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一)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深秋,京津冀鲁豫等地气温较往年显著偏高。河南省北部某市11月初最高气温仍在25℃以上,下表示意该市一周内天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0月28日 10月29日 10月30日 10月31日 11月1日 11月2日 11月3日
白天
25℃ 27℃ 25℃ 23℃ 21℃ 29℃ 14℃
东北风4级 微风3级 西北风4级 西风4级 西风4级 西南风4级 东北风5级
夜晚
12℃ 15℃ 13℃ 15℃ 14℃ 12℃ 6℃
微风3级 微风3级 微风3级 微风3级 微风3级 微风3级 东北风4级
1. 该市在11月2日最高气温仍高达29℃,其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对气温调节作用强 B. 太阳高度较大
C. 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D. 冷空气势力偏弱
2. 深秋持续高温会使该地( )
A. 玉米干旱灾害加重 B.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 常绿林南界向北移 D. 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3. 该市11月2日至3日气温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大气保温作用变弱 B.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多
C. 冷锋过境 D. 受大陆高压系统控制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飞船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乘组天宫空间站(90分钟围绕地球转一周)在轨驻留期间(6个月),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4.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天宫空间站的一个昼夜中,昼长约为( )
A. 45分钟 B. 90分钟 C. 6小时 D. 12小时
5.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酒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舱外活动时可以看到( )
A. 闪烁的满天繁星 B. 太空中风起云涌 C. 太空中细雨绵绵 D. 黑暗与太阳同时存在
几内亚水能资源丰富,是西非三大河流发源地,有“西非水塔”之称;矿产资源丰富,铝、铁矿储量大、品质高,其中铝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此外还有钻石、黄金、铜、铀、钴、铅、锌等矿产。但几内亚也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资源诅咒”现象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7. 几内亚深陷“资源诅咒”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开采量少 B. 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 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D. 资源开采成本高
8. 为破解“资源诅咒”,几内亚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增加矿产资源开采量 B. 提高矿产品出口价格
C. 提升矿产品深加工产业比重 D. 降低资源开采成本
钦江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注入广西北部湾海域,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近年来,钦江流域的平均输沙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如图为钦江流域及其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钦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类调水工程 B. 台风活动频率 C. 植被覆盖率年际变化 D. 全球气候变化
10. 钦江输沙量减少会导致( )
A. 河口渔业资源减少 B. 河流径流量减少 C. 河床迅速加深 D. 三角洲向海推进
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如图为青岛都市圈“三带”产业发展格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青岛都市圈囊括了相邻的潍坊、烟台部分县市,这反映了( )
A. 区域内部的整体性 B. 区域间的差异性 C. 区域的关联性 D. 区域边界的明确性
12. 划定青岛都市圈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青岛市的行政范围 B. 促进山东半岛社会经济发展
C. 增加青岛市的用地规模 D. 加快山东半岛内部人口流动
13. 青岛都市圈各区域在因地制宜发展中( )
A. 滨海海洋经济带只需重点发展海水养殖业 B. 青烟先进制造产业带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C. 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重点发展旅游业 D. 青岛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物流运输
矿山生态成本是矿山为了弥补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物质产出以及治理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使之恢复到矿山开采前的生态水平所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下表为新疆半干旱区矿山生态成本核算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金额/亿元 占比/%
生态成本 直接经济价值损失 5.57 23.22
外生生态价值损失 3.51 14.62
能耗生态成本 4.62 19.26
复垦成本 3.19 13.30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7.10 29.60
合计 23.99 100
注:直接经济价值损失是指由于采矿占用和损毁土地,造成土地丧失原有的草料供给、粮食生产等能力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外生生态价值损失是指由于采矿损毁地表植被而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功能损失的价值。能耗生态成本是指矿山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为中和排放的温室气体需要消耗的成本。
14. 新疆半干旱区矿产开采中生态成本最高的是( )
A. 恢复直接经济价值 B. 碳中和 C. 复垦 D. 治污
15. 在核算新疆半干旱区煤炭开采成本中计入生态成本会( )
A. 减少煤炭开采量 B. 加剧煤炭开采中的生态破坏
C. 促进煤炭开采中生态保护 D. 减少煤炭发电量的比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碛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携带和搬运的碎屑物构成的堆积物,覆盖在冰川表面。与裸冰或雪相比,表碛的颗粒大小、颜色等物理性质、热力过程和反射率不同,因此表碛下覆冰川的消融过程不同,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如图为冰川表碛厚度与冰川消融速率关系示意图。
(1)描述随表碛厚度增加冰川消融速率的变化特征。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表碛厚度为0.02米和0.20米时冰川消融速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根据地质剖面图能够推断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简述该地沉积岩形成以后的地质作用过程。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岛四周环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和平原逐级递降组合形成环形层状地貌。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山地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偏南地区,以五指山、鹦哥岭为核心,山地四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如图示意海南岛20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10年代陆路主要交通线分布。
(1)分别简述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海南岛陆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形成原因。
(2)说出高速公路建设对海南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龙江冰雪资源丰富,多年来着力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冰雪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大。黑龙江省鸡西市是著名的煤城,煤炭开采历史已有百年之久。鸡西市煤炭、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60多亿吨,占全省的1/3,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鸡西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并以冰雪旅游业作为其转型发展方向。如图为鸡西市位置示意图。
(1)说出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对鸡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简述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对鸡西市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指出鸡西市选择冰雪旅游业为主要转型方向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诊断(一)
地理答案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D 3. C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A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C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A
【11~13题答案】
【答案】11. C 12. B 13. B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6. 当表碛厚度小于0.02米时,随表碛厚度的增加,冰川消融速率迅速增大;当表碛厚度大于0.02米时,随表碛厚度的增加,冰川消融速率迅速减小,之后保持较低水平。
17. 当表碛厚度为0.02米时,表碛较薄,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冰川表面升温快,冰川消融速率大;当表碛厚度为0.20米时,表碛较厚,表碛阻隔太阳辐射,同时隔绝冰川与外界的热交换、从而使冰川保持低温状态,冰川消融速率小。
【17题答案】
【答案】首先沉积岩发生水平挤压,形成背斜和向斜;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并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最后发生断层,岩层产生位移,切断了沉积岩层和花岗岩。
【18题答案】
【答案】18. 20世纪80年代,海南岛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需求小,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低,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运输建设受地形因素影响大,交通线路多沿沿海平原分布。21世纪10年代,海南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运输量和运输方式的要求提高,运输方式实现多元化;技术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建设克服了地形等的不利影响,中部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密度增大。
19. 促进海南岛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的开发;加强海南岛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海南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
【19题答案】
【答案】(1)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人均收入;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
(2)采煤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破坏;采煤过程中破坏地下水,浪费水资源;煤炭无序堆放,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煤炭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鸡西市纬度高,气温低,冰雪资源丰富;黑龙江冰雪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大,鸡西市发展冰雪旅游业易取得集群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冰雪旅游业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