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哪一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
A.颓(tuí)然 暴露无遗(yí)
B.肃(shù)静 技高一筹(chóu)
C.检阅(yuè) 热血沸(huì)腾
D.柔(lóu)美 威风凛凛(lín)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萎 忧虏 湿淋淋 心惊肉跳
B.抱怨 酱油 软绵绵 粉身碎骨
C.幽雅 糟糕 目的地 别出心载
D.谚语 笨拙 手镏弹 技高一筹
3.下列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一______,台下立即掌声雷动。这是本场的_____节目——《梨花春雪》。他唱得_____,博得观众阵阵喝彩。他是从戏剧学院毕业的,_____,难怪造诣如此之高。
A.亮相 压轴 字正腔圆 科班出身
B.压轴 亮相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C.行头 亮相 有板有眼 粉墨登场
D.亮相 压轴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4.小明在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后,想写一篇以“逆流而上”为主题的演讲稿,下列关于演讲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要引人注意,如“如何乘风破浪”。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刘禹锡被贬后的诗作呈现出一派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C.要有感染力,可以大量运用排比句来增强演讲稿的气势和感染力。
D.演讲稿写好后,可以先听听大家的建议,采纳所有的建议进行修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B.当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一定要跟别人沟通,直到说服别人同意你的意见。
C.《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D.倡议书的正文一定要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可以分点,有条理的说明。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一项是(  )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
B.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看到“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的画面时,人群中bào fā    出雷鸣般的掌声,如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所有人都沉浸在xǐ yuè    中。我们要向这些航天科研人员学习,遇到困难不tuì suō    ,勇于攀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gòng xiàn    自己的一份力量。
8.积累运用
(1)诗中赏美景,看烟雨江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中忆往昔,温革命岁月:   ,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藏典故,叹豪迈气概:如今直上银河去,   ;诗中看江景,品羁旅之思:移舟泊烟渚,   。
(2)《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正如曹植所说:“   ,视死忽如归”。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舍生取义,就像李纲说的:“   ,当以死守,   。”像这样的爱国名言,我还知道:   
(3)新时代少年,既要识“五谷”:稻、麦、   、菽、稷;又要懂“五音”:宫、商、角、徵、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文段中也写到了每一位战士的表现,即“点”的描写,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    和    来描写的,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    。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大意。
   
10.课外阅读。

我们山村的孩子吃饭都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jiā jiá)    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着,大伙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哪。大家还可以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zhuó zháo)    ,就吃对方碗里一口菜。小小的手,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回家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毅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听到她妈妈的责骂声:“打破碗了?连碗都端不住?……”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不舒服,泡了一碗红糖水给我喝。我把红糖水端到屋后,递给正在哽咽(yè yān)    的小姐姐。小姐姐接过碗,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mó mú)    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
(1)用“√”在文中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毅然:   
②翻江倒海:   
(3)选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4)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5)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6)细读最后一段,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我”会想些什么呢?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生查子 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词中写到了“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情景,“元夜”指的是    (A.元宵夜 B.中秋夜)。词中写到的景物不仅有“花”,还有“   、   和    ”。
(2)月下景,往往伴随着月下情。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    。
A.诗人的喜悦之情
B.诗人的亡国之痛
C.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D.诗人心底涌起的哀愁
五.习作(共1小题)
12. 《现代汉语词典》对“美”字的解释如图:
你从汉字“美”想到了什么?请围绕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一篇习作。可以用“美”作为题目,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
期末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A D B A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哪一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
A.颓(tuí)然 暴露无遗(yí)
B.肃(shù)静 技高一筹(chóu)
C.检阅(yuè) 热血沸(huì)腾
D.柔(lóu)美 威风凛凛(lín)
【解答】A.正确。
B.有误。“肃静”的“肃”应该读“sù”。
C.有误。“热血沸腾”的“沸”应该读“fèi”。
D.有误。“柔美”的“柔”应该读“róu”。“威风凛凛”的“凛”应该读“lǐn”。
故选:A。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萎 忧虏 湿淋淋 心惊肉跳
B.抱怨 酱油 软绵绵 粉身碎骨
C.幽雅 糟糕 目的地 别出心载
D.谚语 笨拙 手镏弹 技高一筹
【解答】A.有误,忧虑:忧愁担心。故“忧虏”的“虏”错误。
B.正确。
C.有误,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故“别出心载”的“载”错误。
D.有误,手榴弹:用手投掷的爆炸弹药。普通杀伤手榴弹重0.15—1.2千克,威力半径7—15米。此外还有反坦克手榴弹、烟幕手榴弹等。故“手镏弹”的“镏”错误。
故选:B。
3.下列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一______,台下立即掌声雷动。这是本场的_____节目——《梨花春雪》。他唱得_____,博得观众阵阵喝彩。他是从戏剧学院毕业的,_____,难怪造诣如此之高。
A.亮相 压轴 字正腔圆 科班出身
B.压轴 亮相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C.行头 亮相 有板有眼 粉墨登场
D.亮相 压轴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解答】亮相:亮相既可以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特定表演动作,也可以泛指公开露面或表演的首次出现。
压轴:“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有板有眼: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行头:1.(名)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2.泛指服装(含诙谐意)。
粉墨登场:原本指的是演员在化妆后上台演戏。现在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经过精心装扮的人,尤其是坏人,登上政治或社会的舞台。
根据句子的语境,他一出现,台下立即掌声雷动。这是本场的最后的、最精彩的节目——《梨花春雪》。他唱得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博得观众阵阵喝彩。他是从戏剧学院毕业的,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难怪造诣如此之高。
故第一空填“亮相”,第二空填“压轴”,第三空填“字正腔圆”,第四空填“科班出身”。
故选:A。
4.小明在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后,想写一篇以“逆流而上”为主题的演讲稿,下列关于演讲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要引人注意,如“如何乘风破浪”。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刘禹锡被贬后的诗作呈现出一派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C.要有感染力,可以大量运用排比句来增强演讲稿的气势和感染力。
D.演讲稿写好后,可以先听听大家的建议,采纳所有的建议进行修改。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要采纳与演讲稿主题有关的建议,而不是所有建议。
故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B.当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一定要跟别人沟通,直到说服别人同意你的意见。
C.《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D.倡议书的正文一定要写清楚倡议的内容,可以分点,有条理的说明。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当我们和别人意见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与人沟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应该考虑别人的想法,试试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与别人达成一致的意见。
故选:B。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一项是(  )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
B.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解答】B、C、D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A没有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这句话选自《穷人》,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桑娜一家的生活环境,突出了桑娜的勤劳和能干。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看到“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的画面时,人群中bào fā  爆发 出雷鸣般的掌声,如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汹涌澎湃 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所有人都沉浸在xǐ yuè  喜悦 中。我们要向这些航天科研人员学习,遇到困难不tuì suō  退缩 ,勇于攀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gòng xiàn  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答】故答案为:
爆发 汹涌澎湃 喜悦 退缩 贡献
8.积累运用
(1)诗中赏美景,看烟雨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中忆往昔,温革命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藏典故,叹豪迈气概: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中看江景,品羁旅之思: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
(2)《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正如曹植所说:“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舍生取义,就像李纲说的:“ 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像这样的爱国名言,我还知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新时代少年,既要识“五谷”:稻、麦、 黍 、菽、稷;又要懂“五音”:宫、商、角、徵、 羽 。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和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语出《宋史 李纲传》。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像这样的爱国名言很多,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故答案为:
(1)千里莺啼绿映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到牵牛织女家 日暮客愁新;
(2)捐躯赴国难 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黍 羽。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文段中也写到了每一位战士的表现,即“点”的描写,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  神态 和  动作 来描写的,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  决心 。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大意。
 战士们一边奋勇杀敌,一边诱敌上山。 
【解答】(1)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场面描写最重要的是点面结合。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可知,写这些句子到了每一位战士的表现,是“点”的描写。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描写的,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五壮士内心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通过阅读可知,语段主要写了战士们一边奋勇杀敌,一边诱敌上山。
故答案为:
(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2)神态 动作 决心;
(3)战士们一边奋勇杀敌,一边诱敌上山。
10.课外阅读。

我们山村的孩子吃饭都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jiā jiá)  jiā 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着,大伙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哪。大家还可以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zhuó zháo)  zháo ,就吃对方碗里一口菜。小小的手,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回家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毅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听到她妈妈的责骂声:“打破碗了?连碗都端不住?……”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不舒服,泡了一碗红糖水给我喝。我把红糖水端到屋后,递给正在哽咽(yè yān)  yè 的小姐姐。小姐姐接过碗,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mó mú)  mú 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
(1)用“√”在文中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毅然: 文中指小姐姐毫不犹豫的把碗给了我。 
②翻江倒海: 文中指“我”内心非常不平静。 
(3)选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选文的线索是“碗”,具体写了三件事:①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端着碗聚在一起吃饭、猜菜;②“我”猜菜时打破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③多年后,我们再次谈起打破碗的事,“我”感慨不已。 
(4)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因为小姐姐知道“我妈”打人厉害,怕“我”回家挨打受不了。 
(5)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这两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指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6)细读最后一段,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我”会想些什么呢?
 小姐姐,你真善良啊!正是因为你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了世间的美好。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仅能帮助身边的人,还能带动身边的人去恶向善。 
【解答】(1)本题考查多音字。夹:读“jiā”时意思有从两旁同时向同一对象用力或采取行动;夹东西的器具;处在两者之间;从两旁限制住;掺杂;混合。读“jiá”时意思为里外两层的(衣服等)。读“gā”时意思为[夹肢窝]腋窝。也作胳肢窝。着:读“zhe”时意思是助词。①用于某些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继续保持;②用于两个动词之间构成连动式;③用于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命令、要求;读“zhuó”时意思有穿(衣);接触;挨上;使附在别的事物上;从某处进行;下落;依靠。读“zháo”时意思有接触;挨上;遭受(某种侵袭);陷入(某种状态)。咽:读“yān”时意思有咽头。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比喻形势险要的地方。读“yàn”时意思是吞食。读“yè”时意思有声音阻塞;声音滞涩(常用来形容悲哀声)。模:读“mó”时意思有法式;标准;规范;仿效;照着做;指先进榜样人物。读“mú”时意思为模子。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根据字义应分别读:jiā、zháo、yè、mú。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根据短文中“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毅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可知,“毅然”在文中指小姐姐毫不犹豫的把碗给了我。
②根据短文中“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可知,“翻江倒海”在文中指“我”内心非常不平静。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上,有的干脆蹲着,大伙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哪。大家还可以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毅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了。”“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可知,选文的线索是“碗”,具体写了三件事:①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端着碗聚在一起吃饭、猜菜;②“我”猜菜时打破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③多年后,我们再次谈起打破碗的事,“我”感慨不已。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可知,因为小姐姐知道“我妈”打人厉害,怕“我”回家挨打受不了。
(5)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根据短文中“打破碗了?连碗都端不住?……”“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可知,这两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指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6)本题考查扩展写话。根据短文中“许多年后,我回老家遇见了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她说得很平静,我的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可知,此时此刻的“我”可能会想:小姐姐,你真善良啊!正是因为你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了世间的美好。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仅能帮助身边的人,还能带动身边的人去恶向善。
故答案为:
(1)jiā zháo yè mú;
(2)①文中指小姐姐毫不犹豫的把碗给了我。
②文中指“我”内心非常不平静。
(3)选文的线索是“碗”,具体写了三件事:①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端着碗聚在一起吃饭、猜菜;②“我”猜菜时打破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③多年后,我们再次谈起打破碗的事,“我”感慨不已。
(4)因为小姐姐知道“我妈”打人厉害,怕“我”回家挨打受不了。
(5)文中这两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指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6)小姐姐,你真善良啊!正是因为你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了世间的美好。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仅能帮助身边的人,还能带动身边的人去恶向善。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生查子 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词中写到了“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情景,“元夜”指的是  A (A.元宵夜 B.中秋夜)。词中写到的景物不仅有“花”,还有“ 月 、 柳 和  人 ”。
(2)月下景,往往伴随着月下情。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  C 。
A.诗人的喜悦之情
B.诗人的亡国之痛
C.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D.诗人心底涌起的哀愁
【解答】(1)考查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词中写到了“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情景,“元夜”指的是元宵夜,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知,词中写到的景物不仅有“花”,还有“月”“柳”“人”。
(2)考查了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故选:C。
故答案为:
(1)A 月 柳 人;
(2)C。
五.习作(共1小题)
12. 《现代汉语词典》对“美”字的解释如图:
你从汉字“美”想到了什么?请围绕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一篇习作。可以用“美”作为题目,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
【解答】范文:
美的追寻
在汉字的海洋中,我常常被“美”字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眼,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追求。美,是多元的,它存在于自然之中,也蕴含在艺术里,更体现在人的品德上。
美是大自然的馈赠。当我们漫步在春天的花海中,那五彩斑斓的花朵,那随风摇曳的绿叶,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夏日的海边,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那是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金黄与火红交织,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大自然最绚烂的画作。冬日的雪景,银装素裹,纯净而宁静,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
美是艺术的表达。在音乐中,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在绘画中,一幅精美的画作可以让人沉浸在色彩与线条构建的世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在文学中,一段优美的文字可以让人在阅读中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艺术的美,是创作者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美也是品德的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往往比外在美更加重要。善良、诚实、勇敢、坚韧,这些品质都是美的体现。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坚守正义的人,他们的美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外表,更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上。这种美,是内在的,是持久的,是能够影响和激励他人的。
美也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一顿精心准备的晚餐,一次深入的对话,一次意外的邂逅,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美不需要刻意寻找,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自然的美景,艺术的创作,还是人的品德,生活的点滴,都是美的体现。让我们在追寻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感受,不断创造,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