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共1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城市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自学导引】1.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_________则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2.文化差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如,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______,出生率_______;欧美国家初婚年龄______,出生率_____;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支持___________。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4.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表解读】1.比较南亚与西欧的宗教对人口的影响地域 主要宗教 人口出生率(高或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或低) 人口迁移情况(迁入或迁出) 社会文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南亚 佛教、伊斯兰教 高 高 迁出 早婚早育之风盛行,有多子多福的观念,重视传宗接代,因而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较高西欧 基督教 低 低 迁入 晚婚晚育,重视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质量,传宗接代意识淡化,环境保护意识和人口意识强,因而人口出生率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亦很低2.比较我国当前婚俗时尚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婚育年龄 子女数量 对男孩女孩的态度 联姻地域范围 联姻对象的变化传统观念 早婚早育 多子多福 男孩才是后代 狭小 门当户对,亲上加亲当前时尚 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好 男孩女孩都是后代 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重视感情,自由恋爱【课堂探究】重点一:如何理解文化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重点二: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婚育年龄上的变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婚,如图甲:2.生育观念上的变化: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职业选择上的变化: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4.人口流动上的变化: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如图乙:【活动点拨】P24活动题: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一方面能够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避免近亲血源关系,另一方面子女可能获得父母双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还有利于文化的扩散和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典例剖析】例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D.四海为家答案:C例2.“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A.工人 B.农民C.统治者阶层 D.被统治者阶层答案:C例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A.早出晚归 B.安土重迁C.季节性迁移 D.逐水而迁答案:B例4.与“多育多子”对应的现代新文化时尚是:A晚婚晚育 B全民皆商C.只生一个 D.多子多福答案:C【随堂测试】1.文化是指A、各种书本中介绍的知识B、人类社会意识形态C、广播电视中传播的知识D、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差异一般不大B、婚姻关系不稳定现象的存在使人口的出生率就高C、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影响不大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3.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4.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5.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 )A.养儿防老B.扩大门派的势力C.发展农业生产D.促进工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6.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DBCBD【课堂小结】【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地域文化的是A.阿拉伯文化 B.足球文化C.雕塑 D.音乐2.婚俗主要影响着人口的A出生率 B.死亡率C.文化水平 D.年龄构成3.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A.主张不生育 B.不反对人口增殖 C.提倡计划生育 D.自觉降低出生率4.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 D.亲子年龄差距5.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不是因为A.信奉天主教 B.经济发展快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D.初婚年龄偏高6.我国古代的婚育习俗有 ( )A.早婚早育 B.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C.穿着礼袍、婚纱 D.精简节约7.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陕北民歌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C、海市蜃楼D、“三北防护林”8.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A.商业者备受推崇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经济的萎缩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9.人口“安土重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落后 B.人口素质低C.土地的束缚 D.孝道观念10.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可能导致( )A.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量减少 B.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扩大C.妇女生育时间延长,加快人口增长 D.生育时间提前,死亡率上升11.地域文化是指(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B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D一个国家所包括的所有物质财富12.下列与婚姻的稳定程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 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C.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不稳定D.美国再婚率比较低13.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 ④离婚率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4.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5-16题 。15.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高—高—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B.“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D.都是“高—低—高”模式16.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7.下列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移民守边B.闭关锁国C.西学中用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面3题:18.世界人口,2006年比1999年增加了约A.5亿 B.7亿 C.9亿 D.11亿19.2006年在世界新增加的人口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约占A.19.2%,80.8% B.15.4%,84.6%C.9.8%,89.2% D.6.4%,93.6%20.目前,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的迁入率低 B.人口的出生率低C.人口的迁出率高 D.人口的死亡率低读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表(单位:万人),完成21-23题城市 年初人口 年净迁入人口 年末人口① 25 1.95 26.90② 21 4.21 25.21③ 25 0.85 25.90④ 18 -2.21 15.9721.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22.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市劳动力短缺 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23.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A.上海市 B.北京市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25.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A.经济发达 B.人口老龄化严重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二、综合题1.根据下表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洲是_________,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___倍。(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3)造成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2.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我国在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2) 从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较低的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3.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答案:一.选择题:1. A2.A(婚俗主要包括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的稳定程度等,主要影响着人口的出生率)3. B4. C(初婚年龄的大小,决定着生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长短。初婚年龄偏低,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初婚年龄偏高,则相反)5. D6. A(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7.C8. D(现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必然引起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从商者将越来越多)9.C(“安土重迁”主要是农业社会的人口观念,因定居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10. C11. B(根据文化和地域文化这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判断。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强调是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因地域而不同)12.B(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很高,再婚现象普遍。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婚姻关系相对比较稳定。而我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婚恋观念正悄悄发生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离婚率的高低与文化观念、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而与生活贫困程度关系不大)13.C 14.C1 5.A 16.B 17.D18.A 19.D 20.B 21.A 22.D 23.C 24.A 25.B二、综合题1.(1)亚洲5(2)低①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严重;②晚婚及不婚、不育司空见惯(3) ①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出生率高;②婚姻较稳定,多育多子。2.(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多育多子、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早婚早育文化时尚。(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3)①在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生产力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使劳动力的培训成本升高,使人们由早婚早育转向晚婚晚育;②“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课堂小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婚俗和宗教作为文化,可以影响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的西方国家,一般会降低出生率。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