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导入:《逃出大英博物馆》2023年8月30日,博主前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很快就爆火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更是连续两天登上多平台热搜。那么,我们文物为何流亡海外?我国文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逃出来”?据《环球时报》报道,在大英博物馆里约有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大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抢掠所得。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面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观念】将鸦片战争放到历史的纵深,中英两大文明的冲突的大历史的背景下考察鸦片战争的原因。理解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透视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实力消长的变化和冲突的延续;配以地图概述鸦片战争过程,宏观把握战争的进程。培养从文字材料、图表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尤其是隐形信息的能力;通过新开发的史料揭示鸦片战争的实质,培养学生符合历史认知的方法。【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重新审视战争爆发前后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在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家国情怀】聚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落后农业文明遭受撞击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牢记历史让历史不再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认识鸦片战争前东西方历史的差异。正确解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时空坐标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虎门销烟《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虎门条约》18401842185618581860183918441843《北京条约》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概括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 中国经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国力强盛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政治腐败军事 坚船利炮、热兵器 军事落后、冷兵器文化 启蒙思想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社会 长期保持较为宽松稳定的局面 矛盾激化、起义频发对外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由盛转衰逐渐强盛工业文明农耕文明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2.英国:“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19世纪前期,英国拥有殖民地领土200多万平方千米,控制着人口达一亿,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增进与中国的来往,以便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销售祖国及我们的印度领地的产品,除有助于繁荣外,还能从售货中获取供应欧洲回程投资的资源。——[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唯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他一个小岛,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唯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他一个小岛,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3.马嘎尔尼访华(1793年)礼仪之争“千邦进贡,万国来朝”的朝贡思想:只知朝贡,不知外交思想守旧,不平等对待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英国使团的礼单: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天文钟、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橱窗玻璃、毛毯、伯明翰五金制品、谢菲尔德钢铁等。清政府的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英]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在选择礼品时,他特别带来一艘更巨型的英国战船“皇家君主号”(the Royal Sovereign)的模型。“皇家君主号”是一艘装备110门大口径火炮的第一级巨型军舰。它于1786年9月下水,重2175 吨,长56米,耗资67,458英镑,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舰只,后来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王宏志.如何“张大其词以自炫其奇巧” ——论新发现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礼品清单中译本[J].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中国皇帝很早就看到前面站着大象,却不屑一顾,直到大象踩到自己身上。” ——瓦西里·卡申《财富和强大不能画等号》马戛尔尼在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从此,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改变。3.马嘎尔尼访华(1793年)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材料3:18世纪中英贸易对比表(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材料1: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塞缪尔 约翰逊材料2:1760-1764年,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茶叶共值银806242两,占其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91.9%。——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思考】从材料中,你能看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以什么商品为主 哪方占据优势 二、两次鸦片战争材料4:中英贸易示意图(1)根本原因:列强需要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5: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情况表(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二、两次鸦片战争材料7: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奏折(节选)材料6: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 《梦厂杂著》材料8:道光帝的决定:此物不禁绝,使流行于内地,不但亡家,实可亡国。——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官宦之家读书人市井平民军队(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二、两次鸦片战争(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的利益材料9: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英国如何应对?(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用水泡的方式销毁。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最终采用的是用水泡的方式销毁。事先在海边凿一大池子,放进石灰,使鸦片得以完全溶入池子的海水里,然后趁退潮时将被石灰溶解的鸦片冲进海里。二、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形势图2.爆发: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攻击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3.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二、两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到广州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愤怒的当地群众手持锄头、铁锹等奋起反抗,与英军作战。英军撤出后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即“公款”),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关天培血战虎门1841年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异常激烈。关天培“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仍屹立阵前,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保家卫国精神。战争中的正义斗争败(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二、两次鸦片战争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主权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破坏了关税主权(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国刻意营造的“平等”画面《南京条约》签字页 原件藏于英国和台北二、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 获得特权(新增)1843年《虎门条约》 协定关税(两国协定税率)领事裁判权(英人科罪根据法令)、片面最惠国待遇、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权1844年《望厦条约》 协定关税范围扩大(清朝欲改变税率须获所有缔约国同意)、扩大领事裁判权范1844年《黄埔条约》 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附件二、两次鸦片战争【思考】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和影响1.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及准备充分。(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及组织指挥不力。(3)根本原因: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影响:(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①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二、两次鸦片战争材料1: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提出“修约”清政府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拒绝矛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材料2: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英]伯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材料3: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 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王铁崖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二、两次鸦片战争1856年——1858年1859年——1860年第一阶段: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天津条约》:赔款、十口通商、内河航行权第二阶段: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割九龙、赔款、天津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天津二、两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火烧圆明园材料1: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为了拿盒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泰晤士报》现代技术的大水法复原图材料2:圆明园被烧毁并不是偶然。英法联军不惜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千古罪名焚毁圆明园,背后有着重要的政治目的......彻底击垮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答应其侵略要求,从而尽快实现其战争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 周刘波 185页二、两次鸦片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 内容1858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 赔给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十口通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两次鸦片战争二、两次鸦片战争(三)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 ——李鸿章:《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①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侵犯领土:破坏主权:香港岛、九龙司、东北100多万km2领土。割地、内河航运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何为“半殖民地”?何为“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二、两次鸦片战争【概念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有封建、资本主义因素)政治上 主权受到破坏 有封建因素(封建势力在)有资本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尝试一些政治制度)经济上 列强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中国经济 有封建的(自然经济存在但已经解体)有资本主义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化上 传教 有封建的(封建思想存在)有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二、两次鸦片战争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开明士大夫: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依旧封闭、愚昧与腐朽。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封闭愚昧麻木不仁开眼看世界三、开眼看世界1.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反应2.先进知识分子的反应林则徐、魏源、徐继畬: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学习聚焦P93】三、开眼看世界2.先进知识分子的反应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供对外交涉时参考,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按五大洲介绍各国史、地、社会现状、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在福建处理对外事务时,撰成《瀛寰志略》:介绍当时世界上各国和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思考: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是什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三、开眼看世界2.先进知识分子的反应《四洲志》和《海国图志》出版后,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他们将之称为“不龟(皲)手药”。日本幕府末期,不少人因为阅读了这本书而走向了倒幕图强之路。——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的效果如何?在一定层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但未能形成社会潮流?三人共同点:①都属于地主阶级②都没有将想法付诸实践③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涉及制度的层面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辛亥新文化文艺、启蒙光荣革命工业革命器物——制度——思想思想——制度——器物【对比】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拓展延伸贸易逆差走私鸦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寻找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半封民族危机爆发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学习西方技术的新思想半殖半封加深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知识结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