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课件(共24张PPT)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课件(共24张PPT)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习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2. 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3. 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新课导入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生物的灭绝是进化中的自然过程,每个物种都有其寿命。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万~1000万年。但是,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7~20世纪全球鸟类和哺乳类物种灭绝的数量
观察思考: 观察下图,归纳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
酸雨导致树木死亡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偷猎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
城市化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破坏
外来物种严重影响本土生物的生长
1.森林大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
2.造成一些动植物物种濒危或灭绝的因素有哪些
3.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
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过度采伐和乱捕滥杀,生存环境片段化或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农业、牧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等。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恶化,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旅游、采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进行掠夺式开发,是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丧失。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不断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乱采滥伐
乱捕滥杀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人类的掠夺行为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阳光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或灭绝。
亚洲鲤鱼入侵美国密西西比河
缅甸蟒入侵美国佛罗里达州
灰松鼠入侵英国
野葛入侵美国南部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分析讨论: 阅读材料,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一
朱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世珍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环境恶化等原因,朱鹮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难见朱鹮的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为了加强对朱鹮的保护,从1983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先后建立了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和救护饲养中心,并于1986年在北京动物园建立了朱鹮养殖中心。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朱鹮成功。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建立朱鹮野外栖息地2处,人工繁育基地6处,朱鹮的个体数量增至2000多只,其中野外个体数量突破1000只。
资料二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一些水塘、沼泽等湿地区域。由于鳄肉可食,鳄皮可制成皮革,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是人们猎捕的对象;加之近年来长江流域的低海拔湿地几乎完全丧失,致使扬子鳄的数量急剧减少。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仅为150只左右,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了挽救这一濒危物种,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扬子鳄的法定保护和人工圈养。目前,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繁育的扬子鳄已达10 000余只,每年可繁育幼鳄1500余只。
1.造成朱鹮和扬子鳄濒危的原因有哪些 为拯救朱鹮和扬子鳄,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对栖息地已不复存在的濒危野生生物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才能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
人类的过度捕杀,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劣和缩小等;设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建立繁殖研究中心等。
迁出原地,人工圈养,建立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繁育等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保护措施
[ 就地保护 ]
在野生动物原来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天然储存库";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是"活的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自然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地方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国共有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资源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麋鹿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迁徙猛禽
[ 迁地保护 ]
人们还把某些极度濒危、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实行迁地保护。
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动物园
植物园
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
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保障作用
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既可为人类造福,又能保持生物生存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巩固提高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全世界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 B.“活化石”生物的死亡
C.生物繁殖速率下降 D.生物的适应性下降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B、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C、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D、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保护,就是要禁止一切开发利用
A
D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 科学研究
B
4.三峡大坝建成并完成最高水位的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
A. 对这些生物进行易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D.制定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B
5.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进井外来物种一定能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
B.生物资源可再生,因此可以随意开发利用
C.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全面禁止生物资源的开发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
6.《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能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
(2)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
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3)"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变差
基因
建立自然保护区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