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温故知新:回顾哲学相关知识
意识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广义“思维”
狭义“思维”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逻辑与思维》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书主要关注思维方法
本册 主线




总论
分论
运用
总论
第一单元:树立
科学思维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分论
第二单元:遵循
逻辑思维规则
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运用
辩证思维方法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运用
第四单元:提高
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逻辑与思维》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自 主 学 习
阅读教材P2-4,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
1、思维与人、思维的含义、思维方式及意义?
2、思维风格的差异性和思维的共同特征?★★
3、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
(1)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2)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1、人类与思维
广义的思维:意识
意识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狭义的思维:理性认识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狭义思维
2、思维的含义(P3)
含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即理性认识)
3、思维方式及意义(P3)
(1)类型: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思考:以下描述属于哪种思维方式?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战略思维
历史思维
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哲学知识回顾】: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特别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中西方的思维比较:人际关系和时间观念
人类的思维既具有差异性,也有共性特征
1、思维具有个体差异性(P3):
二、思维的特征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1)间接性
(2)概括性
(3)能动性
2、思维具有共同特征
(P4):
①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
②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
③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地判断。
④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
⑥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思考: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人们依据已有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推断出相关新的认识等。这反映出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
(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强调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
①原因
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含义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
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正确、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但是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③作用
(双重性)
④启示:a.多积累知识和经验。 b.加强记忆能力。
2、思维的共同特征 (P4):
人们每天都要与一个一个具体商品打交道,如洗衣粉、牙膏、汽车、电脑、鸡蛋、玉米等等。“商品”这个概念,就是在把握了商品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之后形成的。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2)思维具有概括性(舍去现象,把握本质;强调由具体——抽象)
①含义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②作用
凭借思维的概括性,人们才能从千差万别、纷纭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回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谁寓于谁之中?)
2、思维具有共同特征 (P4):
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被解读
出多种含义?
猜猜他(她)是谁?
图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妪的形象。
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同,对被观察的对象的加工会不同,因而形成的认识也会不同。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3)思维具有能动性(双重性)——再加工、再创造
借鉴哲学上的意识
有计划、有目的、主动
含义: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表现: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
思维能动的加工
理性认识
(正确和错误之分)
感性认识材料
2、思维具有共同特征 (P4):
例如: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知识整合】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含义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点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
关键词 见…而知…;通过…推断出…;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概括 、提炼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推理、联想、构思、假设、指导等
侧重 强调推断:由已知推未知,由感性到理性 强调总结: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强调加工:意识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注意: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例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
变式:每次看到"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础“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易错训练
发现规律
利用规律去推测
B
B
注意:
1.古人概括谚语属于概括性、今人根据谚语使用谚语属于间接性.
2.间接性强调利用规律去推测,概括性强调发现规律
3、 实践与思维的关系(P4):
(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2)思维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毛泽东
实践
认识
正确的认识
促进
实践
错误的认识
实践
阻碍
反作用于
决定
课堂小结
能动性
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思维的含义
人类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意义
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差异性
思维具有共同性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狭义:理性认识
【易错辨析】
1.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
2.任何思维都同时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
3.思维具有间接性说明思维来源于感性认识( )
4.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5.京剧用脸谱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 )
6.思维的间接性针对来源而言、概括性针对内容而言、能动性针对形成特性而言( )
х
х
х
х


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有些现象如成绩偶有下降进行舍弃。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创造性 D.敏捷性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而是梅。这是思维的
①概括性 ②间接性 ③能动性 ④合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古代没有照相机,当捉拿一个犯人时,只能请画师画出犯人的画像。画师会依据目击者回忆的犯人的体貌特征加以揣摩,画出犯人的画像。因此,很容易出现犯人的画像与其真实样貌差别甚大的情况。这体现出( )
①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②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③人的思维活动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④人的思维活动能够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