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隋朝与统一灭亡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新课导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炀(yang)帝的著名诗句。为什么皮日休高度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为何显赫一时的隋朝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呢?隋唐大运河今貌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统一的时间、都城和开创者,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两百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2.通过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及解读相关史料,知道隋朝大运河开凿的背景、组成河段、南北起止点、沟通的水系、总长度以及在古代世界运河史上的地位,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知道科举制开创于隋朝以及科举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和进步意义。0102开通大运河隋的统一0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04隋朝的灭亡一 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1)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执掌朝政。杨坚夺取北周政权(2)人物:杨坚(隋文帝)(3)朝代:隋朝(4)时间:581年(5)都城:大兴2.隋的统一(1)背景:当时南方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2)过程:589年,隋军渡过长江,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1)经济:隋朝建立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3)结果: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隋初盛况相关史实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其中第三次是在610年。隋炀帝派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各方而的情况。二 开通大运河1.目的:材料二 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材料一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民谣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隋统一后,如何把逐渐南移的经济重心和留在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长安洛阳余杭涿郡一条动脉:二千多米:三个点位:四段工程:五大水系: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助记口诀2.概况: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材料一唐·杜佑《通典》记:大运河开通后,“运漕商旅,来往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材料二大运河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积极:带动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年代 河段 征发民工605年 通济渠 100万605年 邗沟 10万608年 永济渠 100万610年 江南河 10万材料三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大意:汴水连通淮水本来好处很多,但既有利又有弊。统治者就是通过这条水上运输线搜刮东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的。3.影响:3.评价观看视频,体会隋唐大运河中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京杭大运河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天的大运河三 开创科举制度1.背景 :材料11: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 ——《鸿苞节录》 材料1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根据材料思考: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问题?门第家世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门阀士族垄断重要官职,不利于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世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夏商周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朝科举制(血缘/嫡长子)(举荐/贤孝品行)(门第/士族垄断)2.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隋文帝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科举制:真才实学3. 意义:材料15: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材料1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材料17: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材料13: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材料16: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培养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1300年,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 影响:1.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2.隋朝官员的主要来源并不是科举制,多为察举制。——何忠礼3.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由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特别指出:观看视频,体会科举制四 隋朝的灭亡时间 项目 人数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据《通典》《隋书》整理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巡幸游玩穷兵黩武连年用兵1.原因:(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隋炀帝的暴政1.原因:爆发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结果:山东迅速扩展到全国,形成了许多反隋队伍隋朝的统治濒临奔溃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相关史事(2)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原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起义军开仓分粮2.灭亡: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比较项 秦朝 隋朝统治时间统一意义政治制度伟大工程灭亡原因对后朝 的影响二世而亡(15年)二世而亡(37年)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长城、灵渠大运河暴政暴政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评价隋炀帝:评价隋炀帝功: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治;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过:好大喜力,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课堂小结隋朝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的建立2.隋的统一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1.目的2.概况3.评价1.原因2.灭亡隋朝的灭亡1.背景2.概况3.影响8.历史教科书中这样写道:“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D.行省制A.禅让制B.世袭制C.科举制课堂检测1.历史教科书中这样写道:“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科举制D.行省制8.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改变了这种现象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汉高祖CC课堂检测3.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A.带来垦田面积的大幅增长B.导致政权分立局面的出现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发展D.成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4.“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