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通过讲述三国的建立及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于汉末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是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课共三目,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第一目讲述了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第二目讲述了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目介绍魏蜀吴的建立,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说明三国的发展情况。第一、第二目是历史顺序演进关系,曹操一胜一败是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目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能够运用时间和空间要素简要叙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能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整体进程中分析两场战役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历史解释:列表对比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分析两场战役曹操军队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纳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唯物史观:了解魏蜀吴三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表现,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新课讲授】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展示材料和图片: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教师:根据材料和地图,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教师提问:由图可知,当时北方最大的两个军阀分别是谁?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袁绍、曹操;吞并对手,统一北方。
2.曹操势力的壮大
教师:根据教材和材料,说说曹操为了壮大自身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玠语太祖曰:“……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陈寿《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屯田制,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生产;招揽人才,唯才是举。
3.双方势力对比
展示图片:
4.概况
展示视频:
教师提问:
根据视频和形势图填写下列资料卡片。
展示材料:
教师总结:
【知识拓展】史学素养提升
展示材料:
①时(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鞋子),跌足(光着脚)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②公(曹操)闻攸来,跣足迎之,抚掌笑曰:“(你)来,吾事济矣!”
——裴松之(372-451年)作注《三国志》
③(袁)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满足),来奔,因说(劝说)公(曹操)击琼(袁绍部下,驻扎在乌巢)等。
——陈寿(233-297年)《三国志》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相关史实,把左边三段材料,按可信程度自高向低排列顺序。
教师总结:③②①
陈寿《三国志》创作年代属于西晋时期,比较接近历史发生时间,可信度较高。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其运用其他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可信度略低于陈寿《三国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小说类,距历史发生时间较久远,在三者中可信度最低。
赤壁之战
1.背景
展示材料: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教师:结合材料和地图,说说赤壁之战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经过
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刘备听从鲁肃建议,驻军樊口。曹操从江陵出发,顺长江东下。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
曹军来势汹汹。此时,刘表病亡,刘琮即位,降曹。驻守樊城的刘备只能南逃。
为阻止刘备逃往江陵,曹操率骑兵追赶,在长坂大败刘备。刘备逃往夏口。
教师总结:孙权在曹兵压境的关头,派周瑜率领3万人,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
周瑜指挥孙刘联军5万人,打败曹操的先头部队。曹操退到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水陆营寨。曹操兵败,逃回北方。
【合作探究】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材料二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陈寿《三国志·周瑜传》
教师提问:在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战败?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兵士疲惫;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身患疾病;船舰相连,战术失误。
教师提问: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从中我们能够吸取哪些教训?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①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②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③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知识拓展】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 (填一填)
教师总结: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背景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梳理魏蜀吴建立的背景。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回答: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的建立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找出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建立者:曹丕 建立时间:220年 国号:魏 定都:洛阳
建立者:孙权 建立时间:229年 国号:吴 定都:建业
建立者:刘备 建立时间:221年 国号:汉(蜀汉) 定都:成都
三国的发展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说说三国分别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教师介绍:
曹魏: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孙吴: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蜀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七擒孟获
刘备去世后,南中地区屡屡发生反叛。诸葛亮率军南征,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曾将当地首领孟获俘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把他释放,后来又捉住了他,又将他释放。在第七次被释放的时候,孟获心悦诚服地表示归降。南中地区的平定,稳定了蜀汉的战略后方,开发了西南地区,加强了西南各族的交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想一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图片和材料: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吴都建业)“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
——左思《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五》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经济由“衰”到“兴”;政权由“多”到“少”。历史的进步,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课后作业】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