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第一单元
“宪法原则”
第二单元
“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
“国家机构”
第 四 单 元 “ 崇 尚 法 治 精 神 ”
第三单元
“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规定公民义务,确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设置我国的国家机构。最终是为了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中国共产党
确立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确立领导地位
宪法
保障公民权利
规定公民基本义务
领导制定和实施
设置我国国家机构
追求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政治认同 : 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和领导作用;
道德修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和保障人权。
法治观念: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
健全人格: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提高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责任意识: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思考一:谁领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
思考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中国共产党
制定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结论: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思考:结合习主席在建党100周年上讲话,谈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习近平主席在建党100周年上讲话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现共产主义
“宪法知识知多少”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教材)
3.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为什么我国国家名称和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为什么不能说“国家权力属于公民”?那“人民”和“公民”有什么关系呢?权力和权利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民=公民?
权力=权利?
(1)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人民
公民
(1)含义不同: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
(3)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
(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公 民
人民
人民≠公民
概念区分
权力 VS 权利
国家权力
属政治概念。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
如:国家权力,人民享有的权力。
公民权利
属法律概念。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或行使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应。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二条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研读宪法条文,思考: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指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土地、道路、河流等)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
第二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研读宪法条文,思考: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各种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权利(经济法、民法、婚姻法、劳动法、教师法等)
公民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权
社会经济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你知道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依靠什么保障实现的?
第一章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研读宪法条文,思考: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
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③保护对象:个人、群体。
④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人权概况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构筑全方位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近年来,我国及时修改刑法,取消9个死刑罪名,提高对死缓罪犯执行死刑的门槛;
通过特定的单行立法来对人权进行保障。现阶段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针对特定群体规定的保障措施,如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另一种是针对特定事项作出规定,如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慈善法等。
思考:构筑全方位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体现了国家通过何种方式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立法)
(执法)
(监察)
(司法)
(普法)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

保障人权
(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3)政治制度明确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5)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2.我国人权的广泛性
3.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党的领导原则
总体要求
具体要求
立法、执法、监察、司法、法治宣传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和要求
知识总结
达标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很多国家国家机关都悬挂着国徽,许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这表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人民拥有绝对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下列对“保障人权”认识正确的是(  )
  ①保障人权完全靠自己
  ②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③行政机关文明执法
  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C
3.出席全国两会前,潘成英再次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几天后,她抵达北京参加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她的行囊里,装着写得满满的笔记本以及厚厚的一叠材料——关于发展寄宿制教育的建议。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
①基本途径 ②唯一途径 ③唯一形式 ④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