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A.长→短→长 B.短→长→短 C.低→高→低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3.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A.15天半 B.29天半 C.60天半4.下面三幅图中,( )的影子方向是正确的。A. B. C.5.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先用事实验证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遥感技术的应用 C.张衡6.月相的形状各异,农历十五的月相被称为( )。A.满月 B.残月 C.新月7.海陆分布正确的是( )。A.地球上陆地主要分八个大洲B.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C.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8.古代中国人可能认为( )。A.地球是蔚蓝色的球体B.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C.天圆地方9.四大洋中,( )的面积最小。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10.地球的形状是( )。A.球体 B.椭球体 C.接近正圆,表面不平的球体11.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A.一个星期 B.10天 C.29天半12.下列关于月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月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土地B.月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C.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二、填空题13.我们生活在( )洲,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洋、最小的洲是( )洲。14.航海家( )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 )的观点。15.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七个大洲,分别是( )、欧洲、( )、南美洲、北美洲、( )和( )。我们生活在( )洲。16.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会产生( )。17.从太空中看去,地球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分布而组成的。据科学家分析,蓝色的是( ),绿色和浅黄色的是( )。三、判断题18.早晨,旗杆的影子指向北方。( )19.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是: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0.正午时,影子的长度最短。( )21.各大洋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22.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的星球。( )23.十六世纪,首次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郑和。( )四、连线题24.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月相名称 日期上弦月 农历十九凸月 农历十五蛾眉月 农历初八满月 农历初四五、简答题25.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哪几个?26.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月球环形山的哪些知识?27.利用地球仪怎样去确定海陆山河的分布?28.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六、综合题29.科学探究室。(1)上图物品的名称是 ,它是古代重要的 工具,它由 和 组成。(2)一天之内,随着天空中太阳的 变化, 的影子也会不断地转动,从而指向不同的刻度,这样就可以读取 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A A A B C B C题号 11 12答案 C C1.A【详解】要是物体站着不动,太阳东升西落这种情况,其规律是影子先由长变短,由淡变清晰,到正午时分,影子在物体底部,且最清晰,过了午后,影子渐渐的由短变长,由清晰变模糊,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2.B【详解】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七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所以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3.B【详解】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9天半,所以B符合题意。4.A【详解】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变化。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符合这一特点的图片是A,B和C物体影子的方向都在太阳一侧,是错误的。5.A【详解】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6.A【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初一、初二的月相是新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蛾眉月,初八、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二、十三的月相是凸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十八、十九的月相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是残月。7.B【详解】地球上陆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海洋占71%,陆地占29%,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8.C【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代中国人可能认为“天圆地方”,这是活动范围限制导致的。故选C。9.B【详解】地球上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北冰洋是最小的。10.C【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测量的越来越准确。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11.C【详解】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9天半,所以C符合题意。12.C【详解】A.月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土地,说法错误,月球表面全是坑坑洼洼。B.月球是一个发光的球体,说法错误,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看起来明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线。C.月球本身不会发光,说法正确。13. 亚 太平 大洋【详解】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我们生活在亚洲,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洲是大洋洲。14. 麦哲伦 球体【详解】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路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他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15.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亚【详解】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6. 恒星 影子【详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会产生影子。17. 海洋 陆地【详解】地球属于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从太空中看去,地球表面的颜色大致是由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分布而组成的。据科学家分析,蓝色的是海洋,绿色和浅黄色的是陆地。18.×【详解】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影子指向西方,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逐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所以早晨,旗杆的影子指向西方。19.√【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和深浅不一。20.√【详解】阳光物体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低有关,太阳越高,物体的影子越短。正午时太阳最高,影子最短。21.×【详解】世界上有四大洋,分别是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四大洋的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所以各大洋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故题干说法错误。22.√【详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致成“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比例,因此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23.×【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人是麦哲伦,十六世纪,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4.【详解】人们把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月相规律:上半月变化规律,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月球的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亮面面积逐渐减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侧。可以根据月相的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25.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详解】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七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6.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详解】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分布上没有规律。27.地球上蓝色部分是海洋,绿色和浅黄色部分是陆地。【详解】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利用地球仪,可以方便了解地球表面多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貌,地球仪上蓝色部分代表海洋71%、黄色部分代表陆地29%.说明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28.早上时,影子向西、最长;由早晨到正午,影子逐渐变短;正午时,影子最短;正午过后,影子又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又变得最长,但向东。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方向是由西向东。【详解】物体的影子总和光线相反,且离光源越远影子越长。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推导出全球各地一年四季正午影子的长短、朝向的变化规律。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29.(1) 日晷 计时 晷针 晷面(2) 投影方向 晷针 时间【详解】(1)由图可知,图上的物品为日晷;日晷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日晷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2)日晷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一天之内,随着天空中太阳的投影方向变化,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也会不断地转动,从而指向不同的刻度,这样就可以读取时间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