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选必一第三章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一课时刺激皮肤脊髓白质灰质问题探讨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你和朋友们都会感到心怦怦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上升。思考:人体所作出的这类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心跳加快、加强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占优势,使心跳加快(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增加(属于激素调节)坐过山车时人体的反应,有些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有些与激素的调节有关。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对复杂环境的刺激及时作出反应人和高等动物维持机体内各机能间的协调统一思考:体液中有没有其他非激素物质也参与调节活动呢?结论:血液中的 可以调节呼吸运动。【资料1】临床上给患者输氧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原理是什么?CO2不是激素,而是代谢产物,这属于什么调节??【小游戏】挑战憋气1分钟。憋气后呼吸、心跳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血液中CO2含量升高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加快清除CO2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化 学感受器刺激CO2(脑干)(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体液调节的物质激素(主要):如甲状腺激素等非激素: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3)范围: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传送单细胞动物(变形虫和草履虫)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有体液调节吗?有神经调节吗?一、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1.区别比较项目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作用途径 _________ ________反应速度 较缓慢 ______作用范围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 _______ 短暂作用对象 靶细胞、靶器官 _________体液运输反射弧迅速比较长效应器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作用对象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靶细胞、靶器官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反射弧【问题3】体液调节为什么比神经调节作用速度慢呢?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反应速度较缓慢。信号主要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到达效应器,因此反应迅速。①体液调节:②神经调节: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作用对象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靶细胞、靶器官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反射弧【问题4】体液调节为什么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呢?①体液调节:②神经调节:有相应受体的细胞都可以受到有关激素的调控,作用范围较广泛。由反射弧决定,针对效应器,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作用对象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靶细胞、靶器官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反射弧【问题5】体液调节为什么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呢?①体液调节:②神经调节: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作用后会被灭活,但血液中各种激素的活性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也会被分解或移走,作用时间较短暂。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实例1:体温的调节体温:思考:为什么要维持恒定的体温?人的体温维持在 37℃左右。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体温恒定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死亡。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这里主要讨论生理性调节的过程。实例1:体温的调节如图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BC段持续高烧:写出以下三段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关系(>、<、≈)AB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散热量<产热量散热量≈产热量散热量>产热量若产热>散热,则体温______;若产热<散热,则体温______.升高降低当我们生病发高烧时,我们身体的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吗?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量不一定大于散热量,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产热>散热),无论在寒冷还是炎热环境下,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量=散热量。实例1:体温的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散热,体温升高;产热<散热,体温降低。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当我们生病发高烧时,身体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吗?产热量散热量不一定,除非病人体温在持续升高(产热>散热),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实例1:体温的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量散热量2.体温调节的方式行为性调节生理性调节——重要补充——基本方式(本节主要讨论内容)实例1:体温的调节3.维持体温恒定的机制——生理性调节人体热量产热散热代谢产热皮肤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蒸发(汗液的蒸发)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对流(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辐射(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主要来源安静时运动时主要器官主要方式次要途径呼吸、排尿和排便实例1:体温的调节为什么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呢?隔热,减少热量散失皮肤血管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增加皮肤中分布有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皮下脂肪汗腺分泌汗液蒸发散热实例1:体温的调节生活小技巧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婴幼儿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新陈代谢增强,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会偏高,因此需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量体温。实例1:体温的调节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中)冷敏 神经元热敏神经元②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③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实例1:体温的调节假想:一月某天的清晨,气温只有零度,你准备去上学,刚出宿舍门,西北风迎面吹来,这时你会......散热减少,产热增加。最终保持平衡刚进入寒冷环境时,若要维持体温稳定,身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如何变化?实例1:体温的调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刺激垂 体甲状腺反馈反馈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冷觉感受器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增加产热减少散热A.寒冷条件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增添衣物思考: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哪些步骤是神经调节,哪些步骤是体液调节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实例1:体温的调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刺激垂 体甲状腺反馈反馈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冷觉感受器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增添衣物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实例1:体温的调节3.体温调节过程——炎热环境实例1:体温的调节炎热环境中,人体又是如何维持体温稳定呢?请大家结合教材P59相关文字及图解,构建出人在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的模型。实例1:体温的调节炎热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热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传入神经增加散热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减少B.炎热条件大脑皮层产生热觉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说明:作为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的分泌均会增加。实例1:体温的调节 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易混易错:体温调节中的几点提醒 体温调节中的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无论是在炎热条件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 = 散热量。实例1: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高温环境停留过久停留过久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体温降低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体温升高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③破坏内环境稳态;④严重时危及生命;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举行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因冰雹等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现象导致死亡。中暑——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体温调节的特点实例1:体温的调节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2021年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21人死亡,多人受伤。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却被意外无情地剥夺了生命,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温。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失温症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另外一个原因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思考】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p59体温升高:①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有益也有害)②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机体产热量>散热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无大碍)正常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会引起发热。一定限度的发热是有好处的,此时,白细胞增多,肝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率加快...这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如果是温度过高,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 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 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热量的散失。正确认识发烧实例1:体温的调节【归纳总结】将小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酶活性和皮肤血流量发生的变化分别是:小鼠: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青蛙: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增加不变减少减少降低减少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实例1:体温的调节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2.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散热量会减少(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调节方式( )5.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 )易错辨析×√×××产生冷觉部位是大脑皮层散热量会增加通过增加散热神经—体液调节达标训练 1.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B.导致热射病病人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C.热射病病人的排汗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热射病病人体温过高,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热射病患者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热射病患者体温可以超过40 ℃,人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因此患者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2.某同学从温暖的教室里走到寒冷的室外,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血管收缩,在室外的散热速率大于室内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D.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寒冷时,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强产热正常机体内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机体的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对稳定的结果达标训练 3.(2024·浙江·高考真题)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达标训练 题后悟道·归纳体温调节的六个易错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