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4·南阳市期末)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基质答案 A2.(2024·江西临川一中质检)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 )A.O2通过细胞膜B.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答案 A解析 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所以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A符合题意;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B、C、D不符合题意。3.(2024·湖南郴州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不需要膜蛋白参与B.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D.根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答案 C解析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需要膜蛋白参与,A错误;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如胞吞、胞吐,B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C正确;根细胞吸收Mg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4.(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上月考)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A.该种负离子可能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负离子可能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可能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D.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可能和Cl-的运输载体相同答案 D解析 植物根细胞对Cl-和K+的吸收方式均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加入某种负离子后,玉米根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说明该种负离子没有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也没有抑制能量的生成,从而说明该种负离子没有抑制主动运输;加入该种负离子后,玉米根细胞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说明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运输载体可能相同,D正确。5.(2024·辽宁朝阳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吞与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物质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C.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与膜的结构特点无关D.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信息分子并将信息分子运进细胞答案 A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胞吞与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物质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也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B错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它的结构及所含有的磷脂、蛋白质等成分有关,故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而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形变与膜的结构特点也有关,C错误;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是信息分子的受体,能识别信息分子并将信息传递给细胞,但不能将信息分子运进细胞,D错误。6.(2024·广东深圳红玲中学期末)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为协助扩散B.②过程需要消耗ATPC.③过程为主动运输D.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答案 D解析 ①过程管腔中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②过程管腔中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③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7.(2024·河南安阳期末)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下列有关转运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B.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一定需要转运蛋白C.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一定需要与该物质结合D.人的红细胞吸收K+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答案 D解析 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可以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错误;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故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B错误;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一定与该物质结合,例如通道蛋白,C错误;人的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8.(2024·襄阳五中高一月考)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应为( )答案 C解析 发生质壁分离后其液泡紫色应加深(细胞核应位于液泡外、细胞膜内),C正确。9.(2024·河南焦作市期末)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5种植物细胞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B.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红花檵木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大D.5种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记录到的红花檵木的细胞平均数最多,由此推知其细胞体积最小,A正确;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相互对照,每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对照组,B正确;红花檵木的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平均速度最快,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小,C错误;各组实验中,山茶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长,则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D正确。10.(2024·广东汕头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B解析 与白色花瓣相比,红色花瓣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11.(2024·山西运城期末)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抗体可通过①④两种方式排出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有关答案 A解析 K+进入人红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①为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载体蛋白,A正确;⑤⑥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抗体可通过④(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12.(2024·山西怀仁高一上期末)如图表示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随环境中氧气浓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影响A、B点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氧气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氧气浓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离子浓度、载体数量答案 A解析 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由题图可知,OA段及往后一段,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加快,说明氧气浓度是A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B点往前一段及B点以后,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氧气浓度不是B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载体数量为影响B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13.(2024·天津二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某种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B.②物质可以是胆固醇或氧气C.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D.甲运输方式还需要能量,乙运输方式还需要载体蛋白答案 D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①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均可以是主动运输,所以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A正确;分析图乙可知,②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胆固醇和氧气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B正确;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D错误。14.(2024·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能相同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图丁、戊对应的方式,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D.分泌蛋白的释放,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答案 C解析 分析图甲和丙可知,二者都可以表示自由扩散,A 正确;分析图丁可知,丁可以表示协助扩散,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B正确;分析图丁可知,丁可表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戊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是胞吐,可用图戊表示,D正确。15.(2024·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图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B.图乙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答案 D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③表示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分析图乙可知,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即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来自Na+顺浓度梯度的同向转运,B错误;由图乙可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虽然也能运输钠离子,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故其仍具有特异性,C错误;图丙中,限制B点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O2浓度(或能量),而限制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D正确。16.(2024·吉林长春期中)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子更多的是以c方式进出细胞的B.b、c、d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能量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物质A、物质B都有关D.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都是以图中编号a所代表的方式进行的答案 D解析 a、e需要载体蛋白且需要能量,代表主动运输;b是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代表自由扩散;c、d表示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代表协助扩散。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c(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A正确;b表示自由扩散,c、d均表示协助扩散,b、c、d均属于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进行,都不需要能量,B正确;A代表蛋白质,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上所有的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均可以运动,故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d代表的方式,D错误。17.(2024·广东中山期末)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 C解析 无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还是平衡状态,都有水分子进出细胞,A错误;结构①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小,导致质壁分离(甲→乙),B错误;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时,细胞吸水(乙→丙),C正确;由于细胞壁的存在,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膨胀,丙状态时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18.(2024·哈尔滨六中检测)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膜与细胞膜上都能进行主动运输B.低温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但是不会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生物膜均需要消耗能量D.洋葱不同部位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答案 D解析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无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膜上不能进行主动运输,A错误;低温影响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B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洋葱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渗透压可能不同,故其不同部位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19.(2024·河北正定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以下三种实验材料: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③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①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B.选用②进行实验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玻片标本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C.选用③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选用①②③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答案 A解析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失水而体积减小,故紫色区域缩小,颜色变深,A正确;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玻片标本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只是该类细胞中不含色素,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B错误;黑藻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错误;选用①②③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原生质层变小,细胞液的浓度增加,使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加,D错误。20.(2024·大连市高一期中)如图表示某细胞吸收甲物质、释放乙物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B.甲可能为小分子或离子,乙一定是大分子物质C.两种物质的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转运蛋白答案 A解析 题图所示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可能是植物细胞,A正确;甲物质的运输过程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因此甲可能是小分子或离子,乙物质运出细胞的过程为胞吐,因此乙一般是大分子物质或有机物颗粒,B错误;胞吐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无关,C错误;乙物质通过胞吐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15分)(2024·山东泰安高一上月考)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物质,a~d表示物质运输方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2)①表示________,b、d分别表示}和________。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3)钾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①,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进行运输,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学研究发现,在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都有钙离子通道,像一扇大门一样控制钙离子的出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以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请分析该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磷脂(或脂质) 蛋白质(2)磷脂双分子层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a、c(3)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通过③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通过④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进入细胞的钙离子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阻力降低,有利于血压的降低解析 (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或脂质)和蛋白质。(2)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方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对应题图中的a和c。(3)钾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③通道蛋白和④载体蛋白进行运输,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是通过③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通过④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4)由题干信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以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可推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见答案。22.(15分)(2024·江西宜春三校联考)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很多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中所示的________(填“甲”或“乙”)。(2)图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会受到显著的影响,推测这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或胞吞、胞吐、细胞的生长等,答案合理即可) 甲(2)①②③ ①②③④(3)④ 协助扩散解析 (1)生物膜的静态模型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胞吐、细胞的生长等生命现象。根据“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可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即图中所示的甲。(2)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低温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磷脂分子的运动,故题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会受到低温影响。(3)细胞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说明这三种物质的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如图中的④。物质运输方式②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3.(14分)(2024·河北衡水金卷)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高”或“低”)。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3)①高 ②降低 ③乙解析 (1)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自身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小于、等于或大于三种可能。(3)①根据柱状图数据可知,在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红心萝卜A的质量没有变化,甲溶液是红心萝卜A细胞液的等渗溶液,而红心萝卜B的质量减小,说明红心萝卜B细胞失水,所以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③据图可知,红心萝卜A和B在乙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量均为最小,说明在此蔗糖溶液中两者失水均最多,可推测乙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24.(16分)(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甲是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g/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B为1 mg/mL的乳酸(C3H6O3)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可通过图甲所示的人工膜扩散;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 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侧溶液浓度。(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5)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K+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推测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答案 (1)磷脂分子 氧气和甘油 原生质层(2)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是否耗能 (3)低于 大于 (4)流动 (5)蛋白质解析 (1)图甲是人工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CO2、O2、甘油、苯、乙醇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人工膜;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类似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图乙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由于葡萄糖的分子量大,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比乳酸的物质的量小,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乳酸溶液中,因而左侧液面较低;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 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大于右侧溶液浓度,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人工膜,左侧溶液浓度始终大于右侧溶液浓度。(4)此过程类似于胞吞,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据题意可知,K+原本不能通过人工膜,加入缬氨霉素后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则缬氨霉素很有可能作为K+的转运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4·南阳市期末)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基质2.(2024·江西临川一中质检)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 ( )O2通过细胞膜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3.(2024·湖南郴州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不需要膜蛋白参与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根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4.(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上月考)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该种负离子可能妨碍了能量的生成该种负离子可能抑制了主动运输该种负离子可能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可能和Cl-的运输载体相同5.(2024·辽宁朝阳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胞吞与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与膜的结构特点无关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信息分子并将信息分子运进细胞6.(2024·广东深圳红玲中学期末)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过程为协助扩散②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过程为主动运输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7.(2024·河南安阳期末)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下列有关转运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一定需要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一定需要与该物质结合人的红细胞吸收K+一定需要载体蛋白8.(2024·襄阳五中高一月考)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应为 ( )A BC D9.(2024·河南焦作市期末)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5种植物细胞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依据实验结果推测红花檵木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大5种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10.(2024·广东汕头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11.(2024·山西运城期末)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据图可确定①为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抗体可通过①④两种方式排出细胞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有关12.(2024·山西怀仁高一上期末)如图表示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随环境中氧气浓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影响A、B点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氧气浓度、载体数量 离子浓度、氧气浓度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13.(2024·天津二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某种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②物质可以是胆固醇或氧气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甲运输方式还需要能量,乙运输方式还需要载体蛋白14.(2024·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能相同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图丁、戊对应的方式,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分泌蛋白的释放,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15.(2024·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图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图乙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16.(2024·吉林长春期中)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水分子更多的是以c方式进出细胞的b、c、d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能量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物质A、物质B都有关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都是以图中编号a所代表的方式进行的17.(2024·广东中山期末)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所致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18.(2024·哈尔滨六中检测)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无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膜与细胞膜上都能进行主动运输低温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但是不会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物质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生物膜均需要消耗能量洋葱不同部位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19.(2024·河北正定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以下三种实验材料: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③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选用①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选用②进行实验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玻片标本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选用③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选用①②③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20.(2024·大连市高一期中)如图表示某细胞吸收甲物质、释放乙物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甲可能为小分子或离子,乙一定是大分子物质两种物质的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转运蛋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15分)(2024·山东泰安高一上月考)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物质,a~d表示物质运输方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分)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 (2)(4分)①表示 ,b、d分别表示 和 。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填字母)。 (3)(4分)钾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①,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③ 和④ 进行运输,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 。 (4)(5分)科学研究发现,在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都有钙离子通道,像一扇大门一样控制钙离子的出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以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请分析该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原理: 。 22.(15分)(2024·江西宜春三校联考)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1)(10分)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 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很多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中所示的 (填“甲”或“乙”)。 (2)(2分)图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 ,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 (填图中数字标号)。 (3)(3分)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会受到显著的影响,推测这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填图中数字标号)。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23.(14分)(2024·河北衡水金卷)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9分)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 ,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 (2)(2分)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3)(3分)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 (填“高”或“低”)。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 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 。 24.(16分)(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甲是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g/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B为1 mg/mL的乳酸(C3H6O3)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5分)图甲的主要成分是 , (写出两种物质)可通过图甲所示的人工膜扩散;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 (2)(5分)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分别是 、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3)(2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 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侧溶液浓度。 (4)(2分)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5)(2分)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K+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推测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 。 (共56张PPT)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A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4·南阳市期末)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基质2.(2024·江西临川一中质检)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 )A.O2通过细胞膜B.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A解析: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所以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A符合题意;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都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B、C、D不符合题意。3.(2024·湖南郴州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不需要膜蛋白参与B.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D.根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C解析: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需要膜蛋白参与,A错误;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如胞吞、胞吐,B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C正确;根细胞吸收Mg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4.(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上月考)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A.该种负离子可能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负离子可能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可能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D.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可能和Cl-的运输载体相同D解析:植物根细胞对Cl-和K+的吸收方式均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加入某种负离子后,玉米根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说明该种负离子没有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也没有抑制能量的生成,从而说明该种负离子没有抑制主动运输;加入该种负离子后,玉米根细胞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说明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运输载体可能相同,D正确。5.(2024·辽宁朝阳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吞与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物质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C.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与膜的结构特点无关D.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信息分子并将信息分子运进细胞A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胞吞与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物质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也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B错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它的结构及所含有的磷脂、蛋白质等成分有关,故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而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形变与膜的结构特点也有关,C错误;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是信息分子的受体,能识别信息分子并将信息传递给细胞,但不能将信息分子运进细胞,D错误。6.(2024·广东深圳红玲中学期末)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A.①过程为协助扩散B.②过程需要消耗ATPC.③过程为主动运输D.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解析:①过程管腔中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②过程管腔中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③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A.①过程为协助扩散B.②过程需要消耗ATPC.③过程为主动运输D.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7.(2024·河南安阳期末)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下列有关转运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B.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一定需要转运蛋白C.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一定需要与该物质结合D.人的红细胞吸收K+一定需要载体蛋白D解析: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可以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错误;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故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B错误;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一定与该物质结合,例如通道蛋白,C错误;人的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8.(2024·襄阳五中高一月考)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应为( )C解析:发生质壁分离后其液泡紫色应加深(细胞核应位于液泡外、细胞膜内),C正确。9.(2024·河南焦作市期末)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5种植物细胞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B.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红花檵木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大D.5种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解析:由图可知,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记录到的红花檵木的细胞平均数最多,由此推知其细胞体积最小,A正确;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相互对照,每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对照组,B正确;红花檵木的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平均速度最快,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小,C错误;各组实验中,山茶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长,则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D正确。A.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的细胞体积最小B.该实验的各组材料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红花檵木细胞液的平均浓度最大D.5种材料中山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慢10.(2024·广东汕头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解析:与白色花瓣相比,红色花瓣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11.(2024·山西运城期末)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抗体可通过①④两种方式排出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有关解析:K+进入人红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①为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载体蛋白,A正确;⑤⑥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抗体可通过④(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抗体可通过①④两种方式排出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有关12.(2024·山西怀仁高一上期末)如图表示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随环境中氧气浓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影响A、B点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A.氧气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氧气浓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离子浓度、载体数量解析: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由题图可知,OA段及往后一段,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加快,说明氧气浓度是A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B点往前一段及B点以后,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的速率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氧气浓度不是B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载体数量为影响B点Ca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A.氧气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氧气浓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离子浓度、载体数量13.(2024·天津二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某种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A.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B.②物质可以是胆固醇或氧气C.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D.甲运输方式还需要能量,乙运输方式还需要载体蛋白解析:分析图甲可知,①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均可以是主动运输,所以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A正确;分析图乙可知,②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胆固醇和氧气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B正确;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D错误。A.①物质可以是葡萄糖或氨基酸B.②物质可以是胆固醇或氧气C.甲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乙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D.甲运输方式还需要能量,乙运输方式还需要载体蛋白14.(2024·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能相同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图丁、戊对应的方式,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D.分泌蛋白的释放,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解析:分析图甲和丙可知,二者都可以表示自由扩散,A 正确;分析图丁可知,丁可以表示协助扩散,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B正确;分析图丁可知,丁可表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戊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是胞吐,可用图戊表示,D正确。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能相同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图丁、戊对应的方式,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D.分泌蛋白的释放,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15.(2024·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关于图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D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B.图乙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解析:分析图甲可知,③表示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分析图乙可知,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即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来自Na+顺浓度梯度的同向转运,B错误;由图乙可知,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虽然也能运输钠离子,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故其仍具有特异性,C错误;图丙中,限制B点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O2浓度(或能量),而限制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D正确。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B.图乙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16.(2024·吉林长春期中)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水分子更多的是以c方式进出细胞的B.b、c、d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能量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物质A、物质B都有关D.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都是以图中编号a所代表的方式进行的解析:a、e需要载体蛋白且需要能量,代表主动运输;b是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代表自由扩散;c、d表示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代表协助扩散。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c(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A正确;b表示自由扩散,c、d均表示协助扩散,b、c、d均属于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进行,都不需要能量,B正确;A代表蛋白质,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上所有的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均可以运动,故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d代表的方式,D错误。A.水分子更多的是以c方式进出细胞的B.b、c、d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能量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物质A、物质B都有关D.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都是以图中编号a所代表的方式进行的17.(2024·广东中山期末)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解析:无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还是平衡状态,都有水分子进出细胞,A错误;结构①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小,导致质壁分离(甲→乙),B错误;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时,细胞吸水(乙→丙),C正确;由于细胞壁的存在,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膨胀,丙状态时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18.(2024·哈尔滨六中检测)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膜与细胞膜上都能进行主动运输B.低温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但是不会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生物膜均需要消耗能量D.洋葱不同部位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D解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无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膜上不能进行主动运输,A错误;低温影响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B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洋葱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渗透压可能不同,故其不同部位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19.(2024·河北正定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以下三种实验材料: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③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①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B.选用②进行实验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玻片标本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C.选用③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选用①②③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A解析: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失水而体积减小,故紫色区域缩小,颜色变深,A正确;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时,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玻片标本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只是该类细胞中不含色素,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B错误;黑藻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错误;选用①②③进行实验时,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原生质层变小,细胞液的浓度增加,使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加,D错误。20.(2024·大连市高一期中)如图表示某细胞吸收甲物质、释放乙物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该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B.甲可能为小分子或离子,乙一定是大分子物质C.两种物质的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转运蛋白解析:题图所示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可能是植物细胞,A正确;甲物质的运输过程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因此甲可能是小分子或离子,乙物质运出细胞的过程为胞吐,因此乙一般是大分子物质或有机物颗粒,B错误;胞吐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无关,C错误;乙物质通过胞吐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15分)(2024·山东泰安高一上月考)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物质,a~d表示物质运输方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2)①表示______________,b、d分别表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磷脂(或脂质)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a、c(3)钾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①,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③_________和④_________进行运输,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过③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通过④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4)科学研究发现,在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都有钙离子通道,像一扇大门一样控制钙离子的出入。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以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请分析该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进入细胞的钙离子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阻力降低,有利于血压的降低解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或脂质)和蛋白质。(2)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方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对应题图中的a和c。(3)钾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③通道蛋白和④载体蛋白进行运输,这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是通过③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通过④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4)由题干信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以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可推测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见答案。22.(15分)(2024·江西宜春三校联考)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很多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中所示的________(填“甲”或“乙”)。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或胞吞、胞吐、细胞的生长等,答案合理即可)甲(2)图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会受到显著的影响,推测这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①②③④④协助扩散解析:(1)生物膜的静态模型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胞吐、细胞的生长等生命现象。根据“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可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即图中所示的甲。(2)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低温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磷脂分子的运动,故题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会受到低温影响。(3)细胞呼吸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说明这三种物质的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如图中的④。物质运输方式②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23.(14分)(2024·河北衡水金卷)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高”或“低”)。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高降低乙解析:(1)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自身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小于、等于或大于三种可能。(3)①根据柱状图数据可知,在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红心萝卜A的质量没有变化,甲溶液是红心萝卜A细胞液的等渗溶液,而红心萝卜B的质量减小,说明红心萝卜B细胞失水,所以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③据图可知,红心萝卜A和B在乙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量均为最小,说明在此蔗糖溶液中两者失水均最多,可推测乙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24.(16分)(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甲是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g/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B为1 mg/mL的乳酸(C3H6O3)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可通过图甲所示的人工膜扩散;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_。磷脂分子氧气和甘油原生质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是否耗能(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 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侧溶液浓度。低于大于(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5)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K+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推测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流动蛋白质解析:(1)图甲是人工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CO2、O2、甘油、苯、乙醇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人工膜;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类似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图乙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由于葡萄糖的分子量大,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比乳酸的物质的量小,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乳酸溶液中,因而左侧液面较低;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 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大于右侧溶液浓度,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人工膜,左侧溶液浓度始终大于右侧溶液浓度。(4)此过程类似于胞吞,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据题意可知,K+原本不能通过人工膜,加入缬氨霉素后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则缬氨霉素很有可能作为K+的转运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原卷版).docx 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pptx 单元检测卷(三)(第4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