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内容梳理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现代史内容梳理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选考)内容索引
三、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内容(主义、阶级、目标),临时宪法
·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国家主席),周恩来(总理、外交部长);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推翻三座大山、发展方向、前提条件、民族之林)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
人民政权的巩固
·解放军在华南、西南的后期作战
·土地改革,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生产力大解放
·经济被毁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950年底物价稳定,1952年底经济全面恢复
·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三八线,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国际地位、抗美援朝精神、里程碑)(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4.4日内瓦会议;1955.4万隆会议和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
·1953.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6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1956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54第一次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广泛深刻、制度基础);毛泽东思想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中共八大(成功的探索),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4.28)
·毛泽东1956.4.25《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反右派的扩大化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1959—1961严重经济困难;1962七千年大会、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1965经济的恢复增长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错误地“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爆发,“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1967“一月风暴”,内乱,批斗;1969中共九大;1971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2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邓小平主持工作,经济好转;1976.10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覆灭;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本质
伟大的建设成就
·重工业基础、工业体系的建设;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农业、教育、医疗;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
·20世纪70年代的建交高潮;1971联大席位恢复;1972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1979中美建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拨乱反正:1978.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两个凡是”被否定;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党的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伟大转折、开启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等);重新落实政党和民族政策、纠正错误的成分划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1981.6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适应新时代建设
改革开放进程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1984国有企业改革(承包经营责任制);四大经济特区(1980,深珠汕厦)、海南经济特区(1988)、上海浦东新区(1992)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99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入世贸;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
·2002中共十六大,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07中共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写入党章、十八大确定为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984—1988经济加速发展;1990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1983巨型计算机“银河-I”;1988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91秦山核电站;863计划(1986.11《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1997亚洲金融危机;1998抗洪抢险;1999“神舟一号”、“神威”计算机、三峡、西电东送、西气东输;2000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2003非典疫情;2008汶川抗震救灾;2008国际金融危机;20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6取消农业税,强农富农;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低保制度、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兴起;“两免一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主要内容;1984.12中英联合声明,1997.7.1香港回归;1987.4中葡联合声明,1999.12.20澳门回归;港澳经济的发展
·1979.1.1《告台湾同胞书》;1992九二共识;1993.4汪辜会谈;21世纪“台独”活跃、2005.3《反分裂国家法》;2005.4胡连会谈;2008两岸“三通”正式形成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独立自主、国与国一律平等、不称霸并且反对霸权主义;1978.8《中日友好条约》;1989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新型大国关系(俄美法英日欧);1999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2001南海撞机事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2001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2002.11《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9金砖会晤机制;钓鱼岛争端;2011利比亚撤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十八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总任务(伟大复兴);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当选新一届领导人;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10十九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主要矛盾的变化;两个百年奋斗目标(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8.3载入宪法;20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2.10二十大,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建党100年的三件大事;全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10全面小康的定义;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2020.11全部脱贫,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制造业、外汇、谷物产量稳居第一;高铁、高速等基础建设成就
·科技自立自强:科技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创新型国家
·人民生活:规模最大教育体系;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国防军队改革:军队指挥体制、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的现代化和国防科技创新;国产航母、055驱逐舰、歼-20、运-20、歼-35、无人作战体系等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进展:12.4国家宪法日;2020.5《民法典》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2018中美经贸摩擦“贸易战”;2019香港“修例风波”暴乱,2020.6《港区国安法》,“爱国者治港”;2015.11.7习马会、近年两岸合作;2016以来民进党的“台独”分裂活动;2020新冠肺炎疫情和伟大抗疫精神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3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9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安理会决议、我国宪法序言;
·2014.11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地区问题整治解决(2023.3伊沙和解),是负责任的大国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140余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和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
·人大制度:1949.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9宪法;左倾错误和文革以来的被破坏;1982宪法的完善(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政协制度:1949确立;执政党和参政党;19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写入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13.11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10《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949—1956土地改革、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
·1956中共八大、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左倾错误和曲折发展
·1978.12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2012.11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总部署
·2017.10十九大,全面深化改革写入习思想、写入党章;2019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部署;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2006)、土地“三权”分置(2018)、脱贫攻坚战(2020结束)、乡村振兴(2017);经济特区(1980)、沿海沿江沿边开发城市(1984起)、入世贸(2001)、“一带一路”(2013)、自贸区(2013)、进博会(2018)、“引进来”“走出去”(21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199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20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
·改革开放的意义(四个面貌、三个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改革开放前:从统一管理到分类管理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四化”;十八大以来的廉政建设
·1993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制化)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宪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改革开放后:1982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1997十五大提出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20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
·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宪法、立法、依法、司法改革);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2018将习思想写入宪法;2020.5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孟泰、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华罗庚等
·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三大创建;199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十八大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杨善洲、黄大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7.5.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宪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新疆、(1955.10)、广西(1958.3)、宁夏(1958.10)、西藏(1965.9)自治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恢复民族政策;1984《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制化);1990“三个离不开”;1997十五大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的民族工作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石榴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三大政策(1949,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4.6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64中法建交;20世纪20年代支持亚非拉国家反殖民;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9中美建交;1989中苏关系正常化;1997中国东盟“10+1”机制;2000中非合作论坛,2003《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十八大以来: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英法德等)、中俄关系、中日中韩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非关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积极推进《巴黎协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公共产品)等;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6 G20杭州峰会,2014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2017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近代)
·195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5新的《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海关法》
·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
·19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易地扶贫搬迁
*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现代)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中国)
·大中小型的农业机械相结合;人工智能和农用机器人;袁隆平和杂交水稻;2014“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新型制冷设备推出;2010《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1966《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9嫦娥四号在月背着陆;中国空间站;1997深潜机器人、2020“奋斗者号”;探月工程;2020北斗导航完成部署;新材料科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中国现代)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010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坚持对外开放、倡导“一带一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新阶段);贸易形势的变化(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提出一带一路,2018首届进博会
·2009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0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中国倡议的亚投行成立;2016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城市化的演进(中国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2011年城镇人口占比过半;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中国)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支柱产业之一);高速公路的建设(1988沪嘉高速,当前世界第一);高速铁路的建设(2008京津城际,2022稳居世界第一、自主创新、“走出去”在外国开展项目);1960“东风号”、1982首次出口船舶、2020中国造船业国际份额40%以上;港珠澳大桥(2018);航空业的发展(C919大飞机、2019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1969)
中医药的成就(现代)
·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获得诺奖)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中国)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推行计划免疫;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扩大、药品供应体系完善;20世纪60年代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改革开放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乡村医生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9)、预期寿命大幅提升
·爱国卫生运动;援非医疗队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现代)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中国学生到美日英澳等国的留学和工作;2004《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国现代)
·1949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观;形成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文革的破坏;1977高考制度恢复;1983邓小平“三个面向”;90年代“科教兴国”;1986.3《义务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
图书馆的成长(中国现代)
·京师图书馆改为北京图书馆、1998改为国家图书馆;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全国建立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现代)
·故宫博物院(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1959.7中国人民革命军军事博物馆;1959.9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2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化遗产: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全国文物普查;1961.3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已八批;1982《文物保护法》;十六大发展文化产业;
·1985.11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8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布达拉宫等世界遗产;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