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统编2024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上道法期末专题复习讲练课件
本套期末讲练课件含以下内容
模块1 分课核心考点梳理过关讲练
模块2 分单元梳理总结中考对接训练
模块3 分专题考点归纳强化训练
第7课 百家争鸣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他的思想言论整理而成的,不是孔子
所著。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价值
(1)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为中国社会变革转型提供了思想
文化基础。
(2)奠定了中国后世2000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3)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
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知识点一 老子和《道德经》
1. 小明同学搜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相关资料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一张图片。下
列能作为小明同学向同学们展示该图片理由的是( A )
老子像
A
A.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B. 提出“仁政”治国思想
C.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D.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 老子在《道德经》中,勾画了这样的理想国:“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这样的理想国中,他主张( A )
A. “无为而治” B. 施行“仁政”
C. “以德治国” D. 依法治国
A
知识点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张老师在上课时展示了一张图片,并围绕该图片与同学们有如下对话。这张图片
应是( B )
张老师(指着图片):同学们,谁愿意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同学甲:他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曾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张老师:那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同学乙: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A. 老子像 B. 孔子像 C. 墨子像 D. 孟子像
B
4. (湖北一模)《论语》中提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
提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B )
A. “无为而治” B. 实行“德政”
C. 加强集权 D. “兼爱”“非攻”
5. 2024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
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下列观点最能体
现“教育公平”的是( C )
A. “因材施教” B. “为政以德”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B
C
知识点三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6. “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
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A )
A. 出现原因 B. 流派代表
C. 影响 D. 性质
A
7. (西宁市城西区期末)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
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由此可知,墨家学
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B )
A. 主张恢复井田制度
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 强调社会等级制度
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8.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二者都主张( A )
A. 以民为本 B. 选贤举能
C. 以法治国 D. “无为而治”
B
A
9.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四方谓臣民,中
央谓主君;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A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实行“仁政”
C.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顺应民心
D. “兼爱”“非攻”
A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
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B )
A. 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 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墨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 法家主张靠法令、权术治国
B
11. 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
三千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孔子的这一做法
( D )
A. 有助于维护国君的权威
B.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C. 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
12.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
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D )
A. 儒家与法家主张相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实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战国时期已出现“大一统”思想
D
13.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
鸣( C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
C.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 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C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期,诸子学说揭示了中国古代礼制
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
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C )
A. 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 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 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 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C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
自朴。
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
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⑥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二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侧面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又影响
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
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
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谭风雷《对春秋战国之际“百家
争鸣”的几点分析》
(1)材料一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这些百家之言涉及哪些学派?请你分类。
从上述名言中我们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各学派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儒家:①④。法家:③⑥。道家:②。墨家:⑤。核心问题:如何治理
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动摇了周天子的地
位,促进了各诸侯国的改革;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意对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