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森林水车 教学设计 人音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森林水车 教学设计 人音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聆听《森林水车》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中水车转动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哼唱、分析乐曲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节奏模仿、乐器演奏、音乐创编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森林水车》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理解乐曲所描绘的森林水车的形象。
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哼唱乐曲的主要段落,并能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乐曲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体会乐曲中不同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发展逻辑。
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乐器演奏的协调配合、音乐创编的创意表达等,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沙锤等)、教学卡片、乐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创设)
展示森林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森林的景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森林中,可能会有哪些有趣的声音或事物呢?”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教师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乐曲《森林水车》,并简单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乐曲欣赏
初听全曲
播放《森林水车》乐曲,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和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听完乐曲后,提问学生:“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分段欣赏
再次播放乐曲,按照乐曲的结构(如引子、主题 A、主题 B、展开部、再现部等)分段聆听,每段欣赏后引导学生分析该段的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
例如,在欣赏主题 A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哼唱主题旋律,感受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特点,提问学生:“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像水车在怎样转动?” 让学生通过哼唱和思考,深入理解主题 A 所表现的水车欢快转动的形象。
同样地,在欣赏主题 B 时,分析其与主题 A 的音乐对比,如旋律的变化、节奏的快慢等,引导学生体会主题 B 所描绘的森林中其他元素(如小鸟的歌唱、风吹树叶的声音等)与水车相互呼应的情景。
在欣赏展开部和再现部时,重点讲解音乐的发展变化和回归,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整体复听
第三次播放全曲,让学生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次整体感受乐曲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情感表达。
(三)音乐要素分析
旋律分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的走向、音高的变化等特点。
提问学生:“旋律的起伏是怎样的?这种旋律特点对表现水车的形象有什么帮助?” 让学生通过分析旋律,理解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对旋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节奏分析
播放乐曲的片段,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模仿乐曲的节奏,感受节奏的韵律和特点。
教师介绍乐曲中常见的节奏型(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并引导学生在乐曲中找出这些节奏型,分析它们在表现水车转动和森林氛围中的作用。
例如,快速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可以表现水车转动的快速和灵动,而附点音符则可以增加节奏的韵律感和变化性。
让学生进行节奏创编练习,根据给定的主题(如水车的不同转动速度、森林中的不同声音等),运用所学的节奏型创编一段节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和创作能力。
力度与速度分析
引导学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注意感受乐曲力度(如强、弱、渐强、渐弱等)和速度(如快、慢、渐快、渐慢等)的变化。
提问学生:“在乐曲的哪些地方力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速度的变化又对音乐形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力度和速度是音乐表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可以增强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力度和速度变化对音乐的影响,例如,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奏主题旋律,让学生对比聆听并说出其中的差异。
(四)音乐实践活动
节奏模仿与演奏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沙锤等)。
教师播放乐曲的节奏片段,让学生先模仿节奏进行拍手练习,然后用手中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要求学生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乐器之间的配合。
各小组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节奏演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哼唱与跟唱
带领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先由教师范唱,然后学生跟唱,逐渐熟悉旋律后,让学生独立哼唱。
可以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哼唱练习,即每个学生哼唱一句,依次进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哼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呼吸的控制,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森林水车》的音乐风格和所描绘的场景,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用乐器演奏、歌唱、朗诵等形式来表现他们创编的音乐内容,主题可以是森林中的一次冒险、水车的故事等。
每个小组进行创编展示,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音乐素养。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森林水车》乐曲的欣赏、音乐要素的分析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体验等。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音乐欣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回家后,为《森林水车》乐曲创编一段舞蹈或绘画,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下节课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推荐学生聆听其他描写自然景观或具有故事性的音乐作品,如《动物狂欢节》《四季》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