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某中学八年级(2)班同学在整理两次鸦片战争学习内容时,将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的权益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两次鸦片战争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在华新闻喉舌《北华捷报》发表社论:“叛乱运动……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希望英国政府和皇帝一起,并帮助皇帝反对他的难以控制的臣民。”材料中的“叛乱运动”指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4.汪林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列列车。”材料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下面颁奖词对应的人物是( )他出生于腐朽的晚清,不图荣华富贵,把一腔热血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海军事业,他指挥致远舰奋力冲向“吉野号”,试图击垮敌舰,却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中,壮烈牺牲。A.左宗棠 B.左宝贵 C.丁汝昌 D.邓世昌6.1900年,一名英军上校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在训练上所缺少的东西,却由他们的勇猛来补足了。他们在优势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不断地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并不像我们迄今相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更多的却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A.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7.下面内容节选自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其中第七章应填入的内容是( )A.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北洋水师C.救亡图存,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创建民国8.1918年,孙中山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 B.抨击北洋军阀割据混战C.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D.谴责革命队伍内部的争权夺利9.20世纪初,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基于这一认识(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大力提倡民主科学10.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1.《百年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D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2.有些历史歌曲唱出了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下图所示歌曲诞生于(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3.“□□□□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旗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材料中的“□□□□”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会宁会师 D.红军长征14.下面的示意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红军长征C.“工农武装割据” D.抗日根据地建设1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指引抗战方向体现在( )A.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在淞沪会战中粉碎敌人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6.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历史性飞跃”( )A.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方向17.由于战略方针的失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抵御日军的主要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主心骨。由此可见(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的抗战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8.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进行了军队整编C.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联合政府1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解放 B.跃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20.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中国打开大门时,部分有识之士才意识到国民的落后愚昧。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由此可见,科举制被废除是由于( )A.提升国民素质、摆脱民族危机的现实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C.它不能适应为封建王朝继续服务的需求D.李鸿章等人的推动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21.(22分)民主与自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2分)这部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4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甲框到乙框,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说说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进行了哪些活动?(6分)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他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22.(26分)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社会生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中国社会由此迈上了以民主共和为取向的现代政治文明发展之路。——摘编自刘建军主编《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4分)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兴起。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是阻碍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的最大敌人。李大钊在1917年1月,发表《孔子与宪法》,激烈反对尊孔:“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原因。(4分)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中式服装得到改良,出现中西结合的服饰:中山装、旗袍……出现西餐馆,西式的糖、饮料和糕点等传入且逐渐被百姓接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丧葬习俗、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使电影进入实用阶段;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征。(4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四 下面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4)根据材料四,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黄金时代的最主要原因。(4分)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2分)23.(12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一百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之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至少选两例,以“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担当”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西安事变 中共七大 重庆谈判 三大战役参考答案一、1-5 ABBAD 6-10 CDBDB 11-15 ABABC 16-20 DAAAA二、21.(1)法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4分)(2)变化:从大清帝国的“臣民”变为中华民国的“国民”,政治地位有所提高。(4分)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4分)(3)活动:解散国民党、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等等。(6分)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22.(1)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分)(2)封建伦理道德严重束缚了中国的近代化,导致民主科学无法实现,社会难以进步,中国陷入危亡境地。(4分)(3)特征:新旧并存,多元发展。(4分)原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传人;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等等。(6分)(4)特点:艰难曲折。(4分)最主要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分)23.【示例】史事:西安事变;重庆谈判。题目: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担当。论述: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局观念和时代担当。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0分)总结:我们应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敢于担当,锐意进取。(2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