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景苑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中)学科阶段测试1.(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果可以使用过滤方法分离两种物质,则两种物质的区别是( )。A.能否融化 B.能否挥发 C.能否溶于水【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如果可以使用过滤方法分离两种物质,则两种物质的区别是能否溶于水。故选:C。2.(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的是( )。A.食盐 B.食用油 C.小苏打【答案】B【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小苏打、味精、食盐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能够溶解在水中。食用油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故选:B3.(2024三上·钱塘期中)能将铁屑和木屑快速分离的方法是( )。A.一粒粒拣出来B.用筛子筛C.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将铁屑和木屑混合物放纸上,用磁铁在纸下将铁屑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4.(2024三上·钱塘期中)冬天,气温骤降,水管会爆裂的原因是( )。A.水结冰,体积变大 B.水太多撑裂管子 C.管子很脆,容易裂【答案】A【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寒冷的冬季,温度降低,水开始结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冰体积膨胀,将水管挤裂。5.(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有关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相互点燃 B.用嘴吹灭火焰 C.用灯帽盖灭火焰【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2.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使用时灯帽打不开。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4、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在做蒸发实验时,需要用到酒精灯,正确的是用灯帽盖灭火焰。6.(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其正确的方法是( )A. B. C.【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7.(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拖把拖地板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渗到地板缝里了 B.变成水蒸气了 C.被地板吸干了【答案】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用拖把拖地板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8.(2024三上·钱塘期中)一杯浓盐水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 )的方法使杯底的食盐继续溶解。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清水 C.用酒精灯加热【答案】B【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继续溶解了。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说明食盐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为了继续溶解食盐,我们可以用往杯中加水的方法,通过降低溶液溶度使杯底的盐溶解。9.(2024三上·钱塘期中)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群如果没有防护,非常容易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 )。A.很轻 B.有质量 C.可以流动【答案】C【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群如果没有防护,非常容易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10.(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李在记录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份数时,观察到第9份食盐经过充分地搅拌后仍然没有完全溶解,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份数是( )A.8份 B.9份 C.10份【答案】A【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在探究水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食盐不再溶解时说明已经达到了溶解的限度,此时食盐的溶解份数为8份。11.(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果把水放在温度为4℃的冰箱冷藏室中,它将( )。A.一部分结冰 B.不结冰 C.结冰【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 根据水结冰的条件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才开始结冰。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可见C符合题意。12.(2024三上·钱塘期中)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空气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间隙( )A.减小 B.增大 C.不变【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空气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小;当压力消失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故A正确,BC错误。13.(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时,较为合理的实验设计是( )。A.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温度相同的水中,并充分搅拌B.分别把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温度相同的水中,并充分搅拌C.分别把20克食盐放入100毫升水中,把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水中,并充分搅拌【答案】A【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A.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 杯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溶解的物质(食盐和蔗糖),其他条件都相同,正确;B.分别把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 溶解的物质和质量,错误;C.分别把20克食盐放入100毫升的两杯水中,把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溶解的物质和水的量,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14.(2024三上·钱塘期中)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有(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特征【解析】【分析】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剩余的空气会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扩散至整个瓶内,即还剩一瓶空气。15.(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水壶烧开水,随着煤气灶上火焰的不断加热,水壶里的水会( )。A.有大量气泡,温度不变B.沸腾后,温度升高C.沸腾温度后不再升高【答案】C【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对水沸腾的认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继续给水加热,水会持续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会保持在100℃不变,不会继续上升。C正确。16.(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物品中和篮球一样,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是( )。A.轮胎 B.弹簧沙发 C.橡皮筋【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下列物品中和篮球一样,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是轮胎,轮胎运用空气能够压缩的原理,压缩后的空气具有弹性。17.(2024三上·钱塘期中)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在“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液态-气态-液态【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衣服上是液态的水,试衣服结冰是固态,衣服变干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18.(2024三上·钱塘期中)夏天,我们身体大量出汗后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风把热空气赶跑了B.扇来的风是凉的C.风加快汗液蒸发带走热【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夏天人的体表会有较多的汗液,扇扇子可加快空气的流动,使汗液的蒸发加快,而蒸发可以从人体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因此,与这一分析相符合的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19.(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图,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 )。A.倒入的水太少了B.漏斗的颈部太细了C.瓶内的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瓶内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20.(2024三上·钱塘期中)吃火锅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却越吃越咸,是因为( )。A.汤上淡下咸B.锅底的盐没有溶解C.汤水蒸发后浓度增大【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吃火锅时,不要往锅里放盐,但是汤底越吃越咸,这是因为汤里的水分不断蒸发,使得盐的浓度变高导致的。21.(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A.雪化成晶莹的小水珠B.雨后荷叶上的小水珠C.在玻璃上哈出“雾气”【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在玻璃上哈出“雾气”。22.(2024三上·钱塘期中)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这时皮球的质量( )。A.等于180克 B.大于180克 C.小于180克【答案】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空气虽然很轻,但是也有质量,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这时皮球的质量大于180克。23.(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B.在看到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C.为了防止打破蒸发皿,在熄灭酒精灯后用手拿下蒸发皿放到桌面上【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在看到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24.(2024三上·钱塘期中)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B.小水珠全部出现在盒的外壁C.小水珠跑到空气中去了,盒的内外壁都没有小水珠【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汽遇冷凝结。25.(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右图,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玻璃杯罩住乒乓球竖直往下压,直到杯子碰到水槽底部,这时乒乓球会在玻璃杯的( )位置。A.1 B.2 C.3【答案】A【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如图,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玻璃杯罩住乒乓球竖直往下压,直到杯子碰到水槽底部,空气会占据玻璃杯里的空间,这时乒乓球会在玻璃杯的杯口位置。故选A。26.(2024三上·钱塘期中)请你把下列变化与相对应的变化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温度升降 变成新物质空气冷热不均 水的形态改变水蒸发到空中 风的形成木材做成家具 云的形成食物消化后 粗细变化橡皮泥搓成条 形状变化【答案】温度升降——水的形态改变;空气冷热不均——风的形成;水蒸发到空中——云的形成;木材做成家具——形状变化;食物消化后——变成新物质;橡皮泥搓成条——粗细变化【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是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温度升降可以造成水的形态改变、空气冷热不均形成对流是风的形成原因、水蒸发到空中是云的形成的原因、木材做成家具是形状变化、食物消化后变成新物质。27.(2024三上·钱塘期中)请写出下列摄氏温度计表示的温度读数。( ) ( ) ( )【答案】-6℃;25℃;1℃【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解析】【分析】图中温度计每一小格表示1摄氏度,从左到右温度表示分别是-6℃,25℃,1℃。28.(2024三上·钱塘期中)观察右图实验装置,分析现象。(1)往A管吹气会 ,往B管吹气会 。A.水面向下凹一个坑B.水从另外一个管子流出C.水中出现气泡(2)某同学实际操作时无法使水从瓶子中流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吹得不够用力 B.瓶口处没有密封好 C.水装得不够多(3)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 )。A.比水轻 B.占据空间 C.可以压缩【答案】(1)C;B(2)B(3)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1)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往A管吹气会水面出现气泡,往B管吹气会被空气挤压出瓶子。(2)某同学实际操作时无法使水从瓶子中流出,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口处没有密封好,导致空气从瓶口泄露。(3)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29.(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沸腾”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实验前要先将塑料袋 (填“装满空气”或“挤压”);实验中我们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 。(2)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A.让冰咸一点B.让碎冰更多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3)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 )。A.4℃ B.0℃ C.-5℃(4)“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B.固定试管C.标出原来水、冰的高度(5)水的三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水结成冰B.冰融化成水C.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答案】(1)挤压;变鼓;变成水蒸气(2)C(3)B(4)C(5)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1)在“水沸腾”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实验前要先将塑料袋挤压”;实验中我们看到塑料袋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2)做“水结冰”实验时,在试管外的碎冰里面加食盐,主要是因为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因为在冰上撒盐,冰会在零度以下就融化,并把试管中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在更短的时间内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并结成冰。(3)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4)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中,都在试管外套了橡皮筋,橡皮筋的作用是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冰融化的实验中用到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记原来冰的高度,观察冰融化后体积的变化。(5)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下面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水蒸气变成水,水结冰;冰融化要吸收热量。30.(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明和小刚利用简易天平、气球、水、打气筒和绿豆等器材对空气进行了研究。他们先在天平的左端挂了一个充气的皮球,右端挂了一些绿豆,让天平达到了平衡。(1)小明往皮球里打入了10筒空气,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3颗绿豆的质量。(2)当小明再往气球里打进一些空气,天平会往皮球这端下沉,这个现象说明(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会占据空间 C.空气会流动(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打气筒通过杯底小洞往杯子里打入空气,会出现( )。A.杯子里的空气越来越少B.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C.杯子里的水和空气没有变化(4)根据第(3)题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会占据空间 C.空气有弹性(5)根据第(4)题中空气的性质,请举出两例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等于(2)A(3)B(4)B(5)充气城堡、气垫船、气球等【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1)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小明往皮球里打入了10筒空气,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约于等于3绿豆的质量。(2)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重量的气体。天平平衡的状态下,往气球里充气,气球会下沉,说明空气有重量,所以A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打气筒通过杯底小洞往杯子里打入空气,会出现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因为被空气挤压出去了。(4)根据第(3)题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空气会占据空间。(5)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原理,如充气城堡、气垫船、气球等。31.(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刚用冰糖做“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不研碎+不搅拌 不研碎+搅拌 研碎+搅拌 研碎+不搅拌 研碎+搅拌(1)研究冰糖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比较。(2)观察A组和B组研究的是冰糖溶解的快慢与 的关系。(3)通过实验对比,( )组的冰糖溶解得最快。(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5)中午妈妈突然低血糖感觉有点头晕,小刚想给妈妈冲一杯糖水,怎样做才能让妈妈尽快喝上糖水呢?(家里有:水杯、冷水、温水、开水、冰糖、白糖、筷子、勺子) 。【答案】(1)B;C(或A和D)(2)是否搅拌(3)E(4)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5)用温水/开水溶解白糖,一边溶解一边用筷子搅拌【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1)研究冰糖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B组和C组进行比较。(2)A组和B组研究的是冰糖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因为在这两组中,唯一变化的变量是是否搅拌,而冰糖的颗粒大小(不研碎)、水的温度是相同的。(3)通过实验对比,E组的冰糖溶解得最快。(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有关。(5)中午妈妈突然低血糖感觉有点头晕,小刚想给妈妈冲一杯糖水,可以用温水、进行搅拌等方式进行加快溶解。1 / 1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景苑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中)学科阶段测试1.(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果可以使用过滤方法分离两种物质,则两种物质的区别是( )。A.能否融化 B.能否挥发 C.能否溶于水2.(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的是( )。A.食盐 B.食用油 C.小苏打3.(2024三上·钱塘期中)能将铁屑和木屑快速分离的方法是( )。A.一粒粒拣出来B.用筛子筛C.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4.(2024三上·钱塘期中)冬天,气温骤降,水管会爆裂的原因是( )。A.水结冰,体积变大 B.水太多撑裂管子 C.管子很脆,容易裂5.(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有关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相互点燃 B.用嘴吹灭火焰 C.用灯帽盖灭火焰6.(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其正确的方法是( )A. B. C.7.(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拖把拖地板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渗到地板缝里了 B.变成水蒸气了 C.被地板吸干了8.(2024三上·钱塘期中)一杯浓盐水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 )的方法使杯底的食盐继续溶解。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清水 C.用酒精灯加热9.(2024三上·钱塘期中)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群如果没有防护,非常容易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 )。A.很轻 B.有质量 C.可以流动10.(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李在记录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份数时,观察到第9份食盐经过充分地搅拌后仍然没有完全溶解,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份数是( )A.8份 B.9份 C.10份11.(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果把水放在温度为4℃的冰箱冷藏室中,它将( )。A.一部分结冰 B.不结冰 C.结冰12.(2024三上·钱塘期中)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空气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间隙( )A.减小 B.增大 C.不变13.(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时,较为合理的实验设计是( )。A.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温度相同的水中,并充分搅拌B.分别把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温度相同的水中,并充分搅拌C.分别把20克食盐放入100毫升水中,把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水中,并充分搅拌14.(2024三上·钱塘期中)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有(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15.(2024三上·钱塘期中)用水壶烧开水,随着煤气灶上火焰的不断加热,水壶里的水会( )。A.有大量气泡,温度不变B.沸腾后,温度升高C.沸腾温度后不再升高16.(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物品中和篮球一样,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是( )。A.轮胎 B.弹簧沙发 C.橡皮筋17.(2024三上·钱塘期中)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在“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液态-气态-液态18.(2024三上·钱塘期中)夏天,我们身体大量出汗后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风把热空气赶跑了B.扇来的风是凉的C.风加快汗液蒸发带走热19.(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图,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 )。A.倒入的水太少了B.漏斗的颈部太细了C.瓶内的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20.(2024三上·钱塘期中)吃火锅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却越吃越咸,是因为( )。A.汤上淡下咸B.锅底的盐没有溶解C.汤水蒸发后浓度增大21.(2024三上·钱塘期中)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 )。A.雪化成晶莹的小水珠B.雨后荷叶上的小水珠C.在玻璃上哈出“雾气”22.(2024三上·钱塘期中)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这时皮球的质量( )。A.等于180克 B.大于180克 C.小于180克23.(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B.在看到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C.为了防止打破蒸发皿,在熄灭酒精灯后用手拿下蒸发皿放到桌面上24.(2024三上·钱塘期中)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B.小水珠全部出现在盒的外壁C.小水珠跑到空气中去了,盒的内外壁都没有小水珠25.(2024三上·钱塘期中)如右图,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玻璃杯罩住乒乓球竖直往下压,直到杯子碰到水槽底部,这时乒乓球会在玻璃杯的( )位置。A.1 B.2 C.326.(2024三上·钱塘期中)请你把下列变化与相对应的变化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温度升降 变成新物质空气冷热不均 水的形态改变水蒸发到空中 风的形成木材做成家具 云的形成食物消化后 粗细变化橡皮泥搓成条 形状变化27.(2024三上·钱塘期中)请写出下列摄氏温度计表示的温度读数。( ) ( ) ( )28.(2024三上·钱塘期中)观察右图实验装置,分析现象。(1)往A管吹气会 ,往B管吹气会 。A.水面向下凹一个坑B.水从另外一个管子流出C.水中出现气泡(2)某同学实际操作时无法使水从瓶子中流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吹得不够用力 B.瓶口处没有密封好 C.水装得不够多(3)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 )。A.比水轻 B.占据空间 C.可以压缩29.(2024三上·钱塘期中)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沸腾”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实验前要先将塑料袋 (填“装满空气”或“挤压”);实验中我们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 。(2)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A.让冰咸一点B.让碎冰更多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3)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 )。A.4℃ B.0℃ C.-5℃(4)“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B.固定试管C.标出原来水、冰的高度(5)水的三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水结成冰B.冰融化成水C.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30.(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明和小刚利用简易天平、气球、水、打气筒和绿豆等器材对空气进行了研究。他们先在天平的左端挂了一个充气的皮球,右端挂了一些绿豆,让天平达到了平衡。(1)小明往皮球里打入了10筒空气,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3颗绿豆的质量。(2)当小明再往气球里打进一些空气,天平会往皮球这端下沉,这个现象说明(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会占据空间 C.空气会流动(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打气筒通过杯底小洞往杯子里打入空气,会出现( )。A.杯子里的空气越来越少B.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C.杯子里的水和空气没有变化(4)根据第(3)题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会占据空间 C.空气有弹性(5)根据第(4)题中空气的性质,请举出两例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1.(2024三上·钱塘期中)小刚用冰糖做“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不研碎+不搅拌 不研碎+搅拌 研碎+搅拌 研碎+不搅拌 研碎+搅拌(1)研究冰糖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 组和 组进行比较。(2)观察A组和B组研究的是冰糖溶解的快慢与 的关系。(3)通过实验对比,( )组的冰糖溶解得最快。(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5)中午妈妈突然低血糖感觉有点头晕,小刚想给妈妈冲一杯糖水,怎样做才能让妈妈尽快喝上糖水呢?(家里有:水杯、冷水、温水、开水、冰糖、白糖、筷子、勺子)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如果可以使用过滤方法分离两种物质,则两种物质的区别是能否溶于水。故选:C。2.【答案】B【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小苏打、味精、食盐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能够溶解在水中。食用油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故选:B3.【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将铁屑和木屑混合物放纸上,用磁铁在纸下将铁屑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4.【答案】A【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寒冷的冬季,温度降低,水开始结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冰体积膨胀,将水管挤裂。5.【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2.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使用时灯帽打不开。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4、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在做蒸发实验时,需要用到酒精灯,正确的是用灯帽盖灭火焰。6.【答案】C【知识点】温度计【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7.【答案】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用拖把拖地板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8.【答案】B【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就不能继续溶解了。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说明食盐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为了继续溶解食盐,我们可以用往杯中加水的方法,通过降低溶液溶度使杯底的盐溶解。9.【答案】C【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群如果没有防护,非常容易感染。飞沫传播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流动。10.【答案】A【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在探究水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食盐不再溶解时说明已经达到了溶解的限度,此时食盐的溶解份数为8份。11.【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 根据水结冰的条件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才开始结冰。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可见C符合题意。12.【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空气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小;当压力消失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故A正确,BC错误。13.【答案】A【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A.分别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 杯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溶解的物质(食盐和蔗糖),其他条件都相同,正确;B.分别把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 溶解的物质和质量,错误;C.分别把20克食盐放入100毫升的两杯水中,把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水中,并充分搅拌。改变的条件是溶解的物质和水的量,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14.【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特征【解析】【分析】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剩余的空气会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扩散至整个瓶内,即还剩一瓶空气。15.【答案】C【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对水沸腾的认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继续给水加热,水会持续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会保持在100℃不变,不会继续上升。C正确。16.【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下列物品中和篮球一样,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是轮胎,轮胎运用空气能够压缩的原理,压缩后的空气具有弹性。17.【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衣服上是液态的水,试衣服结冰是固态,衣服变干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18.【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夏天人的体表会有较多的汗液,扇扇子可加快空气的流动,使汗液的蒸发加快,而蒸发可以从人体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因此,与这一分析相符合的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19.【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瓶内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20.【答案】C【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吃火锅时,不要往锅里放盐,但是汤底越吃越咸,这是因为汤里的水分不断蒸发,使得盐的浓度变高导致的。21.【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各种现象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是在玻璃上哈出“雾气”。22.【答案】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空气虽然很轻,但是也有质量,一个没有气的皮球质量是180克,往里面充入20筒空气,这时皮球的质量大于180克。23.【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在看到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24.【答案】A【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透明干燥的玻璃杯倒扣在有少量水的地面上,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盒的内壁和顶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汽遇冷凝结。25.【答案】A【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如图,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用一个玻璃杯罩住乒乓球竖直往下压,直到杯子碰到水槽底部,空气会占据玻璃杯里的空间,这时乒乓球会在玻璃杯的杯口位置。故选A。26.【答案】温度升降——水的形态改变;空气冷热不均——风的形成;水蒸发到空中——云的形成;木材做成家具——形状变化;食物消化后——变成新物质;橡皮泥搓成条——粗细变化【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是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温度升降可以造成水的形态改变、空气冷热不均形成对流是风的形成原因、水蒸发到空中是云的形成的原因、木材做成家具是形状变化、食物消化后变成新物质。27.【答案】-6℃;25℃;1℃【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解析】【分析】图中温度计每一小格表示1摄氏度,从左到右温度表示分别是-6℃,25℃,1℃。28.【答案】(1)C;B(2)B(3)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1)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往A管吹气会水面出现气泡,往B管吹气会被空气挤压出瓶子。(2)某同学实际操作时无法使水从瓶子中流出,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口处没有密封好,导致空气从瓶口泄露。(3)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29.【答案】(1)挤压;变鼓;变成水蒸气(2)C(3)B(4)C(5)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1)在“水沸腾”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实验前要先将塑料袋挤压”;实验中我们看到塑料袋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2)做“水结冰”实验时,在试管外的碎冰里面加食盐,主要是因为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因为在冰上撒盐,冰会在零度以下就融化,并把试管中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在更短的时间内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并结成冰。(3)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4)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中,都在试管外套了橡皮筋,橡皮筋的作用是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冰融化的实验中用到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记原来冰的高度,观察冰融化后体积的变化。(5)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下面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水蒸气变成水,水结冰;冰融化要吸收热量。30.【答案】(1)等于(2)A(3)B(4)B(5)充气城堡、气垫船、气球等【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1)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小明往皮球里打入了10筒空气,在天平右端放入3颗绿豆才恢复平衡,由此推测10筒空气约于等于3绿豆的质量。(2)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重量的气体。天平平衡的状态下,往气球里充气,气球会下沉,说明空气有重量,所以A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打气筒通过杯底小洞往杯子里打入空气,会出现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因为被空气挤压出去了。(4)根据第(3)题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空气会占据空间。(5)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原理,如充气城堡、气垫船、气球等。31.【答案】(1)B;C(或A和D)(2)是否搅拌(3)E(4)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5)用温水/开水溶解白糖,一边溶解一边用筷子搅拌【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1)研究冰糖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B组和C组进行比较。(2)A组和B组研究的是冰糖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因为在这两组中,唯一变化的变量是是否搅拌,而冰糖的颗粒大小(不研碎)、水的温度是相同的。(3)通过实验对比,E组的冰糖溶解得最快。(4)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有关。(5)中午妈妈突然低血糖感觉有点头晕,小刚想给妈妈冲一杯糖水,可以用温水、进行搅拌等方式进行加快溶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景苑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中)学科阶段测试(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景苑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中)学科阶段测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