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复习题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复习题二(无答案)

资源简介

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期八年级期末生物复习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动物的类群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螅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 B.缢蛏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
C.虾和蟹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 D.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都有鳞片覆盖
2.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是
①鲸鱼—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肺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 ⑥蝗虫—气门 ⑦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⑦
3.如图是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鸟的前肢演化成翼,适于飞行 B.鸟的[①]两侧则有发达的胸肌
C.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D.从鸟的[③]气囊流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弓鱼术”就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绑法,把鱼绑成“弓”字的形状,这么做能让鱼儿离开水,还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能祛除鱼身上的腥味,食用起来味道更鲜美,捆绑后的鱼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鱼离开水之后会死的原因是鳃丝相互黏结,与空气接触面积小
B.把鱼绑成弓形,目的是让鱼鳃张开,使鳃丝接触空气,从而使鱼获得氧气
C.鱼被绑成弓形后不能动弹,耗氧量增加
D.鱼被绑成弓形后不能动弹,避免蹦跳损伤致死或鱼胆破裂而昧苦
5.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下列与“狼孩”实例不相符的是
A.环境因素对人的学习行为的形成有影响,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B.“狼孩”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所以难以形成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没有学会说一句话,是因为“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
D.如果错过了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很难补偿
6.“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扇贝具有两片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
B.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保护身体,减少水分散失
C.鲫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
D.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7.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软体动物大多生有贝壳,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线形动物蚯蚓能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
C.带鱼、中华鲟、墨鱼、鲍鱼、鳝鱼、海马、鲸鱼,它们都属于鱼类
D.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8.下列对诗词中的动物叙述不准确的是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可在水中游泳,也可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靠鳍协调运动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是环节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9.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科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胎生、哺乳、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C.熊猫体表被毛,使其能维持恒定体温,从而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
10.关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扁形动物在肠内将食物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B.扁形动物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C.线形动物体表包裹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
11.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12.某中学举行了“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入团仪式,共青团新团员进行入团宣誓。当新团员举起右手做屈肘动作宣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B.宣誓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肘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囊有关 D.只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与肌肉参与
13.有关生物命名和分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B.植物的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C.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D.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14.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15.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B.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6.如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选项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B.社会行为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形成等级
C.运动系统、骨、骨连接、骨骼肌
D.狼的牙齿、门齿、犬齿、臼齿
17.一代球星科比的最佳投篮动作是他的转身跳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互相配合
C.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如投篮时维持身体平衡需
要小脑的调节
18.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B.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19.下列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D.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生物遗体、粪便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0.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可能引起胃癌,对这种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孢子繁殖 B.有真正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壁 D.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
21.谈“菌”色变,一提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但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以下哪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①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 ②利用经处理过的细菌制作疫苗治疗疾病 ③利用白僵菌治理虫害 ④利用甲烷菌合成清洁能源 ⑤利用霉菌制作霉豆腐 ⑥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⑥
22.中央电视台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片中介绍了酸奶、腐乳、黄酒、酱油等发酵食品制作的过程,其中,所用菌种在分类上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腐乳 B.酸奶 C.黄酒 D.酱油
2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无论检测哪一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24.如图为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装置,瓶内加入了适量温开水、糖和酵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瓶中加入温开水的目的是给酵母菌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B.酵母菌以瓶中的糖作为营养,这种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C.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气体,经检验是二氧化碳
D.取下气球能闻到酒味,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酒精
25.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多是植物或动物,其实,在你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关于近些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真菌相比,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
D.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26.人们在种植玉米的田间往往套种豆科植物,因为种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A.豆科植物可以固氮 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固氮
C.豆科植物可以为其他植物提供有机物 D.豆科植物死亡腐烂后可肥田
27.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让人们对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个体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只能用纳米表示它们的大小
B.根据形态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形成结晶体进行繁殖
D.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28.畅行万里、感“蟹”有你,“鱼”味无穷、领“鲜”世界,猪好、一切“诸”好,是东营优质特色产品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刀鱼、龙居黑猪的宣传推介语。下列对上述三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按照体内有无脊柱,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
B.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为胎生
C.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是变温动物、鱼和猪是恒温动物
D.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
29.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物分类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0.如图为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属”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B.猫科的生物种类比豹属的多
C.图中狼和狗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D.狐和狗的共同特征比狐和豹的多
二、识图与分析(共30分)
3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面几种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但B的体表有 ,既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又具有 的作用,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2)与无脊椎动物相比,脊椎动物身体内有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3)C的呼吸器官是 ,E筑巢、孵卵、育雏属于 行为,F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4)D在岸边遇到危险会迅速跳入水中,它的跳跃动作是由骨、 和骨骼肌三者协调配合完成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体现了“雨”和“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

32.(10分)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共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图甲是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屈肘动作,图乙为相关结构示意,图丙为关节示意图,图丁为杠杆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中,能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摩擦,使关节灵活运动的是[ ] 和关节腔中的滑液;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2)剧烈运动时容易造成③脱臼,从丙图中来看,脱臼是指[ A ] 从[ D ] 中滑脱出来。
(3)骨骼肌具有 的特性,做图甲所示动作时,图乙[①]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从而牵动骨绕 转动,产生屈肘动作。
(4)杠杆原理图丁中7与图乙中的[ ] 在运动中的作用类似。
(5)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亚运会中的体操项目属于 行为,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运动系统,还需要 的协调控制。
33.(10分)如图为某同学“观察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后,画出的几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填字母),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用放大镜观察图A,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 [ ] 。
(2)图中D与A、B、C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无 结构,一般由[ ] 外壳和内部的
[ ] 组成,它只能寄生在其它表生物的细胞中生活。
(3)属于原核生物的是图B,有些这类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它是B的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4)兴趣小组同时了解到人类从A生物体内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但该抗生素却不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原因是 ;有些微生物会导致食品腐败,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储存,其原理是 。
三、实验探究(共10分)
34.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 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 8% 0.5 2.0 1.8 1.6 1.5 1.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莱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 (填“较高”或“较低”)的盐水。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4)兴趣小组在25℃时,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 生殖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大量的 ,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也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5)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请你举例说明: (至少写出两种食品及其应用的细菌或真菌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