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质检练习(三)
(范围:第二单元第二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海葵被称之为“海中之花”。海葵属于( )
A.软体动物 B.刺胞动物 C.节肢动物 D.扁形动物
2.珊瑚虫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刺细胞排出 B.由肛门排出 C.由咽排出 D.由口排出
3.下列哪项是水螅和绦虫的共同特征:(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体表有刺细胞
4.下列动物中,体型的对称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海蜇 B.涡虫 C.蚯蚓 D.蛔虫
5.秀丽隐杆线虫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线虫动物,对其相关研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动物与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吸虫 B.涡虫 C.沙蚕 D.蛔虫
6.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7.仙女虫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周围有刚毛辅助运动,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据此分析仙女虫属于( )
A.扁形动物 B.线虫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8.小蚯蚓问妈妈:“我爸爸哪儿去了?”蚯蚓妈妈回答说:“跟渔夫去钓鱼了。”这一笑话中蕴藏的蚯蚓对人类的有益行为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分解生活垃圾 C.使土壤疏松 D.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9.小华用吸管弯曲部分表示某类动物的身体分节(如图所示),下列哪种动物具有此特点:( )
A.涡虫 B.蛲虫 C.钩虫 D.蛭
10.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靠( )
A.口 B.角质层 C.体壁 D.肠壁
11.你认识马陆吗?它生活在潮湿地方,以枯枝落叶为食,身体黝黑光亮,由头和躯干两部分构成,多足但运动缓慢,头部有触角一对,分节,根据描述,可判断马陆属于哪类动物?(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昆虫 D.线虫动物
12.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
A.蚊子 B.蜈蚣 C.虾 D.蜘蛛
13.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贝壳可以做中药,它属于哪种动物?(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14.下列美食的食材属于棘皮动物的是( )
A.清蒸海胆 B.姜葱炒蟹 C.酸菜鲈鱼 D.粉丝蒸扇贝
15.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蝴蝶 B.蜜蜂 C.鳖 D.蜗牛
16.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棘皮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17.“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 D.所有鱼鳍的共同协调配合
18.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
A.海蜇 B.甲鱼 C.鲸鱼 D.黄鳝
19.小亮陪妈妈去市场买鱼,给妈妈普及了下列关于鱼的知识,其中合理的是( )
A.海鱼刺少,体内没有脊柱 B.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鲤鱼
C.鱼用口吞水,水从口出来 D.鱼大多呈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
20.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光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
A.侧线在起作用 B.视觉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嗅觉在起作用
21.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B.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C.前肢发达,适合跳跃 D.后肢趾间有蹼,适合划水
22.选取三只相似的青蛙,在甲青蛙皮肤表面涂抹一层厚约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凡士林不透气)在乙青蛙身体一侧皮肤表面涂上一层厚约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丙不做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其口腔张合速度,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都有可能
23.2023年9月9日至11日,由于暴雨导致茂南区一鳄鱼养殖场围墙倒塌,71条暹罗鳄出逃,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下列关于暹罗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B.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
C.头不能灵活转动 D.卵表面有坚韧卵壳
24.鸟没有储存尿液的膀胱,这有利于鸟的飞行,下列选项中也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长骨中空 C.前肢变成翼 D.胸肌发达
25.鸟的下列结构中与“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含义不符的是( )
A.体内有气囊 B.胸肌发达 C.体表被羽 D.有角质喙
26.除哪项外,下列特征是只有在鸟类身上才能找到的( )
A.体温恒定 B.有喙无齿 C.双重呼吸 D.体表覆羽
27.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气管 B.肺 C.气囊 D.肺和气囊
28.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 B.保护 C.防御 D.伪装
29.如图为两种哺乳动物的牙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狼的牙齿 B.①是门齿,可撕裂食物
C.③是犬齿,人类也有此牙齿 D.牙齿的分化对食物的消化没有影响
30.为了保护陷入濒危的古老哺乳动物穿山甲,国家将其列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一个物种,穿山甲灭绝后还可挽回 B.穿山甲与乌龟相似,在陆地产卵
C.再也不能开发和利用穿山甲资源 D.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每小题1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青铜器上的各种精美动物纹饰。请回答:
(1)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2分)。
(2)鱼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______,用______呼吸,鹿生活在陆地上,用______呼吸。
(3)蟾蜍属于______动物,蛇属于______动物,从生殖发育方面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______,不同点是______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3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食物的质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蜜浆的质量,约为自身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g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g肉。雀形类的鸟吃进体内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约1.5h后排出体外。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约0.5h后排出体外。
资料二:洞熊是一种体型巨大的史前动物,体宽可达1.7米,身长可达3.5米,它和熊猫、棕熊属于哺乳动物。科学研究发现,洞熊拥有强壮的颌骨;牙齿大而平,居住地周围只生长集的植被。这一切都表明洞熊是草食动物,而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正是洞熊在两万八千年前灭绝的原因。当时,气温急剧下降,植被大面积枯萎,使洞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相比之下,棕熊的食物有水果、蜂蜜、鱼等,丰富的饮食结构使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从而能广泛分布。
(1)资料一说明鸟类的食量______,消化食物的速度______,这些特点对飞行的意义是______(合理即可)。鸟的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对飞行的意义是______。
(2)洞熊和熊猫、棕熊同属于哺乳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______;出生后,雌性用______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从而提高了后代的______。
(3)“洞熊拥有强壮的颌骨,牙齿大而平”,大而平的牙齿指的是______,该牙齿的功能是______食物。
(4)洞熊灭绝,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广泛的原因是______(合理即可)。
33.用清水清洗能否有效去除蔬果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淡盐水是否比清水更能去除微生物?请完成相关探究。
步骤①:配制4组培养基,进行甲处理后,冷却备用。
步骤②:对4组培养基按如表进行处理。
组别 A B C D
处理方法 不作处理 从同一串小番茄中摘下一颗,在培养基表面轻按,并及时盖上盖子。 从同一串小番茄中摘下一颗,用清水彻底清洗后,用无菌棉擦干,在培养基表面轻按,并及时盖上盖子。 从同一串小番茄中摘下一颗,用淡盐水彻底清洗后,用无菌棉擦干,在培养基表面轻按,并及时盖上盖子。
步骤③:将四组培养基进行乙处理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数。
(1)步骤①中的甲处理是指______;步骤②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将小番茄在培养基上轻按的目的是______;C、D组用无菌棉的目的是______;步骤③中的乙处理是______。
(2)若培养基上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则是______菌落。
(3)若A组没有菌落,C组菌落数比B组少,则可得出结论:______;
若D组菌落数比C组少,则可得出结论:______。
(4)这个探究实验对你的启示是:______(2分,合理即可)。
34.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转变到群居型,群居型的颜色较鲜艳,而散居型蝗虫呈现出均匀的绿色。如图是相关的实验数据。
(1)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而属于______动物,体表覆盖______,起______和______的作用,但该结构会限制蝗虫的生长,因此蝗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______。
(2)宋代欧阳修称蝗虫“口含锋刃疾风雨”,这反映出蝗虫可以利用______摄食。
(3)根据两种类型蝗虫的体色分析,______型蝗虫更容易被吃掉,但分析图甲中的实验数据,______型蝗虫更容易被吃掉。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如图乙),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______(填字母)物质。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可减少鸟类的捕食并且在蝗虫防御中起到嗅觉信号的作用。
(4)明朝诗人郭敦描述蝗灾发生时的情景:“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蝗灾会降低农作物产量,请写出一条防治蝗灾的措施______(合理即可)。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质检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5 BDBAD 6-10 BCDDC 11-15 BABAC
16-20 DCDDA 21-25 CACBD 26-30 ABA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1)蝉 鸟、鹿(2分)
(2)鳞片 鳃 肺
(3)两栖 爬行 卵生 蛇
32.(1)大 快 提供足够多能量,增加动力(合理即可) 减轻体重
(2)胎生 乳汁 成活率
(3)臼齿 磨碎
(4)洞熊食物单一,棕熊食物丰富,适应环境能力强(合理即可)
33.(1)高温灭菌 作对照 接种 避免杂菌污染 恒温培养
(2)细菌
(3)用清水清洗能有效去除蔬果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
淡盐水比清水更能去除微生物。
(4)蔬菜水果食用之前可用淡盐水清洗(2分,合理即可)
34.(1)节肢 外骨骼 保护 防止水分蒸发 蜕皮
(2)口器
(3)群居 散居 d
(4)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