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创新班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创新班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B C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B BC AB ABD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ATP 和 NADPH(2分) 核酮糖-1,5-二磷酸(C5)和淀粉等(2分)
(2) 减法原理 加法原理
(3) 增大 与 WT 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增加了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反应增强,促进旗叶光合作用(2分) 与 WT 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2分)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下丘脑 甲状腺 增加 等于
(2) 升高 垂体
(3) 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呼吸肌)(2分) 脑干
(4)错误,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空气中不能增殖(2分) 正确,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中具有SARS-CoV-2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的抗原结合,抑制其繁殖和侵染细胞(2分)
19.(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物种组成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 ①⑥⑦ 入侵种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度大,种间竞争激烈(2分)
(3) 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2分) 在低氮环境中,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扩大吸收氮的面积,在高氮环境中,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面积(2分)
(4)69.5 ×107(2分)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性状分离 2/3
(2) 自由组合(2分)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7:1(2分) 转基因玉米自交(2分)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5:1(2分)
(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分)
21.(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筛选出能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 选择
(2) 低 增多
(3)稀释涂布平板 培养液中目的菌的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范围内,由于营养充分、空间充裕,种群数量类似于“J”形增长(1分),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1分) ,最终会达到K值,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物积累、pH改变等,种群数量将会下降(1分)
(4)将目的菌用于环境保护实践之前,还要对目的菌进行研究,检测其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代谢物或(当使用大量目的菌时会不会使目的菌成为优势菌群,对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打破微生物菌群的平衡等)(3分) (答案合理即可)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创新班
五校联考生物答题卡 19. ( 13分)
(1)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2)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3)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5)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选择题(1~12为单选题;13~16为多选题)
20.(12分)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14 [A] [B] [C] [D]
(1)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15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6 [A] [B] [C] [D]
(2)
非选择题 ①
17.(11分)(1) ②
(2) (3)
(3)
21.(11分)
(1)
( 分) (2) 18. 13
(1) (3)
( ) 2
( ) (4) 3
( ) 4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高二创新班五校联考试卷
生 物
一、单选题(本题共 12 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
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
2.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 110 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 51 个氨基酸组成的活
性胰岛素,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
符合的是( )
A.小肠微绒毛的形成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C.硝化细菌没有细胞核,因而其生命活动不受控制
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
3.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 TMV 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
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
敏感型植株之比为 3∶1。对决定该性状的 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 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 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自交所得的 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 15∶1
C.发生在 N 基因上的 2 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
D.用 DNA 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无症状
4.某种二倍体植物的 P1和 P2植株杂交得 F1,F1自交得 F2。对个体的相应 DNA 进行检测,产生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其中①~⑧为部分 F2个体,上部 2 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下部 2 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这 2 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
B.还有一种 F2个体的 DNA 电泳结果有 3 条带
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 DNA 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
1
D.①自交子代的 DNA 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
2
5.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含有 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 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
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 H-脱氧核苷的 DNA 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
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 DNA 第 2 次复制时,局部示
意图如图。三次复制后显深色,显浅色,不显色的 DNA 分子的数量分别是( )
A.4、2、2 B.6、2、0 C.14、2、0 D.7、1、0
试卷第 1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6.下图是甲与其他四种生物β-珠蛋白前 40 个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字母代表氨基酸,“.”表示该位点上的氨
基酸与甲的相同,相同位点氨基酸的差异是进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物种间进化关系
B.位点上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对维持β-珠蛋白功能稳定可能更重要
C.五种生物相互比较,甲与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D. 不同生物β-珠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可能比氨基酸序列差异更大
7.西红柿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如图 1 所示(①~④表示过程)。某实验室用水培法栽培西红柿
进行相关实验的研究,在 CO2充足的条件下西红柿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培养时若水循环不充分导致植物萎蔫,原因是植物排出无机盐导致培养液渗透压升高
B.图 2 中,9~10h 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C.图 1 中,晴朗的白天西红柿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过程是①③④
D.图 2 中,10 时对应的图 1 中的①与③的强度相同
8.图 1 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 A,产
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图 2是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
子含量变化、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
B.图 1 中 A 具有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
C.生理盐水中 Na 的浓度降低会使图 2中曲线Ⅱ的峰值升高
D.图 2 中曲线 I 的 B 点时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不相等
9.重庆火锅的特点是“麻、辣、烫”,它们都是通过人体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形
成的感觉,其中麻是一种震动感,刺激的是震动感受器,一定范围内震动频率的
大小与震动感受器产生兴奋的强度呈正相关,如图是部分三叉神经示意图,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辣椒素与辣椒素受体结合后在大脑产生“麻、辣、烫”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
B.刺激舌头的震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越高,三叉神经膜外 Na 内流量越少
试卷第 2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C.在移到体外的三叉神经刺激点受到刺激时,电流计 c 的指针一定会先左后右各偏转一次
+ +
D.三叉神经 a 点在传递一次神经冲动后 K 向内运输、Na 向外运输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10.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
B.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载体蛋白有关
C.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 T 细胞
D.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 4 层膜
11.图 1是科研人员探究油菜素内酯(BR)能够促进植物茎的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机理,科学家以绿豆上胚轴为材料,
测定了 DNA 和 RNA 的含量。图 2 是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把 BR 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的幼苗主根分成两组进行实
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生长素(IAA)处理主根,检测 BR 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 1 可推测 BR 能够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其机理是促进了 DNA 的复制和转录,进而促进细胞分裂和茎
的伸长
B.图 1RNA 含量显著升高,可能与 BR 提高了 RNA 聚合酶的活性,降低了 RNA 水解酶的活性有关
C.据图 2 可知,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单向的
D.BR 可以促进生长素的运输,且对极性运输的作用更显著
12.下图为 1961~2007 年间世界人口数量与生态足迹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十几年间全球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B.生活方式变化是全球生态足迹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C.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D.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试卷第 3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二、多选题(本题共 4 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得 4 分,选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3.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
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
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必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1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与黏连复合蛋白(REC8 和 RAD21L)相关,见右图。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黏连复合蛋白被分离酶(separase,一种蛋白水解酶)水解后,相应染色体才能正常分离,使细胞分裂继续进行。
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正常情况下,RAD21L 蛋白和 REC8 蛋白水解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 I后期
B.能够催化相应黏连复合蛋白水解的分离酶在发挥作用前可能处于非活跃状态
C.据图和题干信息推测,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合成 RAD21L 蛋白
D.REC8 蛋白的存在不利于染色体着丝粒的粘附
15.豌豆种子细胞呼吸时,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能将无色的三苯基氯化四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
甲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 CO2释放速率和 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 1所示。图 2 表示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
-
的根细胞吸收 NO3 的速率与 O2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 1a 点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
B.图 2 中细胞吸收 NO3 可用于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的合成
- -
C.甲的 NO3 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在根细胞吸收 NO3 的过程中甲需要能量多,消耗 O2多
D.b点后氧化分解的底物可能包括糖类、脂肪等物质
16.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
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 4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 bc 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c 点
D.种群数量在图乙的 b 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7(11 分).为探究基因 OsNAC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种植某品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 敲
除突变体(KO)及 OsNAC 过量表达株(OE),测定了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见下
表。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mg·g-1)
(umol.m .s-12 )
WT 24.0 4.0
KO 20.3 3.2
OE 27.7 4.6
(1)旗叶从外界吸收 1 分子 CO2与核酮糖-1,5-二磷酸(C5)结合,在特定酶作用下形成 2 分子 3-磷酸甘油酸;在有
关酶的作用下,3-磷酸甘油酸接受 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在叶绿体基质中转化为 。
(2)与 WT 相比,实验组 KO 与 OE 的设置分别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 、 (填科学方法)。
(3)据表可知,OsNAC 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 。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测定了旗叶中
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如图。
结合图表,分析 OsNAC 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① ;
② 。
试卷第 5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18(13 分).2020 年以来,由一种新冠病毒(2019-nCo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新冠肺炎(COVID-19),在世界各国蔓
延,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
出呼吸急促。已知哺乳动物血液中 CO2和 O2浓度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下图展示
了血液中 CO2浓度增高引起的调节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引起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活动增强,使有
关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和 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量 (填“增加”或“减少”)。某患者持续高烧在 39℃,
此时体内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腹泻会导致人体失水,当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 (填“升高”或“降低”),刺激
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 释放抗利尿激素,以促进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
(3)新冠病毒能侵染肺部细胞,导致肺部呼吸困难,机体产生的 CO2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血液中 CO2浓度增加,
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呼吸急促,请结合图中信息写出此神经
调节过程中由外周化学感受器参与的反射弧: ,该反射的呼吸中枢位于 中。
(4)疫情期间,多种自媒体发布了众多有关新冠肺炎的言论。例如,①1 个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中迅速繁殖为成百
上千个;②可以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浆对患者进行治疗,倡议痊愈者积极捐献血浆。请从生物学角度对以上
言论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言论① 。
言论② 。
19(13 分).为探究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研究者在加拿大一枝黄花(SC)入侵地以其入侵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
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SC 入侵梯度(株数/m )
本土植物物种
0 5~7 11~13 >18
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
②禺毛茛 0.2 0.3827 0.3997 0.4894
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
④蛇含委陵菜 0.3875 0.4727 0.4869 0.5878
⑤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
⑥白茅 0.7695 0.5438 0.466 0.3839
⑦雀稗 0.8876 0.4648 0.281 0.1993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可用丰富度反映其数量。要研究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
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 等。
(2)由表中数据可得,随 SC 入侵密度逐渐增加, (填表中序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这说明 。
试卷第 6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3)研究者测量了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 SC 体内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
此可初步推测 SC 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 。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探究了氮元素(用铵态氮处理,单位:
mmo1/L)对 SC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图(对照组用 10mmol/L 铵态氮处理)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SC 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 ,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7 -1
(4)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 kJ·a )
同化的 用于生长、发育 传递给下 未被利
种群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总能量 和繁殖的能量 一营养级 用的能量
草 141 7 19 45.5
鼠 19 9 1 4.5
鹰 3.5 1 2.5 微量不计 无
-1.
据表分析,草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是 kJ a
(5)植物的“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0(12 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
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 1/4,这种现象称为 。若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均发育为植株,
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 1/4 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
(2)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 A/a。将 A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 A
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 A基因已插入 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则转入的 A 基因与原 a 基因的
遗传遵循 定律。请设计两种交配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以证实“A 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
①实验方案 1:转基因玉米×甲品系;预期结果 。
②实验方案 2: ; 预期结果 。
(3) 现已确认 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 a基因是 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 DNA(见图 1),使 A
基因功能丧失,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使 A基因功能丧失,该实例反映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
系: 。
试卷第 7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21(11 分).某化工厂为了处理排出污水中的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其研究团队用化合物 A、磷酸
盐镁盐和微量元素等配制了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 A 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 A 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
的数量 。
(3)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再采用 方法进行计数。请你预测目的菌
的种群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4)将目的菌用于环境保护实践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试卷第 8页,共 8页
{#{QQABKQCAggigAABAABhCUwFiCEOQkhECCYgGgAAAsAABy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