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 张店第六中学 初三12月月考 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莱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被拥戴为花中之王。要保持牡丹等名贵花卉的优良性状,一般不采用的技术是( )A.种子繁殖 B. 托插 C.嫁接 D.组织培养2.玉米,又叫玉米钻心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危害棉花、向白葵、水稻、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瞑属于节肢动物 B.① 是玉米蜈生长发育的起点C.② 与④ 的生活习性没有差异 D.应根据其不同发育时期的特点进行防治3.鸟的生殖和发育完全脱离了对水环境的依赖,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卵白和卵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B.卵壳和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C.卵壳上含有用于气体交换的气孔 D.胚盘内含有细胞核,能够发育成维鸟4.如图表示蜡姑和菜粉蝶的发育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③ 和乙的④ 对农作物危害较大B.甲的发育会经历“受精卵→若虫→蛹→成虫”阶段C.两者都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并且都有锐皮现象D.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乙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5.近年来,市场上的双黄鸡蛋越来越常见(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黄鸡蛋=定能孵化出两只雏鸡B.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胎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卵白中的白色絮状物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D.受精的鸟卵产出体外后,依靠亲鸟的孵化才开始发育6.“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唐代诗人牛娇的《忆江南·衔泥燕》形象地描绘出春燕筑巢的场景。下列有关鸟类繁殖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筑巢是所有鸟类都有的繁殖行为 B.春燕的筑巢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春燕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D雏燕由卵中的胚盘发育而来7.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B.鸡卵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个盘状小白点,说明卵已受精C.家蚕、蜜蜂、蝗虫的发育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发育成成蛙8.生物体通过生殖和发育,使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操作属于嫁接B.乙所示生物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C.丙图中,雌雄蛙抱对提高了蛙卵在体内的受精率D.丁中① 发育成胚胎所需的营养由② ④ 通过③ 提供9.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的卵壳表面有气孔,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C.“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的是鸟的育雏行为D.求偶、交配、产卵、孵卵是所有鸟类共有的繁殖行为10.咸鸭蛋古称咸桃子,是中国的特色菜肴,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下列关于鸭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环境适宜,每个鸭蛋都可以孵化出小鸭 B.一个完整的鸭蛋就是鸭的一个卵细胞C.鸭蛋中的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D有的鸭蛋有胚盘,有的没有11.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 是染色体,② 是DNA,③ 是蛋白质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C.正常的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 不同的基因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信息②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③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④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一定相同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1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和蛋白质分子B.马的体细胞中有64个DNA分子,64个基因C.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5对D.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14.如图是有关遗传知识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是细胞质,③ 是遗传信息B.生物性状由② 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影响C.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一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多于基因的数量1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欧洲人的白皮肤和非洲人的黑皮肤 D.豌豆的高茎和黄豆的矮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的改变引起的 B.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C.色盲、唐氏综合征、白血病都是常见的遗传病 D.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17.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的相同。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果绳体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C.该果蝇为雌性个体 D.该果绳只产生一种生殖细胞18.果蝇繁殖能力强,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常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如图表示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在亲、子代性状中的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果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 C.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均为AaD.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50%19.某植物的全缘叶(A)和羽裂叶(a)是一对相对性状。两株全缘叶植株。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植株的比例约为3:1。子代全缘叶植株中,基因组成为Aa的植株占比约为( )20.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和4表现正常,7患病,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B.若5和6再生育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为50%C.8和10不允许婚配,因为后代患病可能性会增大D.个体1、5、8的基因组成可确定分别为AA、Aa、Aa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12分)如图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甲图属于_______发育,乙图发育经历了四个阶段,比甲图多了一个[]______的发育阶段。(2)丙图中新生命与母体是通过[]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戊图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的_____行为。(3)丁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花粉落在柱头上,花粉中的精子一个最终会与卵细胞结合,还有一个精子 与 极 核 结 合 ,形 成 受 精 极 核 , 这 种 生 殖 方 式 属 于 _____________ , 优 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丙、丁、戊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_____;已图中的繁殖方式是_____,其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术的紧密结合。若将油桃嫁接到毛桃上,再将毛桃(BB)花粉传到油桃(bb)雌蕊柱头上,所结果实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____(填“油桃”“毛桃”或“油桃毛桃都有”),其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22.(6分)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年,志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 富。下列(2)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______,该分子上包含特定_____的片段就叫基因。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__。23.(6分)“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就开始养蚕,并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同(1)如图为家蚕发育的四个时期,延长家蚕发育的[期,可以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家蚕产丝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营养补给,那么产丝量也不会很高,由此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同学们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变异个体,引起了兴趣小组的高度关注。于是,他们请教了蚕茧站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产的卵孵化出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① 研究发现,家蚕的斑纹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家蚕的普通斑与黑色斑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根据上表数据推断,______是显性性状。② 丙组实验中,若用字母A表示这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其子代中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在黑色斑子代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理论上应为________。24.(6分)葡萄枝条是带有胶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胶芽的成活率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并作出假设:带有胶芽的枝条成活率高。制订计划:① 材料准备:取2根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葡萄枝条,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② 分组:A组1根,枝条保留2~3个胶芽;B组1根,X,分别挂上标签。③ 将A、B两组的枝条按要求插人土壤中,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实施计划:纪伟同学发现设计的步骤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错误后,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序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枝条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关实验结果:A组枝条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均高于B组。得出结论。交流分析。(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X处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2)纪伟同学指出的设计错误是_____________,应如何改正?_____。(3)材料准备时,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