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一)第二次学情调查
七年级(历史)学科
第I卷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中。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而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
A. A B. B C. C D. D
2.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3.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秦朝统治腐朽 B. 秦朝百姓罢工
C. 秦朝的暴政 D. 修长城费时十年
4. 刘邦在谈到自己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下列成语与刘邦这一言论相符的是( )
A. 知人善任 B. 多多益善 C. 约法三章 D. 破釜沉舟
5.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候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这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 )
A. 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 B.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 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 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 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优先发展商业 D. 休养生息
7.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治世局面。导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统一货币,盐铁专卖 D.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8. 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 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加强
C. 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D. 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
9.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
A. 汉代耧车 B. 唐代曲辕犁
C 筒车 D. 秧马
10. 根据下面历史时间轴提供的信息,可判断H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B. 王莽篡权,建立新朝
C. “光武中兴”,重整朝纲 D. “文景之治”,国力增强
11.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专权近20年,他的宗亲姻戚充斥朝廷,官吏升迁都得先向他谢恩。梁太后去世后,桓帝与宦官合谋消灭梁氏,但梁氏死后权力又落到宦官手中。这说明( )
A. 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 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C.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东汉后期外戚篡夺皇位
12. “佛教传入中土以来,逐渐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 )
A. 受到社会下层民众信奉 B. 融入中国本土宗教之中
C. 丰富和影响了中国文化 D. 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展
13. 下图工艺流程反映的生产活动是中国古代的( )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14. “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司马迁
15. 司马迁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史记》。由此可约略推知《史记》( )
A. 较少表达作者的爱憎 B. 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C.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D. 忠实体现了官方意志
第II卷 主观题
16. “秦皇汉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做出巨大贡献。据此张老师制作一份历史学习资料,请你完成。
材料一 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材料三 —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①(汉武帝)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
——《汉书》
②……尽笼天下之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
——《汉书》
材料五
材料六 (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七 (卫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收河南地,置朔方郡。
——《汉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写出秦始皇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目的是什么?收到什么成效?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政府统一度量衡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4)结合材料和所学材料四①中白渠修建后收到什么成效?②体现汉武帝加强经济管控什么措施?铸造货币权如何规定?
(5)材料五中图一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名称是什么?这项措施有什么意义?图二人物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它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6)材料六中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它的西部和东部起点在哪里?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7)材料七中卫青出击匈奴结果怎么样?与卫青同时期抗击匈奴另外一位将领是谁?他们反抗给匈奴带来怎样打击?
17. 丝绸之路在地理上只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但它对世界文化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域都护作为汉朝政府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一是维护西域地区安全,征调、整合当地力量,孤立、抗击匈奴;二是代表中央政府,掌管对地方首领的任免奖惩;三是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摘编自张瑛《汉代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及其职责相关问题考辨》
(1)依据所学,判断地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只填选项即可)并说明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关系。
A丝绸之路开通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图一: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汉朝设置西域都护作用。
2024-2025(一)第二次学情调查
七年级(历史)学科 简要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中。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 主观题
【16题答案】
【答案】(1)措施: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成效: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目的: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状况;意义: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成效:溉田四千五百余顷,提高了粮食产量;措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规定: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图一反映统一文字;意义: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建议:图二反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
(6)起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目的: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7)结果:取得胜利;将领:霍去病;打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A
关系: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丝绸之路”。所以说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作用:维护西域地区秩序;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保证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