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2 预防犯罪板块一了解罪与罚《刑法》中有关抢劫罪的规定:第263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劫罪新课导入新闻回顾:唐山打人案判了!视频中提到的“依法判处”依据的是什么法律?刑法刑法的作用及内容?P52(1)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刑法的内容: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定罪、量刑)刑法刑罚犯罪规定后果知识归纳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属于刑法犯罪行为试对比分析两种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2.你还能列举出类似例子吗?勒索少量财物与抢劫; 吸毒与贩毒; 酒驾与醉驾了解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成都高新法院判决结果雷楚年诈骗数额共计74万元人民币,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犯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犯伪造公司印章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同时,责令雷楚年向相关被害人退赔其所诈骗之款项。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主刑只能单独使用活动一:我来当法官主题:雷楚年活动二:启示分享会活动三:预防小练兵认识犯罪及其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和种类。感知从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从而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认识中学生应当杜绝不良行为,培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主刑只能独立适用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二部分加强自我防范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55-56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提示:①说说不良行为的危害(可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分析);②针对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小组成果。(如情景剧、漫画……)项目任务三预防小练兵教学方式生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自我防范陈某认为:“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陈某的观点正确吗?请你提供法律依据帮他释疑解惑。释疑解惑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赌博(公安机关拘留)—— 拦路抢劫(判刑)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 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 法犯罪的深渊。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 )——经常偷窃、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 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5.2-2 加 强 自 我 防 范课堂笔记—4.加强自我防范,如何远离犯罪 P55-56①-④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④我 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1.为了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试看其行为 ( )小试牛刀A.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C.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C2.王某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获得国家秘密罪,判有期徒刑五年;犯滥用职权罪,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上处罚中属于主刑的是 ( )A.有期徒刑,无期徒刑B.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无期徒刑,没收财产D.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A3. 16岁的张华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张华无心学习,经常逃课在社会上游荡,被犯罪分子引诱贩毒,跑腿送毒,最终在一次送货途中,张华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1)上述案例中张华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简要分析其界定依据(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青少年怎样才能自觉预防犯罪?答:是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界定依据:具有严重社会危害、刑事违法性、应受到刑罚处罚。答: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