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肖像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肖像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掌握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结构和特征,能够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美术语言进行简单的肖像绘画创作,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精神气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捕捉人物特征和细节的能力,以及运用美术技巧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肖像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注人性的人文情怀。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术课堂氛围。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肖像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掌握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结构和绘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肖像绘画创作,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精神内涵。难点如何准确地捕捉人物的特征和气质,并通过绘画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避免画面的呆板和模式化。引导学生在肖像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意,同时处理好画面的构图、色彩、明暗等关系,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幅自己的肖像画(可以是自画像照片或手绘作品),并向学生介绍自己:“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这是一幅关于我的肖像画,通过它,你们可以对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你们能从这幅画中看出老师的一些特点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教师形象,如发型、五官、表情等。教师接着提问:“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人,让你印象深刻,想要用画笔把他(她)画下来呢?”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人物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肖像艺术。(二)新授肖像艺术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肖像艺术作品,如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国古代的《簪花仕女图》等,并向学生介绍肖像艺术的定义:肖像艺术是以人物形象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外貌、性格、气质和精神状态等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简要讲述肖像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古代的写实肖像到现代的各种风格流派的演变,让学生了解肖像艺术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肖像艺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人物头部轮廓,并讲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如 “三庭五眼”:从发际线到眉间连线、眉间到鼻底、鼻底到下巴尖的距离大致相等,称为 “三庭”;头部正面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宽度,称为 “五眼”。同时,教师还向学生介绍头部的各个部分,如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以及不同角度下头部的透视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头部比例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观察同桌的头部,并用手比划一下 “三庭五眼” 的位置,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画出不同角度的人物头部草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头部比例的变化规律。(三)作品赏析教师再次展示之前的经典肖像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明暗、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讨论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精神气质的。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达芬奇是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明暗过渡来表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和优雅的气质;在欣赏《簪花仕女图》时,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画家是如何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描绘唐代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和闲适生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小组的赏析结果。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适时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肖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四)教师示范教师选择一位学生作为模特,进行现场肖像绘画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一边画一边向学生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首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头部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比例,确定五官的位置。然后,逐步细化五官的形状,注意眼睛的神态、鼻子的立体感、嘴巴的表情等特征的表现,运用线条的疏密、轻重、长短来体现人物的质感和光影变化。接着,根据画面的需要,适当地添加头发和服饰的细节,注意头发的走向和质感的表现,以及服饰与人物身体的关系和褶皱的处理。最后,对整个画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明暗对比,突出人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展示绘画技巧,还要向学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融入自己对模特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内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大胆尝试,不要害怕犯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信心。(五)学生实践教师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人作为绘画对象,运用所学的肖像绘画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肖像画。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工具,如铅笔、彩铅、水彩、油画棒等。学生开始绘画创作,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示范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对绘画对象的情感和敬意,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创作氛围。(六)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首先,让学生自己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思路、表现方法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其他同学可以从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强调要尊重他人的作品和创意,以鼓励和欣赏为主,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对表现突出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七)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肖像艺术的概念、历史发展、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绘画技巧以及作品赏析和创作方法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强调肖像艺术是一种能够展现人物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肖像艺术,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同时也能够通过欣赏肖像艺术作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人性。五、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绘画工具(铅笔、彩铅、水彩、油画棒、画纸、画板等)、展示墙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了肖像艺术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肖像绘画创作实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如在示范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作品和创意等,营造了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氛围。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作品赏析环节,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在学生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个性化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