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单元规划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单元规划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五年级下册 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一、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课程标准要求 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独立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意思。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以及《游子吟》。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阅读理解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 想象说出语句描绘的情景,能照样子口头讲述和仿写一种情景。书面表达 根据需要向别人提出不同的问题。能认真倾听别人对自己提问的回答,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要素进阶 课文关注课文横向语文要素《古诗三首》学习在描绘的情境中体会思想感情《祖父的原子》学习在具体事物中体会思想感情《 月是故乡明 》练习在具体事例与直扦胸臆的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梅花魂》练习在具体事例与细节中体会思想感情
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统编教材从低年级就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要素。 册次单元语文要素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书法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表上表可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版教材反复出现的阅读要 素,只是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年级借助“想象”,到中年级“边读边想”,以及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可,再到五上注意“场景和细节”,最后是本单元既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方法,也去掉了“初步”二字,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以上方法体会思想感情,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解读表格 课题内容主旨写法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赞美童真 热爱劳动借景抒情《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赞扬童趣 喜爱孩子借景抒情《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向往恬静生活动静结合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以及“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对园子的热爱。 对祖父的依恋借物抒情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 文章一共七个自然段,首尾呼应、紧扣文题依据不同的主题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一主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由月亮联想开来,回忆了“我”的故乡和童年往事;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乡后的生活,通过异乡月和故乡月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思乡之情;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将思乡之情推上高潮。思念家乡 怀念童年借景抒情 对比梅花魂本文通过对外祖父喜爱梅花、赞美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就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思念故乡 眷念祖国借物喻人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大人们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与大人的亲密度,让学生初步感知时代的变迁,体会口语交际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教材的第一部分强调了童年的珍贵,再提出课外口语交际的任务——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生活。教材的第二部分对如何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给予了指导。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课堂上口语交际的任务先整理自己的记录,再和同学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小贴士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是倾听方面的要求。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写作过程要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描述一种情景;第二项意在让学生学习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情。“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古诗《游子吟》。全诗清晰流畅,感情真挚,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人文主题 童年往事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诵读《古诗三首》等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和讨论本单元的课文体会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增强对童年生活的珍视和回忆。 ②语言运用: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昼、耘、稚、漪”等生字及多音字“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的古诗文。 ③思维能力:运用表格分析法,发现三位诗人描写方法的异同,提高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诗句或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具体的画面和场景。 ④审美创造:品悟诗人情感学生能够品味文本中表现真情实感的童化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鉴赏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或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重难点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和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3)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会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情分析 学生分别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六单元)的方法。其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能够在《古诗三首》、《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中抓住关键句。对于“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和“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两种方法,学生可以找到具体事物、场景和细节,但是结合文本分析,蕴含其中的的感情和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学生还是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本单元的选文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对于准确理解和切身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提升了一定的难度。
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 计划( 10-11 )课时
大任务: 童年时光机
任务一 寻找童年故事 ( 4 )课时
活动1 寻找古诗中小朋友的童年
活动2 寻找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故事
活动3 寻找长辈的童年故事
任务二 记录童年成长 ( 6 )课时
活动1 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活动2 记下我长大的那一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