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文化已经悄(qiāo)然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B.自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起,我国发行的珍贵邮票不可计数(shǔ)。
C.在金壁辉煌的故宫太和殿,有12654条龙的装饰。
D.赛龙舟时,彩龙巡游让人应(yīng)接不暇。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逸 心旷神怡 B.宏伟 不记其数
C.照耀 应接不瑕 D.爱慕 夜葬降临
3.“刖(yuè)”字从字形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是( )
A.月全食 B.半边月亮
C.阴天看不到月亮 D.古代的一种刑罚
4.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 )
A.《兰亭集序》 B.《玄秘塔碑》
C.《颜勤礼碑》 D.《九成宫醴泉铭》
5.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意思一样的是( )
A.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B.花生的价钱便宜。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
C.我们把荒地开辟出来种粮食。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D.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这只小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7.下列哪一个字的意思与心理活动无关?( )
A.恳 B.衰 C.惰 D.慕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C.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9.下列关于汉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区”字共4笔,最后一笔应为“点”。
B.“桨”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J”,再查音节“jiǎng”,是上下结构的字。
C.“暮”和“慕”是形声字,“暮”意思与时间有关,“慕”意思是“敬仰”。
D.“碌”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石”,再查8画。可以组词“忙碌、碌碌无为”。
10.“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句应插入哪一处最为合适?( )
①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②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③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离不开高粱。④它塑造了我的身躯和生命。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1.下列加点词和括号内的词语互为反义词,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头老牛跟牛郎很亲密(疏远),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
B.妈妈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处处为他们着想,很周到(疏忽)。
C.遇到困难时,不要去压抑(松手) 自己的情绪,可以向你身边的人倾诉。
D.学习数学,要学会去用数学的思维来解题,就会避免烦琐(简单)的分析。
12.下列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我劝天空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材。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看拼音,写词语。
yǔn nuò huānɡ tánɡ xī hɑn nán yǐ zhì xìn
yā yì qīn lüè diàn tánɡ yìnɡ jiē bù xiá
14.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美中 国泰 归赵
呕心 震耳 应接
(1)形容声音非常大的词语是 ,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我还知道 。
(2)由词语“国泰( ) ( )”我想到了一些描写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词语,如 、 ;我还想到了描写战争年代国家和人们生存状况的词语,如 、 。
(3)“呕心( ) ( )”是一个褒义词,和它意思相近的贬义词是 。
(4)“( ) ( )归赵”出自课文《 》,文中的其他两个故事分别是 、 。
(5)选一个词语,把它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
15.积累运用。
(1)古人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景,体现不同的情。《山居秋暝》中“ , ”道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怀;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抒发了思乡之情;《题临安邸》中“ , ”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关于读书,《论语》强调“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 ? ”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 , 。”我还知道这样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6.对联我来拟: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从下列句子中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填序号)
①战士青春洒热血 ②胸怀祖国存初心 ③处世无奇但善良
④情系边关显本色 ⑤英雄肝胆壮山河 ⑥做人有道惟诚信
上联: 下联:
四.句子训练(共1小题)
17.句子万花筒。
(1)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改为比喻句)
(2)学了《我的“长生果”》这一课,受益匪浅。(修改病句)
(3)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 , 。(照样子写句子)
(4)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D D D C B C A A C
题号 12
答案 B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文化已经悄(qiāo)然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B.自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起,我国发行的珍贵邮票不可计数(shǔ)。
C.在金壁辉煌的故宫太和殿,有12654条龙的装饰。
D.赛龙舟时,彩龙巡游让人应(yīng)接不暇。
【解答】A.有误,悄:读“qiāo”时意思有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惊动人或不愿别人知道。读“qiǎo”时意思有忧愁的样子;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故“悄然”的“悄”应读“qiǎo”。
B.正确。
C.有误,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故“金壁辉煌”的“壁”错误。
D.有误,应:读“yìng”时意思有回答;受;接受;顺应;适应;应和;响应。读“yīng”时意思有应当;应该;答应;答应(做)。故“应接不暇”的“应”应读“yìng”。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逸 心旷神怡 B.宏伟 不记其数
C.照耀 应接不瑕 D.爱慕 夜葬降临
【解答】A.正确。
B.有误,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故“不记其数”应为“不计其数”。
C.有误,应接不暇:指景物繁多,看不过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故“应接不瑕”应为“应接不暇”。
D.有误,夜幕降临: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故“夜葬降临”应为“夜幕降临”。
故选:A。
3.“刖(yuè)”字从字形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是( )
A.月全食 B.半边月亮
C.阴天看不到月亮 D.古代的一种刑罚
【解答】“刖”字是形声字,由“月”和“刀”组成,“刀”可象征利器,可用于砍、切等动作,结合“月”表示身体的部位,可联想为用刀进行某种残酷的行为,结合历史知识,我们知道“刖”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砍去人的脚趾。因此,从字形上可以合理推断出“刖”字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故选:D。
4.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 )
A.《兰亭集序》 B.《玄秘塔碑》
C.《颜勤礼碑》 D.《九成宫醴泉铭》
【解答】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
故选:D。
5.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意思一样的是( )
A.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B.花生的价钱便宜。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
C.我们把荒地开辟出来种粮食。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D.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解答】A.第一个句子中,“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第二个句子中,“姿态”是指容貌神态。
B.第一个句子中,“便宜”是指价格低廉。
第二个句子中,“便宜”是指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非分的好处。
C.第一个句子中,“开辟”是指开拓发展;开星。
第二个句子中,“开辟”是指打开通路;创立。
D.句子中的“心酸“都是指心里悲痛。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意思一样的是D项。
故选:D。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这只小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解答】A.从“难道……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把“白鹭”比作“散文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本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把“小鸟”人格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故选:C。
7.下列哪一个字的意思与心理活动无关?( )
A.恳 B.衰 C.惰 D.慕
【解答】A.“恳”是心字底,故字的意思和心理活动有关。
B.“衰”偏旁部首是“衣”,故字意和心理活动无关。
C.“惰”的偏旁是“竖心旁”,故字意和心理活动有关。
D.“慕”表述钦佩,羡慕。故字意和心理活动有关。
故选:B。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C.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解答】A.有误,人物名字之间停顿用顿号。
B.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
C.正确。
D.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
故选:C。
9.下列关于汉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区”字共4笔,最后一笔应为“点”。
B.“桨”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J”,再查音节“jiǎng”,是上下结构的字。
C.“暮”和“慕”是形声字,“暮”意思与时间有关,“慕”意思是“敬仰”。
D.“碌”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石”,再查8画。可以组词“忙碌、碌碌无为”。
【解答】A.“区”共4笔,笔顺依次是:横、撇、点、竖折,最后一笔是竖折。题干说法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10.“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句应插入哪一处最为合适?( )
①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②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③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离不开高粱。④它塑造了我的身躯和生命。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接着是“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紧接着是“我是吃高粱米长大。”再是“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离不开高粱。”最后是“它塑造了我的身躯和生命。”
故选:A。
11.下列加点词和括号内的词语互为反义词,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头老牛跟牛郎很亲密(疏远),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
B.妈妈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处处为他们着想,很周到(疏忽)。
C.遇到困难时,不要去压抑(松手) 自己的情绪,可以向你身边的人倾诉。
D.学习数学,要学会去用数学的思维来解题,就会避免烦琐(简单)的分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压抑”指情绪、感情等受到压制,不能舒畅地流露或发挥;“松手”指放开手,不再握住或抓住。根据词义,可知,这两个词不构成反义关系。
故选:C。
12.下列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我劝天空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材。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答】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句意: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表达了诗人愤怒的心情,看不惯达官贵人的奢侈的生活。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句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表达了诗人摒弃名利场,出离红尘界,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C.“我劝天空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句意: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希望自己被破格重用,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虞世南的《蝉》。句意: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看拼音,写词语。
yǔn nuò 允诺 huānɡ tánɡ 荒唐 xī hɑn 稀罕 nán yǐ zhì xìn 难以置信
yā yì 压抑 qīn lüè 侵略 diàn tánɡ 殿堂 yìnɡ jiē bù xiá 应接不暇
【解答】故答案为:
允诺 荒唐 稀罕 难以置信
压抑 侵略 殿堂 应接不暇
14.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美中 不 足 国泰 民 安 完 璧 归赵
呕心 沥 血 震耳 欲 聋 应接 不 暇
(1)形容声音非常大的词语是 震耳欲聋 ,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我还知道 响彻云霄 。
(2)由词语“国泰( ) ( )”我想到了一些描写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词语,如 安居乐业 、 太平盛世 ;我还想到了描写战争年代国家和人们生存状况的词语,如 兵荒马乱 、 流离失所 。
(3)“呕心( ) ( )”是一个褒义词,和它意思相近的贬义词是 处心积虑 。
(4)“( ) ( )归赵”出自课文《 将相和 》,文中的其他两个故事分别是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 。
(5)选一个词语,把它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应接不暇 : 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
【解答】考查了补全词语。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完璧归赵: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应接不暇:指事物多到难以处理或接待,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响彻云霄、龙吟虎啸等。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描写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词语,如安居乐业、太平盛世;描写战争年代国家和人们生存状况的词语,如兵荒马乱、流离失所。
(3)考查了词的感彩。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是褒义词,和它意思相近的贬义词是:处心积虑。
(4)考查了词语理解。“完璧归赵”出自课文《将相和》,文中的其他两个故事分别是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5)考查了扩展写话。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根据其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不足 民安 完璧
沥血 欲聋 不暇
(1)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2)安居乐业 太平盛世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3)处心积虑;
(4)将相和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5)应接不暇 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15.积累运用。
(1)古人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景,体现不同的情。《山居秋暝》中“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道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怀;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抒发了思乡之情;《题临安邸》中“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关于读书,《论语》强调“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 克勤于邦 , 克俭于家 。”我还知道这样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解答】(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诗句道出了诗人高尚的情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诗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诗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告诫我们要实事求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知识才能进步。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意思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我还知道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故答案为:
(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聒碎乡心梦不成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不知为不知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6.对联我来拟: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从下列句子中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填序号)
①战士青春洒热血 ②胸怀祖国存初心 ③处世无奇但善良
④情系边关显本色 ⑤英雄肝胆壮山河 ⑥做人有道惟诚信
上联: ① 下联: ⑤
【解答】“战士青春洒热血”“情系边关显本色”“做人有道惟诚信”的末字都是四声,均为上联。“胸怀祖国存初心”“英雄肝胆壮河山”“处世无奇但善良”的末字都是一声或二声,均为下联。“战士青春”与“英雄肝胆”同为偏正短语,“洒热血”与“壮山河”同为动宾短语。
故第一副对联①⑤。
故答案为:
①⑤。
四.句子训练(共1小题)
17.句子万花筒。
(1)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改为比喻句)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2)学了《我的“长生果”》这一课,受益匪浅。(修改病句)
(3)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 一盏明灯 , 它能照亮我人生的方向 。(照样子写句子)
(4)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我们找到了月亮。
【解答】(1)考查了改为比喻句。比喻句要写清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改写句子写清楚喻体即可。
(2)考查了修改病句。缺少主语,在“学了”或“受益匪浅”前面加上“我”。
(3)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是“书籍好比什么,它能干什么”,仿写句子时注意句式。
(4)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留下主干,即:我们找到了月亮。
故答案为:
(1)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2)我学了《我的“长生果”》这一课,受益匪浅。
(3)一盏明灯 它能照亮我人生的方向;
(4)我们找到了月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