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 1页,共 4 页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2 月
地理试题
第 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 900 米。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 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 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
A. 暖干 B. 暖湿 C. 冷干 D. 冷湿
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
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 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 千米/时。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4.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5.正午前后(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左图为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右图为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图。读图,完成 下列题目。
6.该日气象站( )
A. 以西北风为主 B. 以东南风为主
C. 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 D. 白天为西北风,夜晚为东南风
7.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 )
A. 受天池影响, 山风较谷风快 B. 受河谷地形影响, 山风较谷风快 C. 受积雪冰川影响, 山风较谷风快 D. 受昼夜长短影响, 山风较谷风快 8.下列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 B. 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
C. 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 日落前后 D. 山风转谷风时, 当地气温显著下降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 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 11~12 时,比冬半年提 前两个小时左右。 图 1 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图 2 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9.博斯腾湖湖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若图示农业区大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则最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B.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C. 湖风、陆风都增强 D. 湖风、陆风都减弱
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递减率大约为 0.6℃/100m。但在一定条 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垂直递减率小于 0.6℃/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时近地面大气较稳定,近地面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大气物理状态垂直分布情况,近地面一 定高度范围内出现逆温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可能是因为 ()
A. 阴雨天气,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B. 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
C. 下沉气流势力强大 D. 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12.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如 下图示意某湖泊某日 6~14 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 )
A. 陆风转湖风 8:30~9:30 B. 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 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 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14.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 湖陆的热力差异 B. 湖陆的湿度差异 C. 湖陆的海拔差异 D. 湖陆的面积差异
热浪通常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会 出现更大的风险。下图示意上海市2016—2017 年 7 月城、郊在热浪和非热浪期间的2 米气温(离地 2 米高度的气温)
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表示该月非热浪期间上海市郊区 2 米气温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热浪期间,上海 ()
高一地理试题卷
A. 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减弱 B. 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增强
C. 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增强 D. 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减弱
有些大城市,遇到暴雨时,雨水很容易汇集在道路上或其他低洼的地方,形成地表积淹水。下图显示 2020 年 8 月某 日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城区两个监测点地表积淹水短时流量监测数据统计。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7.据图中数据可推断( )
A. 该城市可能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时节 B. 甲监测点附近地表下渗率比乙监测点附近高
C. 地表短时流量与降水量变化完全同步 D. 该城市当日午后的暑热程度有所减轻
18.图中监测数据最大的用处是( )
A. 分析大气湿度状况,评估环境质量 B. 估算雨水可回收量,增加工业用水
C. 提供实时气象预报,保障市民出行 D. 监测流量变化,做好防洪防涝准备
左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 ”,右图为“沿 30 °N 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 和盐度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乙两海域盐度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 降水 B. 温度 C. 洋流 D. 径流
20.与乙海域相比, 甲海域冬季表、底层海水温度更低并且差异更小,原因可能是 ( )
①甲处海水较浅,冬季受陆地影响大,海水温度较低
②甲处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海水温度较低
③甲处海域更封闭,流动性差,与外海热量交换少,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④甲处沿岸有洋流经过,海水热量上下交换,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第 2页,共 4 页
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 3页,共 4 页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 Q1 、壤中流 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 Q3 .三种径流成分 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 口。如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 成下列题目。
21.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
A. T1 B. T2 C. T3 D. T4
22.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
A. Q1 减少,Q2 增加 B. Q1 增加,Q2 减少 C. Q2 减少,Q3 增加 D. Q2 增加,Q3 减少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 2 000 毫米 B. 约为 2 000 毫米 C. 约为 210 毫米 D. 远小于 210 毫米
2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2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屑,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屑和灰烬显示的空气流动线路。 实验现象:纸屑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回到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实验分析:
(1)在下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纸屑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温度差→ →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纸屑点燃前不同高度的等压面,请用实线画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低压处等压面 弯曲,高压处等压面 弯
曲。
(3)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上图 A 、B 、C 、D 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由此可总结出不
同海拔的气压分布规律是 。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去青海省研学旅行的马老师观察到两个现象:
现象 1:海西州德令哈市在海拔 3000 米,常年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建设了全球海拔最高,极端温度最低的大型商业 化光热电站。
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 4页,共 4 页
现象 2:近年来,海西州充分利用“ 阳光温室 ”种植蔬菜瓜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 图 1 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图 2 为多层覆盖温室示意图。
(1)据图 1 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
(2)简述德令哈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说明海西州多层覆盖温室在保温方面的优势。
28.“纽约等繁华都市一夜之间被冰封,彻骨严寒令人绝望…… ”电影《后天》讲述的故事虽是虚构,但绝非无稽之 谈。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会突然坠入严寒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追寻历史
有研究显示,1.35 万年前古印第安人在美洲北部创造的克洛维斯文明,于 1.29 万年前后神秘消失。与此同时, 该区域的长毛猛犸象、剑齿虎等大型哺乳动物突然灭绝。有一种假说:仙女木事件是导致该文明消失的原因。 图 1 为格陵兰岛 1.5 万年以来温度变化。
(1)描述图中仙女木事件发生前温度变化的特点。并指出仙女木事件时期,美洲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温度变化做出 的响应。
探究二 洋流功绩
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洋流之一,其流量值约为2×107~4×107 万立方米/秒。 图 2 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图。
(2)说出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惠及的地区,举例说明其对流经地区 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三 冷暖缘何
电影《后天》场景一:在联合国全球变暖研讨会上,J 教授根据热盐环流提出:全球极速暖化使南北极冰迅速融 化,导致高纬海水的盐度大大降低,密度减小……北半球温带的温暖气候将不复存在。
热盐环流是依靠海水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如图3)。北大西洋暖流流向高纬度地区的过程中不断蒸发, 其盐度升高,温度降低,密度增大。正常情况下,其在格陵兰岛附近成为冷重海水,下沉入深海,再向南到低纬地 区上升(如图 4)。
电影《后天》场景二:地处热带的印度下起大雪……高纬海区海温浮标显示气温骤降……直升机在苏格兰因油 箱冻结坠落、救援队员在舱门开启瞬间被冰冻……东京遭受到罕见的冰雹袭击……洛杉矶被巨龙卷的侵袭……纽约 上空鸟类成群向南方逃亡、随后城市被大水淹没、被暴风雪包围……
(3)阅读材料,尝试运用热盐环流解释 J 教授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观点,并指出影片中为该观点提供哪些佐证。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同学暑假在宁夏中卫研学旅行期间看到当地农田表层常常铺盖一层 10~15cm 厚的砂石层。小明同学通过农 民了解到,这是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方式——砂田。砂 田种植的作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下图为当地砂田种植的西瓜,下表为小明通过互联网查到的当地裸田和砂田多 年平均蒸发量、4 月末种植前裸田和砂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
土壤深度(cm) 裸田土壤含水量(%) 砂田土壤含水量(%) 裸田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砂田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0 7.2 12.5 50.2 38.3
20 11.1 13.7
30 13.2 15.8
40 14.0 16.2
(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分下渗的影响。
(2)指出砂石覆盖层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3)比较 4 月末当地裸田和农田土壤含水量差异,归纳农田增加砂石覆盖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环节。2024—2025 太原市实验中学校 12 月月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D B D C B D D B A B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D B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1)如下图。
大气上升或下降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2)如下图。
向下 向上
(3)B>A>D>C 同一气压柱中,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27. (1)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大致东南贫乏(少),西北丰富(多);青藏高原
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多层覆盖膜会减弱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8. (1)气温的快速上升,大陆冰川扩展,海平面下降,耐寒植物分布广,许多大型哺乳
动物灭绝,冻土广布。
{#{QQABLQKEggioQAAAABhCEwEwCgKQkhACCYgGgAAAMAIBiRFABAA=}#}
(2)美洲东部、欧洲西部。北大西洋暖流在北美东部 (欧洲西部)海域与寒流交汇,形成渔
场;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欧洲西部形成了温暖的海洋性气候。
(3)解释:全球极速暖化致使极冰融化,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骤降,海水下沉受
阻,热盐环流减弱;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暖流流经的北美东部、欧洲西部等地气候转冷,北
半球温带的温暖气候不复存在。
佐证:高纬海区海温浮标显示气温骤降,直升机在苏格兰因油箱冻结坠落、救援队员在
舱门开启瞬间被冰冻。
29. (1)空隙大,渗透性好;增加地表粗糙度,阻滞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量。
(2)减少水分蒸发,可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农田土壤。
(3)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或裸田含水量低于砂田)。
影响的环节:地表径流、下渗、蒸发、地下径流。
{#{QQABLQKEggioQAAAABhCEwEwCgKQkhACCYgGgAAAMAIBi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