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名称中带有“鱼”的动物有的其实不是鱼,但它们都能在水中生活,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鱿鱼、章鱼——软体动物 B. 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C. 鲸鱼、娃娃鱼——哺乳动物 D. 金鱼、鲫鱼——鱼类
2.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果盘上的一群苍蝇扇动着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
B. 池塘中的一群青蛙在池塘中频频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C. 墙角下的一群鼠妇紧紧贴在一块大石头下
D. 森林中的一群狒狒,身为统帅的雄狒狒走在中央,其他雄狒狒紧随其后
4.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 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才获得食物
C. 这种行为与环境因素无关
D. 小鼠的这种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
5.很多小区都安装有门禁杆,车辆进出小区时,电机转动使门禁杆自动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电机相当于人体运动过程中的( )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
6.下列四种行为中,从获取的途径来看,哪一项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 )
A. 蜘蛛结网 B.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
C. 美国红雀喂鱼 D. 蚯蚓走“T”形迷宫
7.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不是牛、虎、兔的共同特征( )
A. 体温恒定 B.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C. 胎生、哺乳 D. 体内有膈
8.下列关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翼宽大 B. 胸肌发达 C. 嗉囊储存食物 D. 气囊辅助呼吸
9.下图是学生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合理的是( )
A. B. C. D.
10.我市是山东省专业自行车队的起源地,中国路通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已在我市成功举办三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蹬车动作很简单,无须神经系统的协调
B. 蹬车时只需要下肢的股四头肌参与
C. 完成蹬车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D. 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引骨绕关节运动,完成蹬车动作
11.某些病人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很可能是由于( )
A. 缺乏锻炼 B. 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成分不稳定
C. 没有血液的供应 D. 支配该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
1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 每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D.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
13.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用行动诠释了拼搏精神。一传到位率高是制胜的关键,运动员垫球时上臂肌肉的运动状态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14.如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1、2、4、5四部分组成
B. 2把1与4连接起来,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性
C. 3内有少量滑液可增强关节活动时的灵活性
D. 脱臼是不正确的活动导致1从4内滑脱出来的现象
15.“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如图是日本研究员首次拍摄到的一种“超级细菌”照片。这种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 形成芽孢 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16.下列哪个是没有细胞结构并且只能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A. 乳酸菌 B. 霉菌 C. 噬菌体 D. 酵母菌
17.真菌是真核生物,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真菌具有的特征是( )
A. 都是由菌丝构成的 B. 都营寄生生活
C. 大部分能进行孢子生殖 D. 都能产生抗生素
18.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过了一个“不出门”的春节, 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检测该病毒的存在成为确诊病人的关键。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最好检测该病毒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遗传物质
19.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它是由黄曲霉产生的,该生物是真核生物,那么它应该属于(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有毒植物
20.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 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21.关于下列四类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③没有细胞结构,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②④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 ①进行分裂生殖,④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 只要接触①②③类生物,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患病
22.下图中的空白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23.下列分类依据与实例不完全相符合的一组是( )
A. 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玉米、小麦、水稻
B.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水杉、银杉、银杏
C. 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鲫鱼、东北虎、麻雀
D.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酵母菌、大肠杆菌、艾滋病病毒
24.某小组同学将调查涉及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月季、梧桐、含羞草、白菜、桂花树归为一类,而将瓢虫、蜜蜂、蜘蛛、猫、狗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归类依据是(  )
A. 形态结构特点 B. 生活环境 C. 用途 D. 数量
25.生物学家为弄清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将生物进行分类。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 生物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C. 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D. 被子植物主要是依据根、茎、叶进行分类
26.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丁是变温动物
B. 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丙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D. 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椎
27.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各种生物在地球上和谐共存,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生物,需要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界
B.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界
C.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8.“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 水稻和大豆之间的共同特征比与小麦的多
C. 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大豆近 D. 水稻、小麦和大豆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29.疫情期间,某老师上课之余在家学做面点、自酿酸奶,以下叙述与有关微生物不相匹配的是(  )
A.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病原体与丁属于同一类微生物,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
B. 做面点过程中应用的微生物是乙,与叶的表皮细胞结构相同
C. 做酸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丙所代表的类群,其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环境恶劣时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 我们可以合理利用上述几种微生物类群中的某些类别,将其制成生物农药来防治农林害虫
30.将鸭蛋交给母鸡,母鸡孵化出了小鸭。趣事出现了:母鸡对小鸭关怀备至,小鸭时刻紧跟母鸡。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鸡和小鸭的行为分别属于( )
A.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 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D.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31.根据下图所示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从结构上分析,骨骼肌的[ ] 附着在关节两端相邻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 传来的兴奋刺激时,骨骼肌就会牵动骨围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关节的运动是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的。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一块骨骼肌应属于一个 。
(2)关节由 (填写序号)三部分构成,在运动中起到 的作用。
(3)立定跳远时,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 。
(4)当你直臂提一重物平衡稳定前进时,9、10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
32.如图是科学家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叶片的实验,据图回答:
(1)烟草花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 结构,它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2)把有病斑的烟叶榨汁,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烟叶,烟叶会患病吗 (填“会”或“不会”)。
(3)从有病斑的烟叶中提取分离后获得的病毒属于 病毒,该病毒可以寄生在 的活细胞内,靠自己的 ,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许多新的烟草花叶病毒,,从而使烟草患病。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3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B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理由是
______ 。
(3)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A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