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目录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解读内容精讲艺术特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新课导入《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可以说,《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素养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学术研究。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当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但态度调整并非简单的立场反复,“新文化人”依旧是在当初“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完成的对于传统的接纳。经典常谈》虽是一本小书,但昭示的却是“新文化人”自我演进的大道。朱自清凭借其站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与教育史的多重背景的交汇处,为“新文化人”应当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成功地“发凡起例”。写作背景内容解读《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内容精讲选择性阅读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而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目的密不可分。内容精讲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1.根据兴趣进行选择。阅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内容精讲2.根据问题进行选择。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要选择与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来读,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越往后读,记忆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思想却愈加深邃。我们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就可以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如作者创作这部书的目的、撰写的原则,这部书的文学价值等。内容精讲3.根据目的进行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如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或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资料等,就需要我们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想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内容精讲4.根据方法进行选择。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办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而理解、记忆性阅读则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5.浏览目录。要想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是浏览目录。比如《经典常谈》,从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每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我们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了。如果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我们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内容精讲艺术特色1.见解精辟,文笔优美。《经典常谈》不是“国学概论”,它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深入浅出,不故作玄虚。其也可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2.提纲挈领,通俗易懂。这本书提纲挈领,通俗易懂,是了解国学知识和文艺理论最好的入门读本,对当代文艺、国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该书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采择近人新说,亲切自然,全面地呈现了作者在文艺和国学经典通俗化方面的见解与体悟,对当今中学生具有教育意义。艺术特色拓展迁移专题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示例: 《经典常谈》读书报告何谓经典?朱自清先生言,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朱自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行文,以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从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原因、内容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娓娓道来,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这本书即可看作学术散文集,亦可看作教科书,完全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经典常谈》,在这样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中,朱自清先生以大智慧,在平和的幽默中将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处是其简练质朴的文笔。《经典常谈》,可以启发一般人亲近经典的兴趣,将其引到经典的大路上,是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拓展迁移读完此书后,我对于“经典”也有了新的认识;经典之美,美在气势雄壮,字、词、句、段、章无不绽放出别样的华彩;经典之美,美在灵动秀丽,诗词歌赋中都在吟哦着悲欢离合的传奇;经典之美,美在它既见证了历史,又升华了历史;经典之美,还美在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之美,美不胜收!拓展迁移专题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示例:《经典常谈》中第一篇便介绍了《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做。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九千多个。在第一篇里,朱自清介绍了文字的起源。据说,我们的文字,是黄帝的史官,一个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确实很不方便。拓展迁移拓展迁移后来,仓颉在看到兽蹄、鸟爪的印迹后,突发灵感,便仿照这些,记录为文字。这或许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吧。有了文字,人们自然可以借此表达心意、记载事物。这也让人类的文明,朝前迈进了一大步。读完该书第一篇对《说文解字》的介绍后,我对文字的产生、发展、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搜集了各种相关资料,并认真阅读了《说文解字》一书,深入了解了有关文字的知识。拓展迁移专题三:读经典的意义示例: 读经典的意义经典是不可被重复的,它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以前的经典。经典永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拒绝相互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给人以永久的新鲜感。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经典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应是对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经典更像是对人生、对自己、对社会的探讨,看得越多,对这个社会就了解得越清楚、透彻。拓展迁移阅读经典,帮助我们开阔视野。知识的海洋十分浩瀚,我们通过阅读,走进经典中的大千世界。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宽广,了解历史,通达知识。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对经典的每一遍阅读,都是一次感知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们的诵读水平会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升修养。拓展迁移经典作品久经考验,内容精深,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的道理。这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升素质。阅读经典有利于我们夯实文化底蕴。经典作品拥有丰富的内容、精练的文字。通过阅读经典,我们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夯实了文化基础,还培养了思考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优秀的经典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拓展迁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别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他早年接受克罗齐、里普斯的美在直觉说、移情说。后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拓展迁移主要内容: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书信体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说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其中流淌着朱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拓展迁移推荐理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第二层面是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如同与老爷爷话家常。他喝着茶,笑着,对我们说要多看一些书,学会排解心中的抑郁,学会去感受心界的空灵,也要懂得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拓展迁移《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挪威作家。1952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74年开始写作,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与思考,1991年出版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风靡世界,迄今为止已被译成56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3亿册。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拓展迁移主要内容: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 ”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拓展迁移推荐理由:《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课堂练习《经典常谈》是 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 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朱自清仓 颉说文解字《经典常谈》一书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 》、《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周 易尚 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的 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选择性阅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谢谢观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