫情,该病依靠天牛传播,主要危害松科植物,适生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且防治困难、无法根除。下列相关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A.松材线虫入侵对当地的物种没有影响 B.发现松材线虫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C.松材线虫入侵可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应将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松材线虫都消灭8.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鱼 D.哺乳动物9.假期里,同学们到盐城黄海湿地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了解到下列五种事物。按照如下线路图,它们实际的“出场”顺序是( )①丹顶鹤 ②国际湿地城 ③黄鱼 ④淤泥质海滩 ⑤抹香鲸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④→③→①C.④→①→③→②→⑤ D.②→④→⑤→①→③10.如图是动物园中的川金丝猴的简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川金丝猴只以植物为食 B.川金丝猴的分类是以与人类关系为依据的C.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科” D.金丝猴的生殖方式是胎生,有利于提高产仔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1-13小题。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作为熊科动物中的异类,比其他的熊多长了一根手指——伪拇指。这根手指其实并不是真的手指,而是增生膨大的腕部籽骨,能够帮助它们极其灵巧地抓取竹子。11.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大熊猫伪拇指出现的原因是( )A. 环境的变化使大熊猫发生变异 B. 有伪拇指大熊猫体型较大,容易生存C.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大熊猫经常吃竹子产生了适应性变异12.秦岭大熊猫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棕色大熊猫种群,与黑白相间的四川大熊猫相比,它更像猫而非熊。决定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遗传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环境多样性13.南京红山动物园也生活着三只可爱的大熊猫,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属于( )A. 就地保护 B. 加强教育 C. 法制管理 D. 迁地保护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不断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图1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2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3 是人类的起源与生殖发育概念图,据图回答14-16小题:14.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A 中含有水蒸气、甲烷、氢气、氧气等多种气体B.装置B 中收集到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D.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起源说的全部过程15.关于图2的进化树,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B.甲是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来的C.丙代表的动物类群是爬行类,生殖方式是卵生D.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腔肠动物16.据研究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 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6%,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的为9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人类的祖先是黑猩猩B.a所代表的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异C.现代类人猿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进化为人类D.类人猿的同型血可以输给人类17.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类型的认识,错误的是( )A.蜻蜓点水——繁殖行为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攻击行为C.松鼠将采集的植物种子暂时储备起来——觅食行为 D.草丛中的蝗虫是青绿色的——防御行为18.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9.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A.完全由遗传物质决定 B.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C.捕食行为受环境因素影响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20.利用图1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图2所示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仓鼠的逃生行为不会消退 B.三只仓鼠的学习能力相同C.仓鼠的逃生行为是学习行为 D.仓鼠逃生次数越多,逃生时间越长二、综合分析题(本题共两小题,每空1分,共计10分。)21.城市中,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尝试阳台农业。使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把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助力阳台上的植物生长。某科研所为研究“蚯蚓堆肥能否促进农作物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制备含不同浓度蚯蚓堆肥浸提液的培养液。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培养液成分 浸提液 清水500mL 2.5%蚯蚓堆肥浸提液500mL 5%蚯蚓堆肥 7.5%蚯蚓堆肥浸提液500mL 10%蚯蚓堆肥浸提液500mL无机营养液 无机营养液500mL 无机营养液500mL 无机营养液500mL 无机营养液500mL 无机营养液500mL步骤二:将长势一致的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移栽到培养杯,每杯5株幼苗,每5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培育20天后采样,测量植株的株高。实验结果如图: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组别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2)步骤二中设置“每杯番茄和水稻各5株幼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在统计番茄和水稻幼苗长势时应选取5株植株的__________值。(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一定浓度的蚯蚓堆肥浸提液对番茄和水稻幼苗的生长都具有__________ (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__________的蚯蚓堆肥浸提液效果最佳。22.乒乓球运动能提高人体整体机能水平,增强人体上下肢力量,增强人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勇敢顽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拼搏精神,被称为中国的国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人体骨中某物质在各年龄段的含量变化,据此可推断该类物质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时,当乒乓球飞速地朝眼前袭来,眼睛会眨,这种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_行为。(“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如果锻炼方式不科学,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如图2中关节面上的[e]____________磨损,骨质暴露,疼痛难忍。(3)图3表示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收缩”或“舒张”)。(4)某人下肢肌肉和关节没有受到损伤,却出现瘫痪和肌肉萎缩的现象,运动出现障碍,说明人体的运动还需要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地理.docx 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docx 八年级生物.docx 生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