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第2课时(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第2课时(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
课时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归纳与概括)
2.运用图示和模型等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与建模)
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因素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决定物质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微思考]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请分析水肿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
(2)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上升。(  )
(3)静脉注射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二者与血浆渗透压相当。(  )
1.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为7%~9%,无机盐的含量约1%,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还是无机盐?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肿胀的症状。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渗透压有关的组织水肿
(1)原因:渗透压的失衡(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是组织水肿的根本原因。
(2)因素
【学以致用】
1.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组成成分都相似
B.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差距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后,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2.(2024·江苏南京六校联考)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下列情形引起的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的是(  )
A.一次性吃大量过咸的食物导致的浮肿
B.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导致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填空。
(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写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或器官。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
[微思考]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误]
(1)食物中淀粉、蛋白质、钠离子等都需经消化才能吸收。(  )
(2)依靠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即可完成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换。(  )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
根据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结合自主梳理部分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葡萄糖和O2是如何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构建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模型。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学以致用】
3.(2024·湖南长沙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或器官,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可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
C.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乙的渗透压可能会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经过甲、乙、丙
4.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随堂检测
1.(2024·广东佛山调研)脑脊液是存在于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内压力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
B.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H2CO3等有关
C.脑脊液可以为大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D.脑脊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
2.某同学在体育运动时脚上磨出了水疱,这是局部组织水肿的表现。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可发生在水疱处
B.水疱周围肌肉注射高浓度盐水有缓解水疱的效果
C.水疱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流出所致
D.运动时脚部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
3.关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组织液是最活跃的部分,不断与其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D.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神经细胞
4.(2024·重庆巴蜀中学质检)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向右
D.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
5.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1)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短时间内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填“血浆胶体渗透压”或“血浆晶体渗透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
一、
自主梳理
1.(3)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2.7.35~7.45 HCO、H2CO3
3.37 ℃
微思考
提示:轻微创伤使得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局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
辨正误
(1)× 提示:葡萄糖比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同样的质量分数,单位体积溶液中葡萄糖微粒数多,渗透压大。
(2)√ (3)√
合作探究
1.提示:主要来自无机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比无机盐离子大得多,数目远小于无机盐离子。
2.提示: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因此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更大,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3.提示:不会。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学以致用
1.C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A、B错误;生理盐水中主要含有Na+和Cl-,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C正确;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但由于成分差异非常大,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D错误。]
2.C [摄入钠过多,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代谢废物排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二、
自主梳理
(1)内环境 (2)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循环系统
微思考
提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辨正误
(1)× 提示:钠离子可直接被吸收。
(2)× 提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合作探究
(1)提示:葡萄糖经消化系统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O2经呼吸系统吸入,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2)提示: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3)提示:合理即可,参考模型为:
学以致用
3.D [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因此乙是血浆,A正确;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B正确;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乙(血浆)渗透压下降,C正确;并非所有细胞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中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D错误。]
4.C [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随堂检测
1.D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渗透压应主要来自无机盐,D错误。]
2.C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肌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水疱周围肌肉注射高浓度盐水会使组织液渗透压更高,血浆中的水分更多进入组织液,会加重水疱,B错误;水疱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水分更多地进入组织液所致,C正确;运动时脚部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D错误。]
3.D [CO2在细胞内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故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大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浆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最活跃的部分,B错误;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先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再经组织液进入血浆,而后随着血液循环再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神经细胞等组织细胞内,D正确。]
4.C [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为双向,C错误;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即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换;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组织液渗入淋巴液,淋巴液汇入血浆,D正确。]
5.(1)增加 降低
(2)血浆晶体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中无机盐离子微粒数远多于蛋白质分子
(3)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共36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课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
课时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归纳与概括)
2.运用图示和模型等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与建模)
目录 CONTENTS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维导图
自主梳理
1.渗透压
(1)概念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因素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决定物质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_,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等物质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7.35~7.45
37 ℃
【微思考】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请分析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轻微创伤使得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局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
×
【辨正误】
(1)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
提示:葡萄糖比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同样的质量分数,单位体积溶液中葡萄糖微粒数多,渗透压大。
(2)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上升。( )
(3)静脉注射时要用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二者与血浆渗透压相当。( )


1.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为7%~9%,无机盐的含量约1%,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还是无机盐?分析原因。
提示:主要来自无机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比无机盐离子大得多,数目远小于无机盐离子。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肿胀的症状。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提示: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因此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更大,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3.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吗?
提示:不会。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与渗透压有关的组织水肿
(1)原因:渗透压的失衡(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是组织水肿的根本原因。
(2)因素
【 学以致用 】
C
1.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组成成分都相似
B.生理盐水的pH与血浆的差距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后,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A、B错误;
生理盐水中主要含有Na+和Cl-,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C正确;
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改变,但由于成分差异非常大,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D错误。
C
2.(2024·江苏南京六校联考)孕妇怀孕期间,造成身体浮肿的原因之一是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下列情形引起的组织水肿与上述原因相同的是(  )
A.一次性吃大量过咸的食物导致的浮肿
B.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导致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
解析:摄入钠过多,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A不符合题意;
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代谢废物排到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B不符合题意;
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
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填空。
(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写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或器官。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 ;
E.__________ 。
内环境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循环系统
【微思考】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辨正误】
(1)食物中淀粉、蛋白质、钠离子等都需经消化才能吸收。( )
提示:钠离子可直接被吸收。
(2)依靠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即可完成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换。( )
提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
×
×

根据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结合自主梳理部分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葡萄糖和O2是如何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
提示:葡萄糖经消化系统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O2经呼吸系统吸入,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提示: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3)尝试构建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模型。
提示:合理即可,参考模型为: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 学以致用 】
D
3.(2024·湖南长沙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或器官,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
和组织液
B.Ⅰ可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
统,Ⅳ可表示皮肤
C.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乙的渗透压可能会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经过甲、乙、丙
解析: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因此乙是血浆,A正确;
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B正确;
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乙(血浆)渗透压下降,C正确;
并非所有细胞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中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D错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
B.Ⅰ可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Ⅳ可表示皮肤
C.若从Ⅱ处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乙的渗透压可能会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经过甲、乙、丙
4.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C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解析:在人体中,外界物质O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D
1.(2024·广东佛山调研)脑脊液是存在于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内压力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渗透压应主要来自无机盐,D错误。
C
2.某同学在体育运动时脚上磨出了水疱,这是局部组织水肿的表现。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可发生在水疱处
B.水疱周围肌肉注射高浓度盐水有缓解水疱的效果
C.水疱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流出所致
D.运动时脚部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
解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
肌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水疱周围肌肉注射高浓度盐水会使组织液渗透压更高,血浆中的水分更多进入组织液,会加重水疱,B错误;
水疱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水分更多地进入组织液所致,C正确;
运动时脚部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D错误。
D
3.关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组织液是最活跃的部分,不断与其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D.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神经细胞
解析:CO2在细胞内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故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大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血浆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最活跃的部分,B错误;
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先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再经组织液进入血浆,而后随着血液循环再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神经细胞等组织细胞内,D正确。
C
4.(2024·重庆巴蜀中学质检)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
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向右
D.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
解析: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为双向,C错误;
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即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换;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组织液渗入淋巴液,淋巴液汇入血浆,D正确。
A.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向右
D.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
增加
5.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1)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短时间内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血浆胶体渗透压”或“血浆晶体渗透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降低
血浆晶体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中无机盐离子微粒数远多于蛋白质分子
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限时练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
(分值:60分)
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1(mol·L-1)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2024·湖北武汉期中)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相关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
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波动
剧烈运动时,静脉中血浆的pH略有降低
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血浆中的Na2CO3可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3.(2024·云南昆明模拟)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若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4.(2022·重庆卷,10)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大,使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常情况下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
肺微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肺水肿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缓解症状
在肺微血管内外液体中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
知识点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6.(2024·广东东莞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表示(  )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7.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内直接吸收葡萄糖
肝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
肝细胞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的直接参与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8.(2024·河北唐山期中)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局部模式图,A~D分别代表人体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中①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
①②③相比较,CO2含量最高的是③
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的参与
9.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箭头①②③表示相应的内环境中液体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
健康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转化均是双向的
图中箭头②③所代表的过程受阻均会引起组织液增加
10.(2024·重庆巴蜀中学质检)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人体的代谢废物还可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人体肝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分别小于、大于b处
若a所在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不会导致b处出现组织水肿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综合提升】
11.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渗透压明显偏高时将导致②的量增多
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③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
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a为CO2,b为O2
12.(2024·辽宁大连期中)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
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3.(2024·苏北四市联考)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1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15.(18分)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8分)脑脊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8分)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可能导致血浆中含量较高的________从血浆进入脑脊液,从而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2分)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推测其机理有可能是地塞米松通过增强________的回收或升高血糖浓度来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促进更多的水分进入毛细血管,减轻脑水肿。
限时练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
1.B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1(mol·L-1)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相同,渗透压相等,C正确。]
2.D [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会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D错误。]
3.C [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A错误;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不流向组织液,B错误;静脉输入白蛋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流,利尿剂有利于人体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二者配合使用可以快速缓解组织水肿,C正确;若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加,组织液进入血浆,不会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
4.D [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的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若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则可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5.C [肺水肿患者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因而不能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缓解症状,C错误;在肺微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血管外液体为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6.A [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7.A [肌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A错误;肝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氧气、营养物质,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都要经过组织液和血浆的运输,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B、C正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D正确。]
8.B [①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A正确;①②③相比较,CO2是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产生的,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CO2含量最高的是①,B错误;原尿形成的部位在肾小球,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浓缩成终尿,分析题图可知,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C正确;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参与,D正确。]
9.D [a为血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中无血红蛋白,A错误;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但三者渗透压基本相同,B错误;健康人体内血浆和淋巴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是单向箭头,C错误;箭头③表示由组织液流向淋巴液,箭头②表示由组织液流向血浆,当②③环节受阻时,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10.C [人体的代谢废物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A正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人体肝细胞从周围组织液中吸收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故人体肝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分别小于、大于b处,B正确;a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血浆蛋白等成分渗出,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11.B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将导致组织液的量增多,A错误;①是血浆,因此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正确;正常机体可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保持内环境pH的稳态,故③内产生的乳酸不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C错误;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组织细胞需要O2,排出CO2,故a为O2,b为CO2,D错误。]
12.D [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在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的大小关系是: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A错误;形成脑水肿时,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因此水的扩散路径为:血浆→组织液,B错误;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错误;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故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13.C [图甲中①为淋巴液,对应于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B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氧气由④(血浆)自由扩散到③(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③(组织液)自由扩散到④(血浆),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对应图中的①和③,D错误。]
14.C [a为组织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液,B正确;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错误;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中,从而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水肿,D正确。]
15.(1)属于 双向 (2)蛋白质(或血浆蛋白) (相对)升高 (3)蛋白质
解析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浆中含量较高的血浆蛋白从血浆进入脑脊液,从而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3)地塞米松有可能是通过增强因血管破裂进入脑脊液的蛋白质的回收来提高血浆渗透压,有助于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