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丨实验探究题常见考法(素材 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丨实验探究题常见考法(素材 提纲)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科学丨实验探究常见考法
目录
1、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1)种子:籽粒饱满。
植物:同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
动物:健康状况、性别、年龄基本相同。
(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
2、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1)对照原则:设置对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2)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量相同。
(3)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量为唯一变量,其他量控制相同。
(4)平行重复原则:实验的对象(样本)尽量多一些。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多次实验的目的
(1)为了得到一个结论: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为了得到一个数据: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提出问题:研究对象与变化因素是否有关呢?(疑问句)
(1)……和……是否有关?
(2)……因素对……的影响?
5、建立猜想或假设【表述格式(注意“可能”两字)】
(1)……可能受……的影响。
(2)……可能和……有关。
6、实验结论
(1)在.......相同时,........怎样........怎样。【相同因素条件下,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有关时,应具体写出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相同因素条件下,研究对象和变化因素存在何种规律。
7、实验方案的评价(不足之处)
(1)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缺少对照实验。
(2)没有遵循等量原则? 答案:每次实验应加入等量的试剂。
(3)实验样本选择1个而不是多个?
答案:样品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规律。
(4)实验次数只有一次,没有重复实验?
答案: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规律。
(5)对比实验中有两个变量?
答案:存在两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6)实验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实验数据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课标实验1 刻度尺的结构和使用
思考1: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思考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进行测量?
思考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实验目的 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以及铅笔的长度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铅笔、科学课本、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厚木尺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2)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以及量程和分度值; 刻度尺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学生用直尺0~20厘米1毫米厚木尺0~50厘米1毫米
(3)放置刻度尺进行测量; (4)读数; (5)记录测量值; 测量物体估计长度/厘米测量结果/厘米科学课本2018.51铅笔1517.53
事实证据
常见考法 (1)如何选择刻度尺的量程?
根据待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进行测量?
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如何准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5)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磨损或被污染,如何处理?
从清晰的整刻度处开始测量,读取的数值减去起始刻度值后方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6)若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应如何放置?
厚刻度尺应垂直放置,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7)刻度尺热胀冷缩会导致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①由于刻度尺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块(假设物块长度不受温度影响),则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②若刻度尺的热胀冷缩程度大于被测物体的热胀冷缩程度,则用同一把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块,则低温时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课标实验2 量筒的量取
思考1:如何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思考2: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思考3:如何正确读取体积?
实验目的 量取80mL水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水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量筒; (2)先将液体沿略倾斜的量筒壁缓缓注入,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将量筒竖直平稳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4)读数; (5)记录读数,并标明单位;
事实证据
常见考法 (1)如何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2)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将液体沿略倾斜的量筒壁缓缓注入至接近所需体积刻度线处,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的量。
(3)如何正确读取体积?
①先要将量筒竖直平稳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数; ③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如何准确记录体积?
测量值=读数+单位,量筒一般不估读。
(5)若读数时视线未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会导致什么结果?
①若俯视读数,则测量结果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②若仰视读数,则测量结果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6)如何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②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 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 ③计算待测小石块的体积V=V2-V1; ④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烧杯中,整理好仪器。
(7)如何用量筒测量软木塞的体积?
①将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②将铁块用细线系好后恰好浸没在适量的水中,记下液面读数V1; ③用细线将铁块与软木塞捆绑,并使其全部浸没,记下液面读数V2; ④计算待测软木塞的体积V=V2-V1; ⑤取出软木塞和铁块放回原处,整理好仪器。
课标实验3 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1:如何调整显微镜视野的亮暗?
思考2:如何找到清晰的物像?
思考3:如何将要观察的对象移至视野中心?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显微镜、“上”字载玻片、铅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取镜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①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 (4)调距:先粗后细,先降后升,先低后高。 (5)观察目镜,记下目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观察物镜,记下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事实证据
常见考法 (1)如何调整显微镜视野的亮暗?
若视野较暗,则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调节反光镜,使凹面镜朝上,再调节角度,直到视野亮度适中。反之,则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2)如何找到清晰的物像?
先用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让物镜靠近载玻片,避免碰到载玻片。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最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目镜和物镜分别有何特点?
①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②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4)如何将要观察的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由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倒像(上下相反,左右颠倒),所以若要观察的对象在视野的右上方,则需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直至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即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明暗如何变化?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6)如何将图甲视野转换成图乙视野?
首先将载玻片向左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较长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变亮,最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7)若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如何找出污点位置?
可依次移动玻片、转动物镜及目镜找出污点所在的位置。无需转动反光镜。
课标实验4 临时装片的制作
思考1:在视野中看到的黑色圆圈是什么,怎么造成的?
思考2:为何视野中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较模糊?
思考3:为何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而非清水?
实验目的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烧杯、纱布、镊子、美工刀、吸水纸、清水、洋葱、碘液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解剖刀将洋葱片切成0.5cm×0.5cm的小块,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4)展:将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6)染:在盖玻片一侧滴几滴红墨水或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7)观: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
事实证据
实验目的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烧杯、纱布、镊子、美工刀、吸水纸、清水、洋葱、碘液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3)刮: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轻地刮几下。 (4)涂:把牙签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均匀涂在生理盐水中。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6)染:在盖玻片一侧滴几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7)观: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
事实证据
常见考法 (1)在视野中看到的黑色圆圈是什么,怎么造成的,如何避免?
黑色的圆圈是气泡,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2)为何视野中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楚,另一部分较模糊?
标本厚薄不均或者有部分重叠导致的。想清晰地看到一个个洋葱表皮细胞,被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有何异同?
比较项目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不 同 点所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取材方法用镊子从鳞片内表皮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轻轻刮取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用镊子将薄膜展平把牙签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均匀涂在生理盐水中染色红墨水或碘液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相同点擦净玻片、盖盖玻片、滴加染液后用吸水纸吸水
(4)为何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滴0.9%生理盐水而非清水?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滴加清水的话,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就会吸水膨大变形甚至涨破。而动物细胞液的浓度与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吸水涨破,需滴加0.9%生理盐水。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不易变形,因此只需滴清水即可。
(5)观察临时装片时,要想看清楚细胞膜等结构,应怎样调节显微镜?
要想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等结构,显微镜的视野亮度需暗一些,可以将光圈调小和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6)若视野中观察到某植物细胞内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若视野中的观察到某植物细胞内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上方,移动的方向为逆时针。
课标实验 5 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思考 1 :小孔成像中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到?
思考 2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思考 3 :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小孔成像中,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假设 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发光二极管、纸板、硬纸片、半透明塑料板、光具座、刻度尺。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接在纸板上,用小刀在硬纸片上刻出 各种不同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小孔大小约为 1cm; ②将“F”字样纸板、带圆形小孔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板依次置于 光具座的 A 、B 、C 位置,观察塑料板上像的形状; ③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和像距,并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将数据记 录在表中; ④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改变塑料板到小孔的距离, 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物距、像距和像高; ⑤保持塑料板、小孔位置不变,改变“F”字样纸板到小孔的距离, 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物距、像距和像高; ⑥换用带有其他形状小孔的纸片,重复第②~⑤的操作。
事实证据 ①塑料板上承接到的像相比于物体来说,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实像; ②使用各种形状的小孔时,像的形状都不变,均为; ③像距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④物距不变时,塑料板(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实验结论 小孔成像成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取决于 物体的形状;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 大,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常见考法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光的直线传播。
(2)能否用“A”、“B”、“H”、“T”等字样的纸板进行实验?
不能,这些字母是上下或者左右对称的,无法研究像的特点。
(3)半透明塑料板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半透明塑料板充当光屏的角色,用来承接所成的像。
(4)使用光具座探究小孔成像特点有哪些优势?
①方便读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②方便改变物距和像距。
(5)探究物距和像距对像的大小的影响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控制变量。
(6)如何探究小孔的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
要探究小孔的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应保持小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小孔的大小, 可选用三角形的小孔,并用另一硬纸片把小孔遮去部分,观察所成像的特点。
(7)现在,你能解释“树叶的缝隙明明是各种形状的,而地上太阳的光斑都是 圆形的”这一现象吗?
太阳到缝隙间的距离很大,此时树叶的缝隙都可以看成是小孔,地上的光斑是 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因此都是圆形的,而与缝隙的形状无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