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图像和曲线分析题型一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识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例1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增殖时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B.在图2细胞所属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D.图4细胞所属时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图3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丝题型二 细胞周期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分裂间期核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 分裂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减半染色体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裂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 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例2 (2024·河北衡水调研)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例3 (2024·成都七中诊断)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B.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b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b点到c点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精准训练]1.如图所示为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B.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E点对应时期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与A点对应时期相同C.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A→B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D.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A→C(包含C点)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2.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微专题3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图像和曲线分析例1 C [分析题图,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图2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所示细胞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所示细胞中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且分布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A正确;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C错误;染色体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即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即图3所示细胞所属时期,D正确。]例2 C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错误;图甲中的②出现细胞板,属于分裂末期,B错误;CD段为核DNA复制后,着丝粒未分开前,包含核DNA分子复制后的分裂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C正确;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0.5变为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不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D错误。 ]例3 B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间期DNA复制导致核DNA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核内DNA数目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甲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乙中ab段代表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的变化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都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精准训练]1.D [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但该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A正确;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E点对应时期细胞分裂已经完成,此时1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与A点对应时期相同,都为1个,B正确;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A→B过程中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量不变,C正确;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图中A→C(包含C点)过程包括了后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D错误。]2.C [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时,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A错误;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图乙中a∶c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核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所代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图丁所示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共14张PPT)微专题3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图像和曲线分析题型一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识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例1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增殖时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B.在图2细胞所属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D.图4细胞所属时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图3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丝C解析:分析题图,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图2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所示细胞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所示细胞中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且分布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A正确;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C错误;染色体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即图4所示细胞所属时期,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即图3所示细胞所属时期,D正确。题型二 细胞周期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 上升段的变化原因 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 分裂间期核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 分裂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减半染色体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裂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 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 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例2 (2024·河北衡水调研)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C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错误;图甲中的②出现细胞板,属于分裂末期,B错误;CD段为核DNA复制后,着丝粒未分开前,包含核DNA分子复制后的分裂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C正确;DE段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由0.5变为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不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D错误。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例3 (2024·成都七中诊断)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B.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b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b点到c点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间期DNA复制导致核DNA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核内DNA数目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甲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乙中ab段代表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的变化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都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B.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b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b点到c点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精准训练]1.如图所示为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B.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E点对应时期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与A点对应时期相同C.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A→B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D.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A→C(包含C点)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D解析: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但该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A正确;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E点对应时期细胞分裂已经完成,此时1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与A点对应时期相同,都为1个,B正确;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A→B过程中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量不变,C正确;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图中A→C(包含C点)过程包括了后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D错误。A.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B.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E点对应时期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与A点对应时期相同C.若纵轴表示1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A→B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D.若纵轴表示1个细胞中核DNA数量,则A→C(包含C点)过程染色体数量不变2.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解析: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时,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A错误;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图乙中a∶c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核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核DNA,B错误;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所代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图丁所示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专题3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图像和曲线分析 学案(含答案).docx 微专题3 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图像和曲线分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