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5.2.1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5.2.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知识梳理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重要性
1.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 ----马克思
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需要进行
采取一定的方式
需要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知识梳理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方式: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谋取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原始人群体狩猎
奴隶被强迫劳动
生产队集体劳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重要性
【含义】: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地位】: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被加工改造的物
劳动资料: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
劳动者:即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力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 P62
笔记: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如: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的地位和关系,如: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如何分配,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 P62
【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思考:手推磨、蒸汽磨代表什么?封建主、工业资本家代表什么?他们有什么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手推磨”和“蒸汽磨”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
“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状况。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不适合)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小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辩证关系)
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含义不同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
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 和 设施。
政治、文化
特别提醒:A.凡与经济有关的制度、体制、政策,属经济基础,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等。
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之相应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观念(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文化传媒等。
随堂测试:判断以下内容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全面三孩政策
按劳分配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
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城镇养老金“并轨”
全面推进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家庭农场,允许农民土地流转、转租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第一条第六 款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公有制为主
私有制为主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第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有了以上法律规定后,原本害怕企业做大做强后,合法财产得不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民营企业家们,敢更加放手经营企业了,使得经营效益得到提高,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问: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非常优秀,为什么没有发挥出好的作用,推动社会发展?
B: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上层建筑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也未必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关键看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
特别提示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意义: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最基本的矛盾
最基本的规律
总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背诵)
【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何完善。
B.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是,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要全面深化改革。
强调上层建筑要先进
强调经济基础要先进
复习回顾
事物发展的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道路是怎样的?
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
(1)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笔记)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
性质
解决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对抗性的矛盾
非对抗性的矛盾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直接动力)加以解决。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意义:改革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 共产主义的目标和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何为共产主义?我意以为何为共产主义,用二字可以回答——无私,于国于民于人类无私,这与我孙文所提倡的天下为公,是一个道理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比较 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
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比较几个“动力”
课堂总结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社会基本规律之一: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基本规律之二: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实现途径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
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
性质
作用
根本目的
社会发展的
基本矛盾运动
和规律
课堂训练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解析: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经济基础时则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3.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解析: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课堂训练
1、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遵循
③历史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只要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就能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历史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不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但不是一定就能走历史必由之路,④说法过于绝对。
2. (2021·全国)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立法工作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将制定期货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修改反垄断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会促进社会进步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
④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材料体现的是要调整上层建筑,而不是调整生产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④: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通过改革实现,④错误。故本题选A。
A
课堂训练
3、[山东2022·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
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D
3.(2020全国卷Ⅲ,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