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5天快速提分班讲义第十三天 哲学生活原理之辩证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15天快速提分班讲义第十三天 哲学生活原理之辩证关系

资源简介

第十三天 哲学生活原理之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
世界怎么样?
联系,发展,对立统一
联系,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其核心和根本逻辑是对立统一
联系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
1.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
①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VS部分
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功能不同:
整体:主导地位 部分:被支配地位
联系: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整体角度)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部分角度)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性:整体和要素的关系
有序性:层次等级结构,按照顺序和方向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例题一: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 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例题二: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例题三:
前卫生部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五大类食物合理搭配、同类互换构成符合中国居民营养需要的平衡膳食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优化你的膳食结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膳食结构;
要着眼于膳食结构的整体性,摄取全面、充足的营养;
注意个人膳食的有序搭配,形成健康平衡的饮食秩序;
按照同类互换的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个人的饮食结构,以实现食物更大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发展: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为什么新事物可以替代旧事物?
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做好充分的困难准备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区别: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注意防微杜渐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同时要注意坚持适度原则
例题四:
据外媒报道,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强大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A.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要坚持适度原则
例题五:
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例题六:
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后,世界各囯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核能政策;同时,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太阳能和风能虽然极具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目前均存在发展瓶颈,仍非世界能源市场主流。
运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识,说明新事物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以及人类如何对待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道路尽管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既要对新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促使其发展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矛盾:
一,对立统一原理
对立性: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互为前提,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和全面地分析方法。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特殊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特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前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时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四,辩证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立足实践,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五,革命批判精神
对任何事物都从其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去理解
都从其暂时性去理解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
例题七:
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同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例题八:
2011年10月31日,第70亿个人类居民降临地球。
“70亿”的地球是个有些沉重的话题。曾几何时,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从家庭到国家,都渴望着人口的增加,认为人就意味着生存力、发展力。今天世界70亿人口压力的大背景下,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体系负担重、经济增长乏力;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堪重负。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请运用矛盾特殊性的观点,说明你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发达国际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矛盾各不同。
②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矛盾有不同的特点。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主要是人口不足;现在则是人口总量过大,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
总之,要在矛盾普遍性观点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的矛盾,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题九: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歌曲“在 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