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3a-3c)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3a-3c)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资源简介

“初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Unit 6 Section A(3a-3c)An Accidental Invention 为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endnoteRef:0] [0: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和‘魂’”。青少年时代是奠定传统文化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各种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的滋养是有着坚实的根基和更深远的意义。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在 Language 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了的传统和信念(何筱莉,2001)。萨丕尔还认为,语言一方面是一种文化模型,另一方面还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李顺春,2002)。在这里 Sapir 提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新目标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的 Section A(3a-3c)部分,课型为阅读课,文章标题为 An Accidental Invention。该文章讲述了我国有记载的饮茶起源的故事:它是如何被神农无意中发现的;茶叶的发展和传播历史。重点词汇主要包括有关茶文化的词汇,如:accidental、ruler、boil、remain、smell、saint、trade、national、popularity等,语法主要涉及被动语态的过去时,句式主要涉及有关中国民间有关茶起源的历史文化、传播情况等。本文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中国茶叶发明及其传播的简要历史,思考中国人喝茶的品性,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高和自信心。同时从课本延申到课外,依据本文的表达方式以及整体结构框架,介绍在我国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一大发明——蹴鞠(普遍认为是足球的起源),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扩大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范畴。
2.学生情况
九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也能准确找到各段主旨大意的具体事实和依据,但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较为薄弱。此外,学生对本节课中所涉及的茶起源的故事和有关茶的简要历史较为熟悉,但对这些内容的英文表达可能不够熟悉,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有关饮茶起源的故事、茶叶的发展和传播历史等内容,掌握有关茶文化的词汇,如:accidental、ruler、boil、remain、smell、saint、trade、national、popularity等,理解并熟练掌握被动语态的过去时。
文化品格
通过阅读有关中国茶文化发展以及传播的相关信息,并且思考茶之本质是什么,感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思维品质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脉络,从而提高学生的推断和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本节课注重学习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读前、读中、读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预测、快读、精读等阅读策略获取和梳理文中有关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以及传播情况等相关信息,并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不仅要能理解并掌握课本的文章,也能从课本延申到课外,依据本文的表达方式以及整体结构框架,理解课本以外的其他传统文化,并且学会如何介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预测、快读、精读等阅读策略快速找出与语篇各段内容匹配的大意,读懂文章内容,并理清文本每段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所学的知识用英语介绍我国古代的蹴鞠的发明是有难度的。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1) Show Ss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have them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kind of drinks do you like
(2)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n was tea invented
Two people were mentioned in the video. Who are they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询问他们喜欢喝什么饮料,接着展示一些人们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然后笔者介绍了自己的最爱的饮料——茶(tea)。之后,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a”的视频,通过浓浓的中国风视频让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建立初步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呈现了一些视频中出现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新单词,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作铺垫。
Step 2. Pre-reading
Prediction:Students read the title and pictures on page 43 and predic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Can you think of an invention that was invented by accident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标题和浏览图片信息来预测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并且从标题入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举例论证,从而激发对文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Step 3. While-reading
Fast reading
Teacher invites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heck the prediction, and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Paragraph 1 How tea was invented by accident
Paragraph 2 Lu Yu and his book Cha Jing
Paragraph 3 How tea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内化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环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来让学生关注各段中心词,从而锻炼学生根据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Careful reading
(1)Students read Para. 1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Who was the first to discover tea as a drink
How was tea invented
设计意图:从泛读文章过渡到细读文章,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整篇文章内容;以回答问题形式分解第一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是如何被发明的,来论证标题的含义,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能独立讲出茶是如何被神农无意中发明出来的。
(2)Students read Para. 2 and finish mind map.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填写,学生能够梳理好有关《茶经》的内容,同时关注到本语篇的词汇特点以及被动语态的过去时的使用,增强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
( 3 ) Students read Para. 3 and fill in the blanks.
①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In England , tea didn’t appeared until around _____________.
③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来设置阅读任务,学生在完成答案填写的同时,也注重对语言层面的熟悉与掌握。
( 4 )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What's the writer's tone(语调) in writing the passage
What's the nature of tea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过略读和细读后,笔者立足于文章的基本内容,提出了需要学生经过深层思考才能回答的关键问题,也抓住了课文的核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中国人对拥有博大精深茶的文化的深深自豪感,泡茶和喝茶带给人们的是耐心(patience)、细心(carefulness)和静心(inner peace),通过中国茶以及茶文化的传播,也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
(5)Fourth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summarize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by means of mind map. According to mind map, students retell after teacher firstly and then retell by themselves.
设计意图:学习整篇文章后,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和传播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全班学生根据关键词和句型结构先集体复述文章,然后再邀请个别学生单独复述文章,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文章内容,加深记忆。
Step 4 Post-reading
教师设计: Do you like playing soccer In fact, soccer is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China, which was called Cuju(蹴鞠) during Han Dynasty in about 2nd century BC. Now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history of Cuju. You need to work in a group of 4 and introduce Cuju by writing some key points down on the poster. Also, you can draw some pictures on it.
学生活动: 通过教师给予的重要提示词,与小组成员合作介绍我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发明——蹴鞠。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但学会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 还更提高了学生们合作探究意识。
设计意图: 从书本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活动设置调动学生的参与与思考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1. Make a summary of the passage
2. Homework
(1)Sear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bout one kind of your favori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festivals, food and so on.
(2)Write a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it and make a PPT to share with your classmates next class.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体现了本节课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上网查找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进行语篇仿写,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学习目标,还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茶”为切入点,来讲述有关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以及传播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导入部分,我以学生的生活出发,询问他们喜欢喝什么饮料,接着展示一些人们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然后介绍了自己的最爱的饮料——茶(tea),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地阅读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从标题An Accidental Invention以及书本上的图片来让学生大胆的预测文章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用“accidental”来形容来设置疑问,为了帮助学生扫清一部分阅读障碍,从网上找到了介绍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a”的英语视频,视频中大部分词汇都在文章中有所体现,也能降低学生阅读的心理畏惧感。为了进一步分析文本内容和结构,设置了形式丰富的阅读任务,通过阅读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完成答案填写的同时,也注重对语言层面的熟悉与掌握,特别是对被动语态的过去时的使用更加熟练。如何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而这也是我们今后英语教学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因此,在完成分段阅读任务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作者写作基调的思考,一个是对茶之性的理解,这两个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生活感悟而得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节好课最关键是看学生的生成,设置了两项任务,第一项难度稍小,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第二项则要迁移到另一个传统文化——蹴鞠,教师会给予的一定的重要提示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介绍蹴鞠。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但学会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 还更提高了学生们合作探究意识。从书本内容拓展到课外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思考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事实上,学生们的合作探究意识是非常强的,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设置恰当的活动来激发。
课例评析
本节课教师的导入方法、阅读问题的设置以及读后活动的开展都很好,尤其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本堂课容量比较大,最后的介绍蹴鞠的活动对部分后进生说有些难度,如果老师能把对蹴鞠的介绍写出来,并打印出来,标注好生词中文,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给学生更多的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