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七年级生物学科
满分100分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下列选择题答题区内。
1.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智能机器人 B. 钟乳石 C. 珊瑚 D. 水稻
2. “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发育②生物具有遗传现象③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④生物具有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
A. ①②④ B. ⑤①② C. ③④① D. ⑤③②
3.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合作 C. 寄生 D. 共生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下列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操作,可行的是( )
A. 若目镜有污点,应用纱布擦拭
B. 观察时,左眼看向目镜右眼闭着
C. 当光线较暗时,用平面镜来观察
D. 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5. 在校园或附近社区寻找一片耐踩踏的草坪(也可以用仿真草坪替代)用颜色鲜艳的塑料绳圈出一定的面积,用大小相似、颜色不同的种子(如赤豆、绿豆等)各25个,模拟不同种类的昆虫,将这些种子随意撒在圈出的草坪上,一人记录活动数据,其余人扮作小鸟,在草坪上捕捉“昆虫”。在规定的时间内,统计小组成员捕获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以及草坪上幸存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幸存的“昆虫”中,哪一种颜色的数量最多( )
A. 黑色 B. 赤色 C. 绿色 D. 黄色
6.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是(  )
A. 一切生物的组成 B. 生命活动的规律
C. 生命的形成 D.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7. 同学们发现学校附近有废水排入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  )
A. 制订方案 B. 得出结论 C. 作出假设 D. 提出问题
8. 下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用于调焦结构是②③④ B. 要观察到更清晰的物像可调节③
C. ⑤与⑧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D. ⑤和⑥是物镜,具有螺纹
9.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研究蚯蚓的运动特点
C. 通过闭路电视观察大熊猫的生仔过程
D. 用线绑住鱼鳍,研究鱼鳍对于鱼游泳的作用
10. 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 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 ②包含细菌和真菌 D. 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11. 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2.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d”时,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形状是(  )
A. pq B. dp C. qp D. bd
13. 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14. 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需要制定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
C. 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
D. 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5. 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圈
D.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16.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主要是(  )
A.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B. 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
C.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17.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B. 进行试验时,一定要遵守各项规则
C. 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 D. 生物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
18. 自古人们就意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或古诗词描写的场景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9.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 B. 湿地 C. 海洋 D. 草原
2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玻璃瓶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B. 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C.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明亮处
D. 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2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 图中有3条食物链
C.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仅缺少非生物部分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鹰
22. 在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23. 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因素是指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除自身外,周围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 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C.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D.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4. 丰富的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环境适应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
25. 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列举食物链,下列四位同学列举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二氧化碳→草→鼠→蛇→鹰
B. 小芳:鹰→蛇→鼠→草
C. 小军:草→鼠→蛇→鹰
D. 小玲:鼠→蛇→鹰
26. 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诗句,不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C.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7. 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造福全人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钟南山 D. 达尔文
28. 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让人们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灭其中的细菌 B. 弯曲的瓶颈能阻止外界细菌进入
C. 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肉汤自身产生的 D. 实验结论是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29. 当你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时,你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接下来你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30. 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食物链 D. 消费者
3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能体现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 )
A.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C. 荒漠中生长的胡杨,根系非常发达
D. 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32. 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桑树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了蚕
B. 能量可以在桑树、蚕和鱼三者间循环利用
C. 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里储存着来自太阳的能量
D. 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
33.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如图所示),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 左上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3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和真菌 D. 病毒
35. 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寒冷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炎热地区的耳廓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耳廓狐,小耳利于散热 B. 乙是北极狐,大耳利于散热
C. 甲是北极狐,小耳利于保温 D. 乙是耳廓狐,大耳利于保温
36.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一片森林中的大树、松鼠和空气分别属于(  )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
C. 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 D. 消费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
37. 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平均值 55.9% 63.7% 69.7%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湿度 B. 实验可以选择在池塘、河流周围
C. 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干湿表等 D. 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小于草坪
38. 下列有关“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需设置对照实验
B. 选取的鼠妇的大小、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
C. 各种不同环境中,分别放入20只鼠妇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
D. 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放归采集地
39.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独角仙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独角仙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25℃ 适宜
A. 左右两侧独角仙的数量太多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5℃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湿度应不相同
40. 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碳源、能源以及其他必须营养,而根瘤菌则为大豆提供氮素营养,大豆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共生
二、综合题:本部分包括2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41. “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有些同学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并试图努力寻求答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探究。
(1)根据所探究的问题,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将硬纸盒一分为二,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图______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4)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2分钟。然后每隔1分钟统计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计算出这10分钟内纸盒两侧鼠妇数量的______,以减小误差。
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大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______。
42. 如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鱼、虾、河蚌等各种动植物。
(1)该生态系统中影响鱼类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至少写2个)。
(2)生物因素中,鱼、虾等生物属于______,水草、浮萍等生物属于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属于______。
(4)要维持该池塘生态系统,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需处于一个______的状态。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七年级生物学科 简要答案
满分100分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下列选择题答题区内。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C
【27题答案】
【答案】A
【28题答案】
【答案】C
【29题答案】
【答案】C
【30题答案】
【答案】C
【31题答案】
【答案】B
【32题答案】
【答案】C
【33题答案】
【答案】C
【34题答案】
【答案】C
【35题答案】
【答案】C
【36题答案】
【答案】B
【37题答案】
【答案】C
【38题答案】
【答案】A
【39题答案】
【答案】C
【40题答案】
【答案】D
二、综合题:本部分包括2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41题答案】
【答案】(1)湿度(或土壤湿度)
(2)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无)影响
(3)B (4)平均值
(5)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2题答案】
【答案】(1)阳光、空气、水、温度
(2) ①. 消费者 ②. 生产者
(3)分解者 (4)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