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导学案:议论文阅读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导学案:议论文阅读 素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导学案:议论文阅读
一、知识点复习
考点一: 分析概括论点
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点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1.常见题型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4)本文第X段表达了什么观点?
2.答题思路
(1)中心论点特点: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④具有概括性,很少带修饰性词语。
(2)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取方法如下:
①位置法。
A、题目即中心论点。
B、在开头,即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C、在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D、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②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地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从全文看,它必然是能够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要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④论据反推论点法。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3)提炼和归纳分论点。
①追问原因法: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②追问办法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办法时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③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④追问对象法:先将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哪些人或事或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⑤追问利弊法:议论文在证明某种主张做法时,最好的方法是从利弊角度分层提炼出几个分论点。
(4)掌握常见的几种提出论点的方式: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
②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注】
(1)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的位置,例如“首先”“其次”“再次”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
(2)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议论的;而论点是作者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考点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常见题型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作用)。
2.答题思路
(1)拟写议论文题目
①通读文章内容,文章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阐发的,所以可以直接以中心论点作为标题,一般是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
②可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或要求,以及文中的关键句,选用与中心论点相关的短语或论题为标题,如以论述事物之间关系的并列短语,或者是以含有“谈、说、议”等字眼的论题为题目。
(2)标题含义和作用,一般可从内容与表达效果两方面着手。
①内容上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论题),或是明确了文章论点。
②表达效果上主要有三种情况:
A、运用比喻、拟人,或化用诗句、成语,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论点;
B、运用问句(设问或疑问),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C、运用逆向思维、另类思维或奇异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注】
议论文的题目可以表明论题,也可以表明论点,一般情况下表明中心论点。如果用论题作题目,论题前面要加上“小议”“论”“谈谈”等字眼。
3.答题模板
(1)拟写标题:中心论点(论题)。
(2)标题作用点明了中心论点……,引出了论题……;标题运用了……,生动、新颖(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三:论证方法和作用
1.常见题型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X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2.答题思路
(1)辨识论证方法的类别
①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
②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公认的定理和公式等来证明论点。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
③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地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可以是全面对比,也可以是部分对比。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有“反之”“但是”等提示性词语;二是运用反义词。
④比喻论证:运用比喻修辞,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语言标志是“像”“如同”等。
(2)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例子,更加充分确凿地论证了……,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的道理,论证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通过……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论证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④比喻论证:通过将……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注】有时一段文字中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要找全。阅读思考时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顺序进行排查就可避免寻找不全。
考点四:论据
1.常见题型
(1)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X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2)给某段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某段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3)文章(某段)的具体事例是什么?这一(些)事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4)某段(句)内容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2.分析论据——答题思路
(1)答题步骤
①先分清是事实论据(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概括,也可具体写),还是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以及经过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定义、公理等);
②确定是哪种论据后,再看该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继而概括出观点,注意使用判断句或祈使句。
(2)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分析论据作用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论点。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论点,这个论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论据的作用=论据类型+概括论据+作用(证明了什么分论点+证明了中心论点+相关论点)。
①事实论据:这是事实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据:这是道理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判断论据——答题思路
(1)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哪则材料合适
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②分析材料,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③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材料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其位置即可,找与之表达相近的段落中放置;材料观点与分论点(即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观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能作为这一段的论据,放在这段论点前后均可;如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这篇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
(2)判断论据是否恰当
判断论据是否恰当,先要明白使用论据的目的。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充分证明论点。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即使这个事实论据再典型,这个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要挑这样的论据,首先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4.补写论据——答题思路
①明确题干要求,是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②明确中心论点,补写的论据一定要与论点一致。
③补充事实论据:能很好地证明论点;事例有代表性,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表述力求简洁,有概括性,字数不宜太多;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编造。
④补充道理论据:能很好地证明论点;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考点五:内容理解概括
1.常见题型
(1)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
(3)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4)从选文内容看,……为什么要……
2.答题思路
(1)简答题
①代入——将题干带入原文处。
②检索——在代入处寻找答案可能在的区域。
③提取——在检索区域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词句。
④验证——将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句代入原文进行验证。
⑤加工——对提取的有用信息加以归纳、整合,按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进行概括表述。
(2)选择题
①根据选项的内容及主要意思,在全文搜索表述相近的段落、句子。
②精读相应段落,比较二者表述的含义是否相同。
③联系上下文其他相似的表述,再次进行判断。
④注意“一般来说”“据此推断”“假如”等词语对文意的限制。
考点六:分析论证结构与论证思路
1.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2)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段)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4)第×段和第×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答题思路
A、论证结构
议论文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B、论证思路
(1)理清题干所指的全文或段落的层次,明确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2)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论据,判断说明方法,判断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3)按照顺序概括每个层次,概括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①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②举……的例子,或引用……的内容,或将……与……进行对比,③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4)整合语言,概括答案。表述时加上表关系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将文章内容用关系词连缀即可。
3.答题模板
(1)首先,直接提出……的论点(或通过写……的事例/名言,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或引用名言、诗句等),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论点/揭示……意义/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2)不能调换。×段论证了……,×段论证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关系(或按照××思路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考点七:理解文段作用
1.常见题型
(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事例(名言)说起?
(3)调换文中某个事例或段落顺序可以吗?
(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思路
(1)开头段的作用:
①提出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②提出论题,引人深思;
③引用诗歌、传说、寓言,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④引用事例或社会现象,充当事实论据,更具体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⑤引用名人名言,充当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
(2)结尾段的作用:
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④补充论证了……,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论证更严密。
(3)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起“承上”作用,逗号后起“启下”的作用)。
(4)具体段落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
②用某个论据,论证了……观点(分论点)。
3.答题模板
(1)开头通过写……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3)开头通过引用……,提出……论点(论题、观点),也起到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考点八:品析议论文语言
1.常见题型
(1)说说第X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2)第X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揣摩第X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搞清其字面的意思或原意。
②根据其与上下文的关系及上下文的内容加以解释。
③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都能在该段中找到答案,否则就向上一个段落查找,注意联系论点、分论点和论据。
(2)理解句子含义
①搞清句子的字面意思,并且联系上下文,从中找答案。
②要从其与论点的关系上去理解。
③从修辞方法角度,抓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抓关键词,以关键词为突破口,联系语境和论点,挖掘其含义。
(3)分析词句的表达作用
①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逻辑性。
②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④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⑤从用词的角度,连词主要是起承启转换的作用,副词、形容词主要是修饰限制作用,体现严谨性。
(4)xx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①做判断。判断能否删去。(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删去)
②解释词语。分析句中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
③作比较。比较删去该词后句子意思产生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原文,是否符合逻辑,等等。
④结论。总结答案,删掉后,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5)句子能否删去?
①表明态度,能不能删;
②讲明理由,首先解释句义,其次要结合论点及上下文的内容,着重从论述严密、准确、全面及论证有力等方面去分析。
(6)词语的指代内容
理解指代词的内容,我们要做到六个字:明确、辨认、归纳。
①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②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类试题,一般来说,“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
③归纳指代内容的含意。具体归纳的方法有:
a.找关键词。
b.找关键句(即找中心句)。
c.无关键词、句时,先要通览有关指代内容,厘清其内部关系,或并列,或重叠(指代同一内容),或交叉,或从属;再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找出指代内容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答题。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可从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两方面分析。
①准确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明确其在时间、范围修饰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和形容词居多,然后再结合议论文语言严谨、生动、简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
②生动性则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方法,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考点九:拓展探究
1.常见题型
(1)结合对……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具体措施(认识、启示、建议等)。
(2)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举一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评价。(或对某人某事写回帖、谈看法等。)
2.答题思路
总体来说,议论文的主观题,命题人一般会从析观点、说感悟、谈看法、提办法、话启示等角度命题,多会在题干设置一些诸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认识”“选择其中一点”等限制,解答虽“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固定答案,但仍有得分点可循。
(1)评述观点、谈看法
①就相应观点,表明自我鲜明的态度、看法,不能模棱两可。
②尽量与文章的观点、价值取向保持一致,用正面的思想去理解和阐述。
③说明理由,做到自圆其说,可从原文中提炼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的论据、论词。
④组织语言,做到思路条理清晰,语言畅达。
(2)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启示
①准确理解文章的论点,并选出自己感悟较深,受启发最明显的观点。
②紧扣观点,不要另起炉灶。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践,找到与文章观点相契合之处。
④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文章观点谈感悟,做到有理有据。
(3)结合链接材料进行探究
①读懂材料,提炼材料的观点。
②分析、比较,找到材料和文章的共同或不同之处。
③结合文章与材料进行阐述,写出探究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