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提高防护能力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树立规则意识
3.增强风险意识。
二、做法:
1. 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一、 原因:
知识回顾:
增强安全意识
导入:
如果你流鼻血了,正确的止住鼻血做法是什么?
我们要增强防护意识,学习防护知识,提高防护能力。
2024年秋季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9.2 提高防护能力
请围绕课文主题设计问题,梳理出知识框架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为什么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怎么做
学习目标
1.道德修养:懂得最基本的急救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提高防护能力。
2.法治观念: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3.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增强自我防护的责任。
教学重点: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教学难点: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公共卫生安全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保障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要争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小卫士。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还有哪些做法?
110治安报警、120医疗救护、119火灾报警、122交通事故救助、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
一、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一、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结合上述事件,请你说说提高防护能力有什么好处?从中你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好处:1.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护生命安全。2.减少财产损失。3.在大规模灾害或紧急情况下,可避免恐慌和混乱的蔓延,使救援和恢复工作更有序地开展,维护社会稳定。
2023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房屋20.9万间,因灾死亡失踪691人。
2023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9万起,死亡3.46万人。
公共卫生事件
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判断:以下事件是哪些灾害或事故的征兆?
某地大量鱼儿跃出水面
坡上树木长成刀马状,坡面出现裂缝,坡脚出现隆起,泉水干枯或突然变浑,动物惊恐等异常。
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做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连续下大雨
煤气管漏气
地震
山体滑坡
洪水
煤气爆炸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地震来了,我们怎么防护?
发生火灾,我们怎么防护?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发生踩踏,我们怎么防护?
不慎落入水中,我们怎么防护?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 演练活动。
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2024年6月2日,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溪流时遭遇激流被水冲走。
畅所己见:观看视频,两名驴友横渡溪流时,你认为有哪些做错的地方?从中你能吸取什么经验或教训?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个人防护装备
头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头盔等,
呼吸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眼面部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面罩等,
听力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类
手部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手臂套等,
身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围裙等,
足部防护装备:如防护鞋、安全鞋等,
皮肤防护装备:如护肤用品等,
防坠落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特种防护装备:包括消防头盔、战斗服、消防等。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二、提高防护能力怎么做?
小组讨论:遇到以下情况如何处理?
心肺复苏
异物卡喉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3.学习防护急救知识与技能。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二、做法:
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一、 原因:
知识总结:
提高防护能力
知识检测
1.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一步。遇到下列情况时,做法恰当的是( )
①在拥挤的场合,如上下楼梯时,避开人流
②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意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
③当火灾发生时,通过跳窗、乘坐电梯等方式赶快离开火灾现场
④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溪口、河流等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2.某校开展以“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下列同学们的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当闻到室内有强烈的煤气味时,要打开煤气灶开关,点火检查是否漏气
②上下楼梯时,遵守秩序,不拥挤,不打闹
③遭遇龙卷风时,要向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两侧方向逃离
④骑自行车时,戴耳机听音乐放松心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知识检测
知识检测
3. 【自我保护,健康成长】
某带电梯高层居民楼突然起火,一位独自在家的男孩发现了火情,火势夹着浓烟正向他居住的十六楼窜来……
(1)面对这种险境,他该怎么办?(不少于两个方面)
(2)日常生活中除火灾之外,还可能发生哪些意外?(至少举两例)据此写出其中一例的两种自救自护的方法。
【答案】(1)如:①拨打119电话报警。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关上门阻断火势和浓烟。④大声呼救等。
(2)如:发现家里煤气泄漏:①及时关闭煤气总开关。②打开门窗通风。③呼唤邻居或小区保安帮助。④在安全的地方打电话通知家长,或拨打119电话报警等。
作业布置:
1.背诵知识要点: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怎么提高防护能力。
2.做好本课的作业本。
3.预习下一课,圈划出知识要点。/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9.2 《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设计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道德修养:懂得最基本的急救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提高防护能力。 2.法治观念: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3.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增强自我防护的责任。 教学重点: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教学难点: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过程
步骤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课前三分钟抽背。 做法: 一是老师提前到教室里来,打开课件,让学生面对着知识点自由朗读背诵,此举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进行抽背6个左右,每次抽背的是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猝不及防,给学生压力,就会有背的动力。 三是要求能背诵。不会背诵的给予鼓励,给予希望,会背诵的给予奖励,做好榜样引导。长此以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二:新课导入。 导入: 如果你流鼻血了,正确的止住鼻血做法是什么? 让学生谈谈感想和做法,从而引入课文。我们提高防护能力的意识,学习防护知识,提高防护能 力。
步骤三:正式教学 一、理出课文的知识框架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学习任务学习。 讲解第一目: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1.讲解公共卫生安全内容。 (1)明确概念。公共卫生安全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保障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要争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小卫士。 (2)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还有哪些做法? 110治安报警、120医疗救护、119火灾报警、122交通事故救助、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 2.出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三幅图片,配文说明。 问题:结合上述事件,请你说说提高防护能力有什么好处?从中你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讲解方法:教师引导这些灾害和事故有什么危害,提高防护能力有什么好处?从中有什么经验教训。 好处:1.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护生命安全。2.减少财产损失。3.在大规模灾害或紧急情况下,可避免恐慌和混乱的蔓延,使救援和恢复工作更有序地开展,维护社会稳定。 经验教训: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这里的经验教训也是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讲解第二目,提高防护能力的做法。 讲解第一个做法。 出示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图片,判断:以下事件是哪些灾害或事故的征兆? 图1鱼儿跃出水面,图2坡上树木长成刀马状,坡面出现裂缝,坡脚出现隆起,泉水干枯或突然变浑,动物惊恐等异常。图3,连续下大雨。图4,煤气管漏气。 让学生说,分别是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煤气爆炸。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从而得出经验或教训: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做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讲解第二个做法。 (1)分别出示问题:地震来了,我们怎么防护?发生火灾,我们怎么防护? 不慎落入水中,我们怎么防护?发生踩踏,我们怎么防护? 让学生充分讨论,再出示正确做法。 发生地震如何防护:展示正确的躲避姿势(如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和疏散路线图,配合动画或视频演示。 发生火灾如何防护:讲解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以及寻找安全通道逃生,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不慎落入水中如何防护:一定要保持冷静,屏住呼吸,尽量仰面展平身体,口鼻露出来而呼吸。寻找救生圈、木板等各种可增加浮力的物品,或用自身衣物制作浮具,等待救援。扔掉身上沉重的物品,如果不会游泳也找不到浮具,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发生踩踏事件如何防护:不要逆势而行,不要前倾、低重心,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双手抱头卷起身体侧躺,一起有节奏呼喊“后退”,最好的自救法则是防患于未然。 教师可相应补充其他避险和逃生能力的知识: 洪水避险:说明往高处转移、准备救生器材(如救生衣、救生圈)等要点。 逃生演练的重要性:强调定期参加学校、单位或社区组织的逃生演练,分享演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的好处。 (2)学以致用,播放视频:2024年6月2日,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溪流时遭遇激流被水冲走。 畅所己见:观看视频,两名驴友横渡溪流时,你认为有哪些做错的地方?从中你能吸取什么经验或教训? 知识点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 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3.讲解第3个做法。 过渡语:我们要提高防护能力,需要一些防护装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个人防护装备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1)个人防护装备的一些主要类型: 头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头盔等,用于防止头部受到撞击、挤压和硬物伤害。 呼吸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主要用于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气体、粉尘等的侵害。 眼面部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面罩等,用于防止化学物质飞溅或粉尘对眼睛和面部的伤害。 听力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类,用于防止噪声的过度,减少听力损伤。 手部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手臂套等,能够防止溅射、刺伤等意外伤害。 身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围裙等,用于防止身体受到化学腐蚀或其他有害物质的伤害 足部防护装备:如防护鞋、安全鞋等,用于防止脚部受到坠落物、硬物和化学物质等伤害。 皮肤防护装备:如护肤用品等,用于防止皮肤受到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 防坠落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网等,用于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 特种防护装备:包括消防头盔、战斗服、消防手套等消防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用于特定行业的专业防护装备,如防静电手套、耐酸碱手套、绝缘手套等。 小组讨论:遇到以下情况如何处理? 案例1:异物卡喉。案例2:心肺复苏 海姆立克急救法:当患者能够站立时,施救者应站在患者身后,并用双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施救者一手握拳,将拳头放置在患者腹部正中线离肚脐上方约2厘米处。另一只手握住拳头,然后急速地向内上方冲击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进行,直至异物冲出。 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移除危险物品,避免施救过程中发生意外。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同时,通过一看(看胸部、腹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气流通过)、三感觉(用面颊贴近病人口鼻部,感觉有无呼气气流的吹拂感)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按压与通气的比例。成人的按压与通气的比例是30:2,儿童或婴儿为15:24。 胸外按压。将患者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站在患者一侧,双手叠放,掌根位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利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深度至少5cm,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或双手托颌法,使患者头部后仰,气道畅通。 人工呼吸。在保持气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应超过1秒,见到胸部起伏即可。 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教师还可以简单地说一下止血包扎做法:介绍不同部位出血的包扎方法(如头部包扎、四肢包扎),展示三角巾、绷带等包扎工具的使用。 最后得出结论,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知识总结。 学习提高防护能力的原因: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提高防护能力的做法: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做法:让学生诵读2分钟,抽背学生4位左右,特别是那些平时不被关注的,基础极差的学生,要多叫他们背诵。 知识检测。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此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增强防护能力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短暂的课堂可以学习到实用的防护能力,虽然不能全部掌握,也不能实地操作,但至上有这么个印象,我们要提高防护能力。 本课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如浙江台州石人峡,两驴友横渡溪流被冲走,将对学生的野外探险旅游等教训十分深刻。还有日常的如如何止鼻血、海姆利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介绍,为本课拓展了知识。
附录: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具体案例: 自然灾害方面 地震:在日本,由于地震频发,当地居民非常注重对地震危险的预判能力培养。他们会留意家中或工作场所悬挂的物品是否有异常晃动,如吊灯等。一旦发现吊灯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开始轻微摆动,就会警惕可能即将发生地震,从而提前做好躲避准备,如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此外,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也被视为地震的预兆,例如狗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不停地狂吠,家禽家畜不愿进圈等,有经验的居民会根据这些动物的异常反应来提高对地震危险的预判。 台风:沿海地区的居民在台风季节会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当收到台风即将来袭的通知后,他们会提前检查和加固房屋门窗,清理阳台和窗台的杂物,防止被台风刮落造成伤害。同时,观察天空的云层变化也是一种危险预判方法,如果天空中的云层快速移动且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低,风向也逐渐变得紊乱,这可能预示着台风正在逐渐靠近,居民会据此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储备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安排好避风场所等。 人为灾害方面 火灾:在一些老旧小区,居民们会特别留意楼道内是否堆积了杂物。如果发现楼道被杂物堵塞,他们会意识到这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因为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杂物会阻碍人员疏散,并且容易被引燃,使火势迅速蔓延。此外,闻到电线烧焦的气味也是一种危险信号,这可能意味着电线老化或过载,存在引发火灾的风险,此时居民会及时通知物业或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处理。 交通事故:对于驾驶员来说,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现前方车辆的刹车灯频繁闪烁,或者车辆行驶轨迹不稳定,驾驶员就会预判可能前方发生了突发情况,从而提前减速并保持安全距离。又如,当遇到路口时,即使交通信号灯是绿灯,驾驶员也会注意观察路口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提前做好制动准备,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暴力袭击: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安保人员和普通民众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危险预判能力。安保人员会留意那些行为举止异常的人员,比如穿着与季节不符的厚重衣物、眼神游离、长时间在同一地点徘徊且神情紧张等,这些迹象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安全威胁。普通民众也会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发现有人突然争吵、打斗或者出现一些可疑物品,会及时远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一些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资源: 在线课程平台: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Coursera 专业书籍:《急救手册》、《灾难医学》、《家庭安全与急救指南》。 手机应用程序: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急救 365、安全防护指南。 专业培训机构:当地红十字会、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中心、消防培训机构 政府部门及公益组织网站:国家应急管理部网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