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单元检测卷(四)(第5章)(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单元检测卷(四)(第5章)(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四)(第5章)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辽宁合格性考试)下列有关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酶都是蛋白质
B.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能降低活化能
答案 A
解析 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条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B正确;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专一性,C正确;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2.(2024·广东茂名调研)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时,向各试管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添加物,实验记录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添加物 蒸馏水 FeCl3溶液 新鲜肝脏研磨液 煮沸的肝 脏研磨液
气泡量 未发现 + +++++ 未发现
注:“+”表示气泡量的多少,“+”越多,表示气泡量越多。
A.设置试管1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比较试管2、3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比较试管3、4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
D.比较试管2、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D
解析 试管1是空白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A正确;证明酶的高效性是选取无机催化剂和酶进行对比,B正确;3号和4号试管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C正确;该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D错误。
3.(2021·北京卷)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 B
解析 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与磷酸基团,故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也能用于合成ATP,B错误;ATP合成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
4.(2024·武汉市高一检测)如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P+Pi+能量ATP
A.ATP中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嘌呤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①一般与细胞呼吸相联系
C.过程②能直接为肌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
D.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
答案 A
解析 ATP中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错误;过程①是合成ATP,在人体细胞中合成ATP的途径是细胞呼吸,B正确;过程②是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等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ADP的分子简式为A—P~P,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D正确。
5.(2021·全国甲卷,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答案 B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和繁殖,A不符合题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有丙酮酸的生成,B符合题意;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CO2和乙醇,C不符合题意;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CO2和乙醇,两个过程都有CO2产生,D不符合题意。
6.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线粒体中一种关键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能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蛋白Mfn1会参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C.肌无力患者可能是由于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引起
D.是否饮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碱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来检测
答案 C
解析 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A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蛋白Mfn1不会参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B错误;肌无力患者的肌细胞运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数量减少,蛋白Mfn1能使线粒体发生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故肌无力患者可能是由于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引起,C正确;是否饮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钾变灰绿色来检测,D错误。
7.(2024·广东佛山质检)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过程1: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过程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A.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B.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
C.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过程2提供
D.人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 D
解析 过程1表示有氧呼吸反应式,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生成的H2O中的O来自O2,B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即过程1,C错误;人属于异养型生物,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8.(2024·河南名校期中联考)嚼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那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加酶都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二者作用机理相同
B.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其失活
C.唾液淀粉酶既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又可作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底物
D.唾液淀粉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答案 A
解析 升高温度的原理是提供能量,加酶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二者作用机理不同,A错误;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其失活,B正确;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唾液淀粉酶既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又可作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底物,C正确;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正确。
9.(2024·天津期末)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a、b、c表示化学键,①②③④表示化学基团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TP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①为腺苷
B.④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b发生断裂,使ATP水解为ADP
D.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ATP大幅度减少用于供能
答案 B
解析 ①为腺嘌呤,A错误;④是腺苷一磷酸,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c发生断裂,使ATP水解为ADP,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所以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ATP含量并不会大幅度减少,D错误。
10.(2024·河北衡水金卷)比较动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B.有氧呼吸能产生[H],无氧呼吸也能产生[H]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D.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答案 B
解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主要是以糖类作为呼吸底物的;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个阶段与O2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也产生[H],用于第二个阶段还原丙酮酸;细胞呼吸都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能量缓慢释放;有氧呼吸产生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
11.(2024·哈师大附中质检)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是马铃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A错误;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马铃薯细胞可以利用丙酮酸,产生乳酸,B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是第一阶段,能产生ATP,C错误;环境中氧气浓度升高,对马铃薯的无氧呼吸会起抑制作用,减少乳酸的生成,即减少酸味的产生,D错误。
12.(2024·华师一附中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酒精
B.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可发生核酸→核苷酸
C.在硝化细菌中,可发生二氧化碳→有机物
D.在肌细胞线粒体中,可发生葡萄糖→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D错误。
13.(2024·福州市检测)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生物膜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与图示结构相符合的是(  )
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C
解析 图示为类囊体薄膜,可完成光反应阶段,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其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
14.(2024·广东惠州调研)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和释放O2速率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答案 C
解析 “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斑”照射后,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没有立即迅速增加,二者不同步,B错误;“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先大幅度增加后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原因是暗反应不能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C正确;“光斑”移开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二者不同步,D错误。
15.(2024·江苏盐城上岗高级中学学情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以红色苋菜叶片为实验材料,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如图是甲、乙两组分别以有机溶剂和蒸馏水分离色素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
B.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的颜色是黄绿色
C.乙组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无色
D.苋菜叶肉细胞中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答案 D
解析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得充分,A错误;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含有的色素是叶绿素a,颜色是蓝绿色,B错误;乙组是用蒸馏水分离色素,光合色素不溶于蒸馏水,但花青素溶于蒸馏水,故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紫红色,C错误;苋菜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而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D正确。
16.(2024·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的固定与还原
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
答案 A
解析 绿色植物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物有O2、NADPH、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有糖类等有机物,据此推理该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中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不仅有CO2,还有H2O,B错误;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NADPH、ATP参与C3的还原,C错误;该反应体系含有从菠菜中分离出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故该反应体系中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D错误。
17.(2023·邯郸高一期末)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答案 C
解析 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错误。
18.(2024·襄阳四中质检)如图中曲线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不会变化
C.C点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
D.如果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10 ℃,该曲线可能不变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因此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可能会升高,B错误。
19.(2024·江苏南通高一期末)关于细胞中的H2O和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
C.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有水生成,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一定消耗H2O,B正确;有些植物细胞含有过氧化氢酶(例如土豆),可以分解过氧化氢生成O2,因此植物细胞产生的O2不一定只能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产生氧气,故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D正确。
20.(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②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B.若中断CO2的供应则阶段①产生的b增多,d减少
C.阶段①中c为NAD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
D.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h→f→有机物
答案 D
解析 阶段②表示暗反应,在暗反应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阶段①为光反应,b为O2,d是ATP,若中断CO2的供应,则光反应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光反应产生的O2与ATP均会减少;c为NADPH,f为C3,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h是CO2,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月考)为提高农产品产量,生产上常常在小麦生长的后期,行间种植棉花,小麦会对棉苗有一定程度的遮阴。研究者测定自然光照组和人工遮阴组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1)光照强度为0时,棉花叶片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可代表叶片细胞的________,细胞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棉花叶片细胞吸收的光能被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捕获后,一是将水分解为________和H+等,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________;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________与Pi反应形成ATP。
(3)图中相同光强下,人工遮阴组CO2吸收量低于正常光照组,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照强度超过1 000后,限制棉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答案 (1)呼吸强度(或呼吸速率) 线粒体(基质) (2)光合色素 O2 还原型辅酶Ⅱ(或NADPH) ADP (3)人工遮阴导致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弱,CO2吸收量下降 (4)CO2的浓度、温度、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含量、酶的含量等
解析 (1)光照强度为0时,棉花叶片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可代表叶片细胞的呼吸强度(或呼吸速率),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产生CO2, 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进行两个反应:水光解产生NADPH和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即棉花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在光能作用下,一是将水分解为O2和H+等,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或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人工遮阴导致光照减弱,从而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减弱,影响CO2的固定,因此CO2吸收量下降,故图中相同光强下,人工遮阴组CO2吸收量低于正常光照组。(4)光照强度超过1 000后,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此时限制棉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是除光照强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如CO2的浓度、温度、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含量、酶的含量等。
22.(15分)(2024·江苏泰州高一段考)如图甲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图乙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某植物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E表示过程,X表示物质)。图甲中的X物质是________。图甲中的C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人在跑马拉松等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图甲中的过程包括________(填字母)。
(3)据图丙可知,随着氧浓度的增大,达到图丙中________点对应的氧浓度时,无氧呼吸停止。若图丙表示的器官是某种子,则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图丙中________点对应的浓度,因为此时种子的细胞呼吸总量最低。
答案 (1)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丙酮酸 ② A、B、C、D (3)C B
解析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图甲中,A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所以产物X是丙酮酸;图甲中的C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②(线粒体基质)。人在跑马拉松等运动时除了进行有氧呼吸,还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图甲中的过程包括A、B、C、D。(3)图丙中,C点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储存种子要使其细胞呼吸达到最低,图丙中的B点CO2释放量最低,有机物分解量最小,细胞呼吸总量最低。
23.(15分)(2024·天津和平区高一上期末)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如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
(3)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的,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C3的还原 (2)C5 (3)逆 载体蛋白和能量(ATP) (4)增加 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 (1)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参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即图中的②。(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如果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3)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其进入韧皮部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4)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蔗糖后,一部分进入液泡储存起来,另一部分通过韧皮部进入块茎细胞合成淀粉储存起来,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一部分原本要运往块茎的蔗糖会进入液泡,因此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增加。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24.(15分)(2024·河北唐山一中模拟)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图甲中的①~⑤表示发生在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乙中Lx为光照强度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物质和Y物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的进行除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的参与。
(2)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黄瓜幼苗固定的CO2可能来自________(填“呼吸作用”“外界环境”或“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
(3)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D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发现的真实性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3和丙酮酸 ATP和酶 (2)呼吸作用 (3)光照强度 在CO2充足的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较C点更强,光合速率更大,而呼吸速率相同,因而D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4)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 (1)分析图甲,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确定过程②为C3的还原,该过程需要NADPH、ATP和酶等条件,X物质为C3;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Y物质为丙酮酸。(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全部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CO2。(3)分析图乙可知:BC段曲线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光照强度增大可使曲线上升,所以此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D点与C点相比,CO2浓度相同,但D点的光照强度高于C点,由此说明在CO2充足的情况下,由于D点光照强度更强,因此其光合速率也更大,又因为两者的呼吸速率相同,因而D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4)验证适当遮光可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来分别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单元检测卷(四)(第5章)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辽宁合格性考试)下列有关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酶都是蛋白质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酶具有专一性 酶能降低活化能
2.(2024·广东茂名调研)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时,向各试管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添加物,实验记录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添加物 蒸馏水 FeCl3溶液 新鲜肝脏研磨液 煮沸的肝脏研磨液
气泡量 未发现 + +++++ 未发现
注:“+”表示气泡量的多少,“+”越多,表示气泡量越多。
设置试管1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比较试管2、3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比较试管3、4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
比较试管2、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2021·北京卷)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含有C、H、O、N、P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4.(2024·武汉市高一检测)如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DP+Pi+能量ATP
ATP中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嘌呤
人体细胞中过程①一般与细胞呼吸相联系
过程②能直接为肌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
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
5.(2021·全国甲卷,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
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6.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线粒体中一种关键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能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蛋白Mfn1会参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肌无力患者可能是由于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引起
是否饮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碱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来检测
7.(2024·广东佛山质检)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过程1: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过程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
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过程2提供
人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8.(2024·河南名校期中联考)嚼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那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升高温度和加酶都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二者作用机理相同
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其失活
唾液淀粉酶既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又可作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底物
唾液淀粉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9.(2024·天津期末)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a、b、c表示化学键,①②③④表示化学基团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P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①为腺苷
④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b发生断裂,使ATP水解为ADP
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ATP大幅度减少用于供能
10.(2024·河北衡水金卷)比较动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
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有氧呼吸能产生[H],无氧呼吸也能产生[H]
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11.(2024·哈师大附中质检)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12.(2024·华师一附中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酒精
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可发生核酸→核苷酸
在硝化细菌中,可发生二氧化碳→有机物
在肌细胞线粒体中,可发生葡萄糖→二氧化碳
13.(2024·福州市检测)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生物膜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与图示结构相符合的是 (  )
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发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化学能
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14.(2024·广东惠州调研)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和释放O2速率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15.(2024·江苏盐城上岗高级中学学情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以红色苋菜叶片为实验材料,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如图是甲、乙两组分别以有机溶剂和蒸馏水分离色素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
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的颜色是黄绿色
乙组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无色
苋菜叶肉细胞中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16.(2024·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的固定与还原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
17.(2023·邯郸高一期末)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18.(2024·襄阳四中质检)如图中曲线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不会变化
C点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
如果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10 ℃,该曲线可能不变
19.(2024·江苏南通高一期末)关于细胞中的H2O和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
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
20.(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阶段②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若中断CO2的供应则阶段①产生的b增多,d减少
阶段①中c为NAD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
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h→f→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月考)为提高农产品产量,生产上常常在小麦生长的后期,行间种植棉花,小麦会对棉苗有一定程度的遮阴。研究者测定自然光照组和人工遮阴组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1)(2分)光照强度为0时,棉花叶片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可代表叶片细胞的    ,细胞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    。
(2)(5分)棉花叶片细胞吸收的光能被类囊体薄膜上的    捕获后,一是将水分解为    和H+等,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    与Pi反应形成ATP。
(3)(4分)图中相同光强下,人工遮阴组CO2吸收量低于正常光照组,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
(4)(4分)光照强度超过1 000后,限制棉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至少写出2点)。
22.(15分)(2024·江苏泰州高一段考)如图甲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图乙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某植物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2)(3分)图甲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E表示过程,X表示物质)。图甲中的X物质是    。图甲中的C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图乙中的    (填序号)。人在跑马拉松等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图甲中的过程包括    (填字母)。
(3)(4分)据图丙可知,随着氧浓度的增大,达到图丙中    点对应的氧浓度时,无氧呼吸停止。若图丙表示的器官是某种子,则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图丙中    点对应的浓度,因为此时种子的细胞呼吸总量最低。
23.(15分)(2024·天津和平区高一上期末)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如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    (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    。
(2)(1分)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    。
(3)(4分)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    (填“顺”或“逆”)浓度梯度的,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      。
(4)(8分)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    ;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                                                                                    。
24.(15分)(2024·河北唐山一中模拟)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图甲中的①~⑤表示发生在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乙中Lx为光照强度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图甲中X物质和Y物质分别表示        。过程②的进行除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    的参与。
(2)(1分)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黄瓜幼苗固定的CO2可能来自    (填“呼吸作用”“外界环境”或“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
(3)(5分)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D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                                        。
(4)(7分)研究发现,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发现的真实性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共54张PPT)
单元检测卷(四)(第5章)
A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辽宁合格性考试)下列有关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酶都是蛋白质 B.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能降低活化能
解析: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条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B正确;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专一性,C正确;
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2.(2024·广东茂名调研)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时,向各试管加入2 mL 3%过氧化氢溶液,并分别加入适量的添加物,实验记录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添加物 蒸馏水 FeCl3溶液 新鲜肝脏研磨液 煮沸的肝
脏研磨液
气泡量 未发现 + +++++ 未发现
注:“+”表示气泡量的多少,“+”越多,表示气泡量越多。
A.设置试管1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比较试管2、3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比较试管3、4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
D.比较试管2、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试管1是空白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A正确;
证明酶的高效性是选取无机催化剂和酶进行对比,B正确;
3号和4号试管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说明酶在高温下失活,C正确;
该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D错误。
3.(2021·北京卷)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B
解析: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与磷酸基团,故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
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也能用于合成ATP,B错误;
ATP合成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
4.(2024·武汉市高一检测)如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ATP中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嘌呤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①一般与细胞呼吸相联系
C.过程②能直接为肌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
D.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
解析:ATP中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错误;
过程①是合成ATP,在人体细胞中合成ATP的途径是细胞呼吸,B正确;
过程②是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等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ADP的分子简式为A—P~P,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D正确。
A.ATP中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嘌呤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①一般与细胞呼吸相联系
C.过程②能直接为肌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
D.ADP中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A代表腺苷
5.(2021·全国甲卷,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B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和繁殖,A不符合题意;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有丙酮酸的生成,B符合题意;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CO2和乙醇,C不符合题意;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CO2和乙醇,两个过程都有CO2产生,D不符合题意。
6.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线粒体中一种关键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能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蛋白Mfn1会参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C.肌无力患者可能是由于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引起
D.是否饮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碱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来检测
C
解析: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A错误;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蛋白Mfn1不会参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B错误;
肌无力患者的肌细胞运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数量减少,蛋白Mfn1能使线粒体发生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故肌无力患者可能是由于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引起,C正确;
是否饮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钾变灰绿色来检测,D错误。
7.(2024·广东佛山质检)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B.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
C.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过程2提供
D.人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过程1表示有氧呼吸反应式,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
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生成的H2O中的O来自O2,B错误;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即过程1,C错误;
人属于异养型生物,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A.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B.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
C.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过程2提供
D.人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8.(2024·河南名校期中联考)嚼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那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加酶都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二者作用机理相同
B.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其失活
C.唾液淀粉酶既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又可作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底物
D.唾液淀粉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A
解析:升高温度的原理是提供能量,加酶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二者作用机理不同,A错误;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强酸、强碱都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其失活,B正确;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唾液淀粉酶既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又可作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底物,C正确;
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正确。
9.(2024·天津期末)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a、b、c表示化学键,①②③④表示化学基团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ATP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①为腺苷
B.④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b发生断裂,使ATP水解为ADP
D.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ATP大幅度减少用于供能
解析:①为腺嘌呤,A错误;
④是腺苷一磷酸,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发生断裂,使ATP水解为ADP,C错误;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所以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ATP含量并不会大幅度减少,D错误。
10.(2024·河北衡水金卷)比较动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B.有氧呼吸能产生[H],无氧呼吸也能产生[H]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D.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B
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主要是以糖类作为呼吸底物的;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个阶段与O2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也产生[H],用于第二个阶段还原丙酮酸;细胞呼吸都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能量缓慢释放;有氧呼吸产生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
11.(2024·哈师大附中质检)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B
解析:葡萄糖是马铃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A错误;
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马铃薯细胞可以利用丙酮酸,产生乳酸,B正确;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是第一阶段,能产生ATP,C错误;
环境中氧气浓度升高,对马铃薯的无氧呼吸会起抑制作用,减少乳酸的生成,即减少酸味的产生,D错误。
12.(2024·华师一附中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细胞中,可发生葡萄糖→酒精
B.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可发生核酸→核苷酸
C.在硝化细菌中,可发生二氧化碳→有机物
D.在肌细胞线粒体中,可发生葡萄糖→二氧化碳
D
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D错误。
13.(2024·福州市检测)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生物膜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与图示结构相符合的是(  )
C
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图示为类囊体薄膜,可完成光反应阶段,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其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
14.(2024·广东惠州调研)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和释放O2速率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
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
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解析:“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光斑”照射后,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没有立即迅速增加,二者不同步,B错误;
“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先大幅度增加后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原因是暗反应不能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C正确;
“光斑”移开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二者不同步,D错误。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15.(2024·江苏盐城上岗高级中学学情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以红色苋菜叶片为实验材料,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如图是甲、乙两组分别以有机溶剂和蒸馏水分离色素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
B.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的颜色是黄绿色
C.乙组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无色
D.苋菜叶肉细胞中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得充分,A错误;
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含有的色素是叶绿素a,颜色是蓝绿色,B错误;
乙组是用蒸馏水分离色素,光合色素不溶于蒸馏水,但花青素溶于蒸馏水,故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紫红色,C错误;
苋菜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而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D正确。
A.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
B.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的颜色是黄绿色
C.乙组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无色
D.苋菜叶肉细胞中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16.(2024·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的固定与还原
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
A
解析:绿色植物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物有O2、NADPH、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有糖类等有机物,据此推理该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中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不仅有CO2,还有H2O,B错误;
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NADPH、ATP参与C3的还原,C错误;
该反应体系含有从菠菜中分离出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故该反应体系中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D错误。
17.(2023·邯郸高一期末)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C
解析: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错误。
18.(2024·襄阳四中质检)如图中曲线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不会变化
C.C点时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
D.如果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10 ℃,该曲线可能不变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因此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可能会升高,B错误。
19.(2024·江苏南通高一期末)关于细胞中的H2O和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
C.植物细胞产生的O2只能来自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
C
解析: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有水生成,A正确;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一定消耗H2O,B正确;
有些植物细胞含有过氧化氢酶(例如土豆),可以分解过氧化氢生成O2,因此植物细胞产生的O2不一定只能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
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产生氧气,故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D正确。
20.(2024·广东东莞调研)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阶段②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
化学能
B.若中断CO2的供应则阶段①产生的b增多,
d减少
C.阶段①中c为NAD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
D.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h→f→有机物
解析:阶段②表示暗反应,在暗反应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阶段①为光反应,b为O2,d是ATP,若中断CO2的供应,则光反应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光反应产生的O2与ATP均会减少;c为NADPH,f为C3,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h是CO2,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有机物。
A.阶段②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B.若中断CO2的供应则阶段①产生的b增多,d减少
C.阶段①中c为NADH,作为还原剂参与阶段②中f的还原
D.为该植物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为h→f→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上月考)为提高农产品产量,生产上常常在小麦生长的后期,行间种植棉花,小麦会对棉苗有一定程度的遮阴。研究者测定自然光照组和人工遮阴组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1)光照强度为0时,棉花叶片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可代表叶片细胞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
呼吸强度
(或呼吸速率)
线粒体(基质)
(2)棉花叶片细胞吸收的光能被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__捕获后,一是将水分解为________和H+等,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________与Pi反应形成ATP。
(3)图中相同光强下,人工遮阴组CO2吸收量低于正常光照组,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光合色素
O2
还原型辅酶Ⅱ
(或NADPH)
ADP
人工遮阴导致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
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弱,CO2吸收量下降
(4)光照强度超过1 000后,限制棉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点)。
CO2的浓度、温度、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含量、酶的含量等
解析:(1)光照强度为0时,棉花叶片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的量,可代表叶片细胞的呼吸强度(或呼吸速率),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产生CO2, 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进行两个反应:水光解产生NADPH和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即棉花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在光能作用下,一是将水分解为O2和H+等,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或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人工遮阴导致光照减弱,从而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减弱,影响CO2的固定,因此CO2吸收量下降,故图中相同光强下,人工遮阴组CO2吸收量低于正常光照组。
(4)光照强度超过1 000后,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此时限制棉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是除光照强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如CO2的浓度、温度、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光合色素含量、酶的含量等。
22.(15分)(2024·江苏泰州高一段考)如图甲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图乙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某植物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E表示过程,X表示物质)。图甲中的X物质是________。图甲中的C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人在跑马拉松等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图甲中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填字母)。
丙酮酸

A、B、C、D
(3)据图丙可知,随着氧浓度的增大,达到图丙中________点对应的氧浓度时,无氧呼吸停止。若图丙表示的器官是某种子,则储存该种子最合适的氧气浓度是图丙中________点对应的浓度,因为此时种子的细胞呼吸总量最低。
C
B
(2)图甲中,A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所以产物X是丙酮酸;图甲中的C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②(线粒体基质)。人在跑马拉松等运动时除了进行有氧呼吸,还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骨骼肌细胞中发生的图甲中的过程包括A、B、C、D。
(3)图丙中,C点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停止,只进行有氧呼吸;储存种子要使其细胞呼吸达到最低,图丙中的B点CO2释放量最低,有机物分解量最小,细胞呼吸总量最低。
23.(15分)(2024·天津和平区高一上期末)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如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

C3的还原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
(3)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的,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5

载体蛋白和能量(ATP)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1)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参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即图中的②。
(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如果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
(3)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其进入韧皮部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4)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蔗糖后,一部分进入液泡储存起来,另一部分通过韧皮部进入块茎细胞合成淀粉储存起来,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一部分原本要运往块茎的蔗糖会进入液泡,因此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增加。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24.(15分)(2024·河北唐山一中模拟)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图甲中的①~⑤表示发生在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乙中Lx为光照强度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物质和Y物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的进行除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
C3和丙酮酸 
ATP和酶 
(2)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黄瓜幼苗固定的CO2可能来自__________(填“呼吸作用”“外界环境”或“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
呼吸作用
(3)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D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
在CO2充足的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较C点更强,光合速率更大,而呼吸速率相同,因而D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4)研究发现,适当遮光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发现的真实性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1)分析图甲,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确定过程②为C3的还原,该过程需要NADPH、ATP和酶等条件,X物质为C3;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Y物质为丙酮酸。
(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全部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3)分析图乙可知:BC段曲线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光照强度增大可使曲线上升,所以此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D点与C点相比,CO2浓度相同,但D点的光照强度高于C点,由此说明在CO2充足的情况下,由于D点光照强度更强,因此其光合速率也更大,又因为两者的呼吸速率相同,因而D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4)验证适当遮光可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来分别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